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散文部分第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第四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绅士摩仿得天独厚B.磕睡悠闲逍遥自得C.惘然膜拜黄发垂髫D.抽搐云霓青出于篮【答案】C(A.摩—摹,B.磕—瞌,C.篮—蓝)2.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学校能否实现升学目标,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们是否用心教学。B.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C.近两个星期,谢峰多次迟到,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似乎理由很充分,甚至还振振有词....,根本没有半点悔改之意。D.2012年4月9日,中国男乒主教练刘国梁在微博上确认马琳无缘伦敦奥运会,参赛的是王皓、张继科、马龙如明日黄花....般的年轻人,马琳的年龄和这些人相比,确实大了点儿。【答案】A(A.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B.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房价。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C.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和前面“似乎理由很充分”重复。D.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政府既有求于西方发达国家,希望它们进一步开放市场,减少贸易壁垒;同时又希望获得修改货币交易规则的话语权,彻底改变不合理的金融贸易体系。B.不仅新医改方案没有否定市场化,反而强调医疗改革要实现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C.40—50岁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处在“攀岩”期:事业在“爬坡”,健康在“滑坡”,身上还肩负着家庭重担,压力过大是易突然猝死的原因。D.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指出,香港居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榜榜首,深圳力压北京和上海,排名第二。【答案】A(B.“不仅”放在“新医改方案”后面。C.“猝死”就是突然死亡,不能与“突然”连用。D.“根据……指出”搭配不当。)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史铁生的离去令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周末记者采访时说:“__________________。”①我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一个个字的②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投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③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④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己⑤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⑥而后他出版的每一篇文字,只要读到,都让我获得一次次特别的感动A.②①③④⑥⑤B.②③①⑤④⑥C.⑤②④⑥①③D.⑤④②①③⑥【答案】C(⑤是对史铁生总的评价,后面的几句是对这一评价的解释。②是对史铁生品格的赞扬,③是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史铁生的特点;⑥①③三句联系较为明显,⑥是说史铁生的创作,①是说创作的艰辛,有“文字”“一个个字”相照应,③是对史铁生以生命创作出的“文字”的赞扬。)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历史上有一种通行观点:孔子后“儒分为八”,到战国中后期演变为两支。一支始于子夏,讲文献之学,数传至荀子;一支始于曾参,究义理之学,二传至孟子。以后,荀子便是汉代经学家所尊信的大部分儒家经传的先师,孟子则成为两宋起道学家所崇敬的不祧之祖。儒家内部这两派的分野,也就是所谓“学统”与“道统”之别,“汉学”与“宋学”之分。对这个说法,学界历来意见不同,这里不必细究。此说至少有一点不错,即孟子其人其书的重要性的确是从两宋开始凸显的。这以后,“孔孟之道”几乎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孟子去世后,由他为代表的儒家中的一派似无太大发展。到战国晚期,由荀子代表的一派渐露头角。荀子稍晚于孟子,他长期居齐,因学问博洽,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的“祭酒”。他精通多种儒经,被认为是儒家经学早期传授中十分重要的人物。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对子思、孟子一派有严厉的批评,当然,荀子的批评只能说是当时儒家内部的派别斗争。秦汉以降至两宋以前,孟子地位一直不高。孟子其人,只被视为一般的儒家学者;孟子其书,只能归入“子部”一类。在官私文献中,多是“周孔”或“孔颜”并提,鲜见有“孔孟”合称的。值得注意的是,东汉赵岐在注解《孟子》时,曾把孟子尊为“亚圣”,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传记博士”。可“亚圣”之名,未被宋朝以前的官方认可过;而“传记博士”即使存在过也为时很短,且不说此事因不见于《史》、《汉》记载而颇启后人疑窦。当时,也有人批评孟子,最典型的是东汉的王充,他在《论衡》中专立了《刺孟》一篇,列举了孟子八个方面加以批评。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争论国子学当祭“周孔”还是“孔颜”时;唐太宗时,增加从左丘明到范宁二十二位儒者从祀孔庙时;唐玄宗封颜渊为“亚圣”和“兖国公”,封“孔门十哲”和“七十子”为侯、伯时:孟子都只字未被提及。当时科举考试的“明经”科目中只有《周礼》、《左传》等“九经”,《论语》和《孝经》被列入“兼通”,而《孟子》一书没有资格入选。但从中唐起,情况发生了变化。渐渐地,孟子之名被厕于孔子之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贤人”;孟子其人被政府封了爵号,从祀孔庙;孟子其书被增入儒经之列,悬为科举功令,不久又超越“五经”而跻身于“四书”,变成中国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历史上的“孟子升格运动”。(选自徐洪兴撰《孟子直解》)5.下列各项,对“孟子升格运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从两宋开始,孟子本人及其著作的重要性才初次凸显。此后,“孔孟之道”几乎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B.按照历史的通行观点,与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学相比,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发展比较曲折,过程并不顺利。C.秦汉到两宋之间,孟子的地位不高,大多数情况下还不如颜回,《孟子》甚至没有入选科举考试的科目。D.孟子去世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孟子学派相对沉寂,中唐之后情况改变,孟子其人其书慢慢得到了重视。