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引言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引言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人体的化学组成人体的基本化学组成(65kg体重,男性)化学物质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水矿物质重量(kg)1191404百分比(%)17.013.81.561.66.1第一节人体的化学组成和物质代谢二、人体的物质代谢物质代谢是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物质代谢包括消化吸收、中间代谢和排泄三个阶段。1、消化吸收阶段摄入的食物经过胃肠道蠕动的机械性消化和各种消化酶的作用,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类等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变为小分子物质,并通过消化道将小分子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2、中间代谢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的各种物质,在各个不同组织的细胞内进行中间代谢,以合成生物自身需要的新物质,同时体内原有的大分子物质又不断的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和由食物经过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互相混合,被机体选择利用。3、排泄阶段不能被利用的食物产残渣以及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产生的废物以不同的形式被排出体外。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消化、吸收的概念•二、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消化过程•三、消化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四、吸收一、消化与吸收的概念•消化(digestion)定义:人体摄入的食物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方式: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吸收(absorption)定义:食物经消化后,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被机体细胞所利用,称为吸收。消化道:长约8-10m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场、回肠)→大肠→肛门。•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部分)、下消化道消化腺:大消化腺(外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有导管例:肝、胰腺、唾液腺等;小消化腺(内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内,无导管例:胃腺、肠腺等。二、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消化过程口腔(oralcavity)•口唇•颊•腭•舌tongue•牙Teeth•外形•牙冠(crownoftooth)•牙颈(dentalneck)•牙根(rootoftooth)牙嵌于上、下颌骨的牙槽内,分别排成上、下牙弓。牙髓(dentalpulp)中富含有血管和神经,当牙髓发炎时,可引起剧烈的疼痛。•牙的构造主要由淡黄色的牙质(dentine)构成,牙冠表面覆有一层白色光泽的釉质(enamel)。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共同构成牙周组织,对牙有保护、支持和固定作用。•两副牙•乳牙(deciduousteeth)(6月~6岁)•恒牙(permanentteeth)(6岁~13岁)•形态和功能•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牙的名称及萌出时间第三磨牙萌出较晚,有些人到成年后才萌出,称迟牙,甚至终生不萌出,成人恒牙有28--32个。咽pharynx1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上端附于颅底,下端续食管,全长约12cm。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食管esophagus•1个前后压扁的肌性管,位于脊柱前方,上端与咽相续,下端续于胃的贲门,全长约25cm。•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3段。•食管全程有3个狭窄处:起始部、越过左支气管处、穿膈肌处。•食管狭窄的生理意义:3个狭窄处是食管内异物容易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胃stomach胃大部分位于腹上部的左季肋区。小肠smallintestine•成人全长约5~7m。上端从幽门起始,下端与大肠相接。•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十二指肠duodenum长约25~30cm,呈马蹄铁形包绕胰头,有胆总管和胰腺管的共同开口。空肠jejunum约占全长的2/5,主要占据腹膜腔的左上部。回肠ileum约占全长的3/5,一般位于腹膜腔的右下部。小肠三段比较图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LargeIntestine特点大肠口径大,肠壁薄。功能吸收水分、电解质、维生素;形成粪便。•盲肠cecum,结肠colon,直肠rectum,肛管analcanal结肠特点: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消化道通过机械运动使食物在管腔内推进。•消化道的机械运动包括咀嚼、胃中食物的混合、分泌水分和蠕动推进食物。•在口腔中,食物与唾液中消化糖类的酶混合,消化过程开始;•消化过程在胃中继续,胃中的酶和酸消化蛋白质;•消化过程在小肠中继续;•小肠中有肝脏和胆囊提供的胆汁乳化脂肪,胰腺和小肠提供的酶继续消化,吸收过程得以进行。三、消化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1、唾液•唾液是无色、无味、近中性的低渗或等渗液体;•其中水占约99%,还有少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粘蛋白、球蛋白、唾液淀粉酶(PH7活性最强,PH4.5失活)和溶菌酶(杀菌);•无机物主要有钠、钾、钙、硫氰酸盐和氯等。