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其中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状态,称该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正常使用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的状态,称为正常使用状态。当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可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而失去正常使用和耐久的功能。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3.正像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状态。二。混凝土的抗压程度立方体抗压强度: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指按照标准方法作养护的边长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0+3摄氏度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天,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用fcu,k表示。轴心抗压强度:可以用棱柱体测得的抗压强度作为轴心抗压强度,又称棱柱体抗压强度,用fck表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之一。三。适筋受力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截面开裂前的阶段当荷载很小时,截面上的内力很小,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截面的应力分布为直线,这种受力阶段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从截面开裂到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开始屈服的阶段。截面受力达到Ia阶段后,荷载只要稍许增加,截面立即开裂,截面上应力发生重分布,裂缝处混凝土不再承受拉应力,钢筋的拉应力突然增大,受压区混凝土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应力图形呈曲线,这种受力阶段称为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破坏阶段。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屈服后,截面的承载能力无明显增加,但塑性变形急速发展,裂缝迅速开展,并向受压区延伸,受压区面积减小,受压区混凝土压力迅速增大,这是受力第三阶段。四。少筋破坏:当构件配筋率低于某一定值时,构件不但承载能力很低,而且只是一开裂,裂缝就急速开展,裂缝截面处的拉力全部由钢筋承受,钢筋由于突然增大的应力而导致屈服,构件发生破坏,带有脆性性质。五。适筋破坏:当构件配筋率不低也不高时,构件的破坏首先是由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屈服,然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都得到充分利用。这种破坏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和裂缝预兆,破坏不是突然发生的,呈塑性性质。六。超筋破坏:当构件的配筋率超过某一定值时,构件的破坏是由于受压区的混凝土被压碎引起的,受拉区纵向钢筋不屈服。超筋破坏在破坏前虽然也有一定的变形和裂缝预兆,但不想适筋破坏那样明显,而且当混凝土压碎时,破坏突然发生,钢筋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破坏带有脆性性质。七。T型截面:对于尺寸较大的矩形截面构件,可将受拉区两侧混凝土挖去,形成T型截面,以减轻结构自重,获得经济效果。第一类T型截面,中和轴在翼缘内,即x≤hf`第二类T型截面,中和轴在梁肋内,即x≥hf`八。影响斜截面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以及主要破坏形态。1.影响因素(1)剪跨比和跨高比(2)腹筋的数量(3)混凝土的强度等级(4)纵筋配筋率2.破坏形态(1)斜拉破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2)剪压破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3)斜压破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九。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破坏形态。1.受拉破坏—大偏心受压破坏,有明显预兆,横向裂缝显著开展,变形急剧增大,具有塑性破坏的性质。形成这种破坏的条件是:偏心距e0较大,且纵筋配筋率不高,故称为大偏心受压破坏。2.受压破坏—小偏心受压破坏,构件的破坏是由于受压区混凝土达到其抗压强度,距轴力较远一侧的钢筋,无论受拉或受压,一般均为达到屈服,但近纵向力一侧的钢筋均能达到屈服,构件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受压区混凝土,缺乏明显预兆,具有脆性破坏的性质。两类破坏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破坏时,远离纵向力一侧的钢筋能否达到屈服,若远离纵向力一侧的钢筋屈服,然后是受压区混凝土压碎即为受拉破坏;若远离纵向力一侧无论受拉还是受压均未屈服,则为受压破坏。十。预应力的施加方法。1。先张法:在浇筑混凝土前,用机械张拉钢筋,待混凝土硬化后,在放松钢筋,从而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使构件受拉边预先产生压应力的方法。2。后张法:在浇筑混凝土并待其硬化后,对在构件预留孔道内设置的预应力钢筋用机械张拉,从而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使构件受拉边预先产生压应力的方法。十一。预应力损失(6种)(L应为小写)1.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12.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23.混凝土加热养护时,受张拉的钢筋与承载拉力的设备之间的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34.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45.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56.