【答案】D(“孟子升格运动”有一个过程,这是文章重点阐述的观点,A、B、C三项都只涉及某一方面,表达不完整)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以荀、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分别研究文献之学和义理之学,荀、孟二人分别影响了汉代经学与两宋道学。B.荀子有长期居齐、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祭酒”的优势,因此,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得以迅速发展。C.孟子的“亚圣”之名从未被宋以前的官方认可过,官私文献中鲜见有“孔孟”合称,孟子曾地位不高。D.中唐后“孟子升格运动”开始。孟子之名被厕于孔子之后,其人被政府封了爵号,其书被增入儒经之列。【答案】B(“荀子有长期居齐、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祭酒’的优势”与“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得以迅速发展”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7.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到战国中后期儒学演变为两支,存在“学统”、“汉学”与“道统”、“宋学”的分别,这种学说只能说明孟子学派的发展在两宋之后。B.学问博洽、精通多种儒经的荀子在其著作《非十二子》中对孟子一派有过严厉批评,这一行为只能看作是当时儒家内部的派别斗争。C.东汉时王充特别在《论衡·刺孟》中批评孟子,唐朝时一些与儒学有关的学术活动或政府行为都只字未提孟子,孟子曾一度遭冷落。D.虽然东汉赵岐曾把孟子尊为“亚圣”,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传记博士”,但是这还说明不了孟子“升格”已有端倪。【答案】A(“只能说明孟子学派的发展在两宋之后”以偏概全,说法错误。)三、(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拜校书郎。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九龄既欣知己,亦依附焉。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山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今登封霈泽,千载一遇。清流高品,不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绂。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今进草之际,事犹可改,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说曰:“事已决矣,悠悠之谈,何足虑也!”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时御史中丞宇文融方知田户之事,每有所奏,说多建议违之,融亦以此不平于说,九龄复劝说为备,说又不从其言。无几,说果为融所劾,罢知政事,九龄亦改太常少卿,寻出为冀暂刺史。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明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琏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劾曰:“守琏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藩。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故事..皆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体羸,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初,九龄为相,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至是,子谅以妄陈休咎,上亲加诘问,令于朝堂决杀之。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俄请归拜墓,固遇疾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干:求B.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但:但是C.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贻:留下D.故事..皆笏于带故事:旧例,成法【答案】B(但:只是)9.下列句子每三句编为一组,全都能表现张九龄有见识的一组是()①此子必能致远②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③守琏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④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⑤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⑥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⑤【答案】A(①②③④都能表现张九龄有见识;⑤表现了张九龄受皇帝恩宠;⑥表现张九龄举人失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张九龄年幼的时候就聪明过人,十三岁的时候就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高度赞赏,王方庆预言他今后一定会大有作为。B.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大地的大礼,张说有权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于是借机提拔了自己亲信的官员,张九龄给他提出建议,结果未被采纳。C.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的时候,常常推荐张九龄,认为他才能卓著,可以担任集贤院学士,皇帝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当时就同意任命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D.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妒忌张九龄的才能,所以用牛仙客的事情设计陷害他,结果张九龄上当,被罢免了知政事的职务。【答案】B(A.“因为文章写得好”错,原文是“以书干州刺史王方庆”;C.“当时就同意”错,应该是“张说死后”,而不是“当时”;D.是误用因果。)第Ⅱ卷(共120分)四、(23分)11.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①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李林甫)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者译为“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②张九龄因犯了举荐不称职的罪,降职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参考译文: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是韶州曲江人。他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十三岁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
本文标题:散文部分第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44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