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3、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2)预习字词。二、教学课题:敬业与乐业三、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19世纪20年代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篇文章,既是议论文,又是演讲词。第二单元的课文设置中有三篇演讲词,所以教学时,我分两课时兼顾了议论文知识的学习和演讲词知识的初步学习,为后面的课文学习打下基础。据此,我把本课时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能力目标:⑴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结构。⑶初步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⑷体会演讲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2、过程方法目标:在自主合作中锻炼独立思考和交往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重点定为: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了解两种论证方法。教学难点定为: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投示本课时教学目标](一)导入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那时,你拥有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者因为是个官员就趾高气扬?或者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八十多年前,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二)作者简介【百度百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有《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写作背景【百度知道】(三)整体感知[下列内容以图示方式投示]大家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小组讨论解决: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有业、敬业、乐业。3、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给课文划分段落。问题统摄:题目中哪两个字是题眼?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引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第一层(2~5)论述中心论点前的铺垫,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第二层(6、7)论述“要敬业”的原因以及怎样“敬业”。第三层(8)论述“要乐业”以及怎样才能“乐业”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四)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引导学习两种论证方法]【百度知道】1、填空:▲文中第4段举百丈禅师辍作废食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这样的论证方法叫;▲第6段引用朱子的话“主一无适便是敬”是为了阐明“”,这样的论证方法叫。2、触类旁通:▲找一找:文中还有哪里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分组找,合作交流]3、思辨升级:连线:下列名言能证明课文中的什么观点?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动。要敬业-—吴玉章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杨振宁经受了火的洗礼,泥巴也会有坚强的体魄。-—佚名要乐业百事之成必在敬也。-—荀子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名言搜集【百度文库】(五)学以致用拓展延伸试为“凡学习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则名言、几个事例?[分组写,交流探究评改]名言【百度知道】事例【百度知道】(六)课堂小结[结合图片]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课堂学习时间终归非常有限,所以课内学习并非终点。让我们课外再去读一些关于“敬业与乐业”的名言或文章,让这些思想渗透入我们的灵魂深处,在你面对现在的学业唉声叹气时,在你将来面对不喜欢的职业怨天尤人时,希望这篇文章以及课外阅读的文章都能给你带去无穷的力量!(七)布置作业1、请尝试用演讲的语气再读课文,进一步熟悉两种论证方法。2、请你摘抄文中的名言警句。【板书设计】敬业乐(基础)(6、7)(最高境界)(8)有(前提)(2~5)重申论点要敬业,要乐业六、教学反思善用互联网搜索对教学资料的搜集大有裨益。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发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尽量的少讲,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同时,结合着课文分析,给予学生写作的指导,并通过课后练笔进行巩固,把写作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结合PPT树状图梳理文章内容结构,干净利索,可取。在文中找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例子宜再多些以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
本文标题:敬业与乐业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4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