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张芳《试论节目主持人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作用》
北京民族大学BeijingNationalityUniversity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试论节目主持人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作用》学生姓名:张芳学号:系别:艺术学院影视传媒系专业:播音与主持班级:2012级指导教师:赵鹏时间:2016年4月20日2目录内容提要………………………………………………………………3关键词………………………………………………………………3引言………………………………………………………………3一、主持人在电视纪录片中起到桥梁与纽带的连接作用…………4二、主持人的“在场性”凸显了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感…………5三、主持人的对象化传播可以增强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内涵………6四、播音员主持人的审美情感升华…………………………………6参考文献………………………………………………………………103内容提要通过在北京民族大学影视系的本科阶段学习,我特别对电视纪录片的本体特征、基本功能、拍摄手段、创作风格以及市场营销价值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全新的了解和系统的梳理。尤其是在配音中强调的“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因素”,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节目主持人,是包括纪录片在内的电视节目中最具灵活性、最具人格化取向的元素之一,由于主持人的介入,为电视纪录片增添了平等交流的力量以及人性的光辉,本文将通过老师上课所讲授的纪录片创作理论及技巧,结合自己的学习思考和日常积累,着重论述节目主持人在电视纪录片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关键词人格化传播风格取向纪实美学对象化传播对象感过程化叙事手段引言电视纪录片(Documentary)的经典定义来自于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的“对时事新闻素材进行的创造性处理①”。这种定义的提出标志着纪录片得以从剧情片中脱离出来,纪录片从此有了独立的生命形态、艺术价值以及美学特征。那么,作为纪录片创作者,理应运用纪录思维,真实鲜活、生动形象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于是,纪录片的视角始终应该是关注人的:人的生存状态、命运变化、生命历程、人际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等等,正因为如此,电视纪录片中的人格化取向、人文因素就显得至关重要,它甚至决定了一部纪录片的核心价值。当主持人介入纪录片,“寻访”与“参与”之中,使纪录片的人性化风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便是主持人在电视纪录片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将主持人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作用进行初步的梳理和分析。①参见《纪录电影手册》P57页(林旭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4正文一、主持人在电视纪录片中起到桥梁与纽带的连接作用回顾中国纪录片走过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1983年8月11日播出的《话说长江》在纪录片中首次设置了陈铎和虹云两位主持人,在演播室组织画面的串接,而在当时,《话说长江》的主持人还只是侧重于配音、解说,即对画面的补充、解读与阐释②。而真正体现主持人在纪录片中重要作用的则是里程碑式作品《望长城》。焦建成与黄宗英的出色主持令人难忘,他们成为节目的重要元素,自身成为鲜活的信息走进了广大观众心目当中。《望长城》中还有一个长达5分钟的镜头,描述的是主持人焦建成遇到了一位牧羊人,交谈熟识以后便与牧羊人一起谈论民歌,起初,他请牧羊人唱一段民歌,牧羊人不愿意唱,在焦建成的一再坚持下,牧羊人最后高声唱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牧歌。这一段情节非常生动,正是主持人进行人格化传播的重要体现。由于焦建成朴实自然地与牧羊人聊起家常,使牧羊人消除了紧张,很自然地唱起了原生态民歌,为整部纪录片增色不少。如今,主持人形式已经普遍应用于纪录片创作之中,主持人不仅仅是节目各部分内容的组织与串联者,更是节目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主持人的出现,使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从而产生了巨大魅力,主持人可以像朋友一样与观众进行面对面地交流③。例如在电视纪录片《大京九》的拍摄过程中,主持人在工地上与建筑工人们一起交谈、过元旦,增进了相互间了解,缩短了距离。主持人形式极好地体现了电视纪录片在平等视角下流露出来的亲切与温馨。《广播电视辞典》是这么给主持人定义的:“以个体行动出现,代表群体观念,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进程,直接面向受众,平等地进行传播的人。”真正意义的主持人节目,主持人不仅仅是播报者,实际上他亲自策划、组织节目,把握着整个节目的发展进程,这当中,个性是节目主持人的生命,而主持人贯穿节目、驾驭节目的进程,恰恰是个性张扬的绝佳时机。②参见《电视专题》P146页(高鑫、周文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③参见《电视片写作》P252页(宋家玲、张宗伟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5而主持人的个性,是个心理概念。在心理学上,其个性指的是稳定心理的特征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主持人节目给主持人的个性展示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舞台,同时主持人鲜明的个性特色也使主持人节目有别其他,绚烂多姿,充满活力。节目主持人实际上起到的是节目内容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作用,是一种“信息载体”。在这里,信息的传递与节目主持人这一“活”的信息载体合而为一,使信息也带上了感情,与主持人的形象魅力、言行举止一起传送出来。所以,传递的信息也就人格化了,当然,这种人格化程度是与每一位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相一致的。我认为,节目主持人的意义就在于,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魅力,激活那些缺乏生命力的信息,把自己的“人文因素”注入给客观存在的信息。这样,人格化的信息就能很容易地与观众交流,使整部纪录片的人文含量得到有效提升。电视纪录片《壁画后面的故事》,主持人始终在关注着身患绝症的陶先勇,始终在“不打扰”的前提下进行与被采访对象的交流,就像关切他病情进展情况的朋友一样,这种对生命本体的尊重可以通过主持人的语言、行为甚至神态表现出来。二、主持人的“在场性”凸显了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感在电视纪录片中引入主持人进入现场,其“参与”的状态可以使纪录片不脱离现在时态、现场纪录的基点。比如《望长城》也会涉及到过去长城是个什么样子,长城两边的人家从过去到现在有了什么变化这一系列内容。那么通过主持人焦建成对长城遗址、遗迹、文物的寻访,他的耳闻目睹,他与长城附近百姓的交谈,属于过去时的一些内容自然就反映出来了。从拍摄上来讲,因为紧紧抓住主持人这种“在场性”,在现在时空中的活动,因此与现在时是同步进行的,这就凸显了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感。