•唾液的作用是湿润口腔和食物;消化淀粉;清洁保护口腔等。腮腺颌下腺导管颌下腺咀嚼肌舌下腺腮腺导管2、胃液•性质:无色的酸性液体,pH为0.9-1.5。•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粘液和水。•作用: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蛋白质变性;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有利于铁和钙的吸收等。内因子——保护维生素B12免受小肠内蛋白水解酶的破坏并促进其吸收。粘液——润滑作用;减少胃黏膜的机械损伤;参与形成胃粘液屏障(酒精、阿斯匹林可破坏此屏障),保护胃粘膜细胞;抵御H+的侵蚀和胃蛋白酶的消化。表胃液的重要成分与作用3、胰液•成分:大量水分、有机物及无机物;无机物——碳酸氢盐;有机物——各种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羧基肽酶、RNAase、DNAase等。•性质:无色碱性液体,pH7.8-8.4;•作用:碳酸氢盐——中和胃酸,调解pH值;胰淀粉酶——水解淀粉成糊精或麦芽糖等;胰脂肪酶——消化脂肪;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水解蛋白质;其他酶类——水解相应的物质。胰液炎?4、胆汁•成分:水分、有机物及无机物,组成复杂。无机物——钠、钾、钙、碳酸氢盐等;有机物——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胆盐是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的钠盐;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胆红素和胆绿素。•作用:乳化脂肪;帮助脂肪的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盐可直接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胆盐的利胆作用。(90%以上)•肝外胆道肝左管肝总管肝右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胆囊—--胆囊管胰管胆囊Gallbladder与输胆管道5、小肠液•性质:粘稠的碱性液体,pH约为7.6;•成分:水分、无机盐及肠激酶和粘蛋白。•作用: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稀释消化产物,降低肠内容物渗透压,有利于小肠内水分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从而促进蛋白质消化。6、大肠液•作用:基本无消化作用;润滑粪便,保护肠粘膜免受机械损伤。表几种主要消化液的比较表各种营养物质的化学消化四、吸收1、吸收部位•口腔和食管内几乎不被吸收;•胃内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大肠吸收少量水分和无机盐;•小肠为主要的吸收部位。图各种主要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部位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食物已被充分消化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时间保证:食物停留时间长(3~8h);•吸收面积大(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达到200m2左右);•通透性: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丰富;•小肠运动和绒毛舒缩(平滑肌纤维的舒张和收缩可使绒毛作伸缩运动和摆动,绒毛的运动可加速血液和淋巴的流动,有助于吸收)。小肠断面——皱襞——绒毛模式图皱襞+绒毛+微绒毛==扩大吸收表面积约600倍2、吸收方式被动吸收滤过:靠膜两边的液体压力差扩散:浓度差渗透:渗透压差主动吸收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运输②耗能③载体胞饮作用(pinocytosis)特点:细胞吞入的物质为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3、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Absorptionofnurtures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以单糖形式继发性主动重吸收。载体蛋白与各单糖亲和力及吸收速率不同:己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醇>戊糖•蛋白质的吸收形式主要是氨基酸,吸收机制同单糖。图葡萄糖和一些氨基酸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模式上方弯曲的管腔侧膜上的圆和方块,分别表示同葡萄糖和某些氨基酸的继发性转运有关的转运蛋白质;下方基底膜上则有与此类物质异化扩散有关的载体。脂肪的吸收•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脂肪酸、甘油一酯→与胆盐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聚合成微粒→穿过绒毛表面非流动水膜→微绒毛→释放微粒中脂肪酸、甘油一酯等→被动弥散入上皮细胞→长链脂肪酸、甘油一酯重新合成甘油三酯→与细胞内载脂蛋白组成乳糜微粒。•短链/部分中链脂肪酸及甘油一酯直接从细胞底侧膜扩散吸收入毛细血管。•胆盐则在肠腔被重新利用/依靠主动转运在回肠被吸收。•因此,脂肪的吸收有血液和淋巴两条途径,以淋巴为主。脂肪的吸收胆固醇和磷脂的吸收•来源:食物中的胆固醇酯→酶水解成游离胆固醇被吸收。•胆汁中游离胆固醇→进入脂肪微粒→小肠吸收。•细胞内胆固醇再次酯化→生成胆固醇酯→与载体蛋白组成乳糜微粒→进入淋巴。•肠道内磷脂→水解为脂肪酸、甘油、磷酸盐等被上皮细胞吸收→经乳糜微粒→进入淋巴。水和钠的吸收•水的吸收是随溶质主动吸收而被动重吸收;•钠的重吸收依靠底侧膜上钠泵活动→将Na主动转运入血→造成细胞内低Na→肠腔内Na借助刷状缘上载体蛋白与葡萄糖/氨基酸→同向转运入细胞内。本章重点•消化系统组成。•主要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复习思考题•1.说明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功能。•2.简述小肠为什么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3.为什么说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
本文标题:引言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9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