螺旋式预应力钢筋作配筋的环形构件,由于混凝土的局部挤压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6十二。减少预应力损失的措施。1.选择变形小或预应力筋滑动小的锚具或夹具,尽量减少垫板的数量,增加先张法合座长度,以减少σL1值2.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高标号水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灰比,采用良好的骨料,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并加强养护,减少σL5值3.钢筋放张时混凝土的实有立方体强度值不能定的太低,并使得混凝土的预压应力σpc和σpc`不大于0.5f`an4.对预应力钢筋进行超张拉,减少σL45.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如对预应力钢筋进行两端张拉,加热养护采用“两阶段升温养护”十三。荷载的最不利组合1.若求结构某跨跨内截面最大正弯矩时,除恒载作用外,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然后向两侧隔跨布置。2.若求结构某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绝对值)时,除恒载作用外,应在该支座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向两侧隔跨布置。3.若求结构某跨跨内截面最大负弯矩(绝对值)时,除恒载作用外,不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而在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向两侧隔跨布置。4.若求结构边支座截面最大剪力时,除恒载作用外,其活荷载布置与求该跨跨中截面最大正弯矩时活荷载布置相同。5.若求结构中间跨支座截面最大剪力时,其活荷载布置与求该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绝对值)时的活荷载布置相同。十四。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分类刚性方案、弹性方案、刚弹性方案十五。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1)防止或减轻由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墙体中设置伸缩缝。(2)防止或减轻房屋顶层墙体的裂缝,可采取降低屋盖与墙体之间的温差,选则整体性和刚度较小的屋盖、减小屋盖与墙体之间的约束以及提高墙体本身的抗拉、抗剪强度等措施。(3)防止或减轻房屋底层墙体裂缝,增大基础圈梁的刚度,尤其增大圈梁的高度以及在窗台下墙体灰缝内配筋,课提高墙体的抗拉、抗剪强度。(4)防止墙体交接处开裂,墙体转角处和纵横交接处宜沿竖向设拉结钢筋。(5)对非烧结块材墙体防裂的加强措施,宜在非烧结块材墙体各层门、窗过梁上方的水平灰缝内及窗台下第一和第二道水平灰缝内设置焊接钢筋网片(6)防止或减轻混凝土砌块房屋顶层两端和底层第一、第二开间门窗洞口处的裂缝。(7)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一般可采取下列措施:1、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和强度2、设置沉降缝十六。钢材的机械性能(1)屈服强度fy(2)抗拉强度fw(3)伸张率σ(4)冷弯性能(5)冲击韧性十七。钢结构的链接方式:焊接、螺栓、锚接十八。受弯构件的计算内容:包括强度、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和挠度,必要时还要进行疲劳计算。十九。1、承重钢结构的钢材宜采用Q235钢和Q345钢2、下列情况的承重结构和构件不宜采用Q235沸腾钢:(1)焊接结构A、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震动荷载且需要验算疲劳的结构B、室外空气温度低于-20摄氏度时的直接承受动荷载或震动荷载或振动荷载但不可不验算疲劳的结构,以及承受静力荷载的受弯及受拉的重要结构才C、当室外空气温度等于或低于-30摄氏度的所有承重结构(2)非焊接结构,钢结构连接方式有焊接和螺栓连接两种(3)卯结二十。四种内力组合。1.+Mmax及相应的N、V2.-Mmax及相应的N、V3.Nmax及相应的±M、V4.Nmin及相应的±M、V二十一。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用分层法求的的弯矩图,在节点处弯矩会出现不平衡。为提高精度,可把不平衡弯矩在分配一次(只分配,不传递)。这时弯矩分配已不是分层法意义上的弯矩分配,此时除基础处为固定外,其余各杆的远端均为一定程度的弹性约束。因此,此时除底层柱外,其余各杆的线刚度均应乘系数。二十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反弯点法(弯矩为0处):反弯点法适用于各层结构比较均匀(各层层高变化不大、梁的线刚度变化不大)、节点梁柱线刚度比大于5的多层框架。计算中采用以下基本假定:(1)梁的线刚度为无穷大,即柱的反弯点位于柱中(2)底层柱的反弯点在距基础2/3柱高处。D值法(改进反弯点法):反弯点法中的梁刚度为无穷大的假定,导致柱的反弯点位于柱中,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相应的。故反弯点高度也与梁柱线刚度比、上下层梁的线刚度比、下层的层高变化等因素有关。在反弯点法的基础上,考虑上述因素,对柱的抗侧刚度和反弯点高度进行修正,就得到D值法。二十三。抗震设防的目标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三水准的设防目标”和为此目标而进行的“两阶段设计步骤”。所谓“三阶段的设防目标”是指小震不坏、基本地震可修、大震不倒。第一水准为当建筑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要修理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为当建筑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三水准为当建筑遭受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所谓的“二阶段设计步骤”的第一阶段为绝大多数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和构件承载力验算和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对各类结构按规范要求采取抗震措施。第二阶段为对一些规范规定的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本文标题:建筑结构重点最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58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