关键时刻,主持人不能不在现场,这是电视纪录片真实性的一种体现。老师在课上引用过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的名言:“如果我拍的不够好,证明我离炮火不够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6三、主持人的对象化传播可以增强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内涵电视纪录片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创作者始终在“向未知要素材”,编导、主持人以自己极大的真诚接近于真实。在纪录片中,创作者将一般观众不知道、颇感神秘的现场情况传达给观众,更能拉近传受双方的距离,消除神秘感和朦胧感。而节目主持人是活生生的,是具体的人。节目主持人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代表着电视台立场,代表着编导的创作意图和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主持人始终代表着他自己,他要以“我”的眼睛,“我”的观点去寻找、去发现。我认为,主持人节目与非主持人节目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主持人节目是对象化的,观众获得的是双重信息,不仅有节目内容本身,还有主持人自身表现出来的气质、人格、魅力等。节目主持人不是一般性质的信息处理传播器,而是富有感情和魅力的。这种感情和魅力与传播的“客观”节目内容相结合,使之带有主持人的强烈个性,从而由客观冷静的信息变得活跃、富有生气、富有人的灵气,在电视纪录片中,这更加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在电视纪录片中,节目主持人对象化传播主要表现在主持人与观众的亲近性和双向交流上。在特定的节目中,根据采访的内容和主题,主持人笑容可掬,说话亲切自然就像朋友聊天一样,服装衣着生活化,这一切使节目主持人与以前的电视播音员迥然相异,消除了与观众的距离感,也消除了电视主持人的神秘性,主持人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得到了观众的信任。亲近性还表现在主持人的一言一行都应该适度,不做作、少雕琢,要朴实无华。说到底,节目主持人与观众的亲近性应该出自主持人的真心,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在电视纪录片《沙与海》当中,主持人并没有直接出现在画面里,但是对刘泽远女儿的采访,不张扬、不干扰,就在娓娓道来之中平静而自然,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四、播音员主持人的审美情感升华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发生是为了传情达意的,这种语言艺术和唱歌的语言是不同的,歌曲的是为了让听众能够感受到能够欣赏到声音的美好,而播音员和主持人所要表达的语言是为了让受众能够对节目的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主旨心领神7会的,其中的声音只是一种表达的媒介。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感情方面要能够随时调动起来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平时不断的加强自己的修养,不断的去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政治和艺术素质,从而使自己本身能够具备纯真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对于美好事物的憧憬以及蓬勃的志趣。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播讲过程中所调动起来的情感必须是来源于稿件或者是某个话题的内容,必须是由自身真实的情感所触动的。要把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却不会觉的是负担,播音员和主持人要将自己融入于播讲的稿件或是话题中,要让受众被节目的内容所吸引和感染,从而忘记播音员和主持人,这才是播音的出神入化的境界,因此,播音员和主持人就必须正确的掌握和运用表达手段和所要表达的内容的关系。情是主导,在播讲过程中情是很重要的,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都引领着气息的运动,并且能够组织发声器官的共同动作,由此才会发出表达情意的声音。“气随情动,声随情出,气生于情而融于声”。这就是情,声,气之间的关系了。我们的语言所表达的是从内心而产生的,在我们进行播音创作时,通常是依靠稿件和某个话题,由此而展开讨论,从而把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当做了艺术表达的世界,把自己的主观想法艺术化,文字化,对象化作为了有声语言。播音主持人对某事某物的看法、观点,往往会对观众产生极大的导向力,这就要求其思想认识必须具有超前性、权威性,使观众认可其价值,接受其观点,从而将节目的主旨圆满的传导给观众。同时,主持人不光要有正确、积极的思想认识,也应比普通群众多几分对社会的真诚、爱心、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便从自身感染观众、带动观众,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主持人的真性情表现对观众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这种真实的表现必然将主持人完整的精神世界展示给观众,同时又展示着人格的魅力。如果说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认识和人格素养,那强大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不是一个主持人成功路上的基石,同时它也能带给主持人充盈的信心和勇气,它会陪伴你走更远的路途。播音发声必须要动之以情,但是并不是任何随便什么感情的加入或者是泛滥的表露都是正确的。表面情感的强烈并不代表就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有时候质朴的情感表达中往往是蕴含着火一样的激情,而有时候华丽中却呈现着苍白无力。情感的表达其中主要是看有没有实质的东西有没有内涵和内蕴,最主要的是不是8发自内心。如果是离开内心偏离真实情感,无病呻吟,扭捏作态,那种情感和艺术的感染力就会消失不见,故意做出来的情感,是为了迎合低俗的喜好而满足,不能够真正的感染人,使人过目不忘。就算是真实的情感也不能够一概而论,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对待。人们的感情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思想基础上的,并且受世界观的一定制约的。尽管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每个人都是有的,但是同一件事物对于不同的人们所引起的情感反应都是不同的。只是在这中间会有差异,有认识是积极,健康高尚的,也有消极颓废和低俗的。作为一个播音员或者是主持人更应该具备的是前者的情感,这样才能够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息息相关,符合时代的精神,这样的真实情感与积极是相统一的,因而是美好的。而后者的感情则是溺于一己之好,只是投合了极少数的人的趣味,并且不能够符合当下的时代精神,即使是真实的也是有害的。感情不仅是需要被现实所激发的,还必须是被思想提高的,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同样的是积极健康和高尚的情感,也会是丰富多彩的,千差万别的。情感是一种能够使播音作品赋予个
本文标题:张芳《试论节目主持人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0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