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强化红线意识提高人员的可靠性
强化红线意识、提高人员的可靠性一炼钢分厂占海涛摘要:。本文将从影响安全生产的要素、影响人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阐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对策;借以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操作的红线意识,促进企业安全发展。关键词:安全行为、红线意识、安全发展一、前提企业事故的发生,无非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在时空上的交叉所致。现代安全原理表明:人、物、环境、管理是事故系统的四大要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尽管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造成的,但起主导作用的始终是人的因素,因为物是人创造的,环境是人能够改变的,整个人、物、环境系统都是由人来管理的。因此,事故要素中人是核心要素,更是安全生产的核心要素,管住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掌握了安全生产的主动权。二、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分析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现的行动。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不同的个体人在一定动机驱动下,为了某些单纯目的,表现的处理行为很不一致。然而,不同的个体人都遵循同一程序,即行为起因(动机),激励(因素影响,目的目标)。人的自身因素是人的行为根据、内因。环境因素是人的行为外因,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条件,甚至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侥幸心理、忽视安全、甚至采取冒险行动。虽然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险,但出于对自身和环境的盲目自信,仍然作出违反安全规范的举动。侥幸心理是形成事故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仅仅想依靠运气等规避危险的发生,显然不能到达目的。例如,个别操作工在转炉操作室内吸烟、占用消防疏散通道进行加工作业等。这些都是侥幸心理在作怪,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2、教育培训不到位。由于对作业人员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使行为者缺乏必备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不懂操作规程、不具备安全行为的能力,在作业中完全处于盲目状态下进行。凭借自己想象的方法蛮干,就必然会出现各种违章行为,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3、职工生理和心理有缺陷。每一项作业对作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都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有些情况复杂、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对作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就会造成行为判断失误和动作失误。如果职工体形、体能不符合要求,如:视力、听力有缺陷,反应迟钝;有高血压、心脏病、神经性疾病等生理缺陷或者有过度疲劳、情绪波动、恐慌、焦虑、忧伤等不稳定心理状态都会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4、生产作业环境不良。作业人员的每项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生产作业环境因素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作业行为。过强的噪声会使人的听觉灵敏度降低,使人烦恼甚至无法安心工作;过暗或过强的照明会使人视觉疲劳,容易接受错误的信息,过分狭窄的场所会难以按安全程正常的作业;过高或过低温度会使人产生疲劳,引起动作失误;有毒、有害气体会使人由于中毒而产生动作失调。作业环境恶劣既增加了劳动强度使人产生疲劳,又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力降低。因此,作业环境不良也是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5、人机界面缺陷,系统技术落后。绝大部分的作业行为是通过各种机械设备、工器具来完成的。如果职工所接触的机械设备或使用的工器具有缺陷或者整个系统设计不合理等。就会使行为者的行为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为了达到目的就必须采取一些不规范的动作,也就导致了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三、自我剖析不足,强化红线意识1、安全管理工作未持续推进目前一炼钢厂在推行6S管理,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6S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的文化,不怕困难,想到做到,做到做好,作为基础性的6S工作落实,能为其他管理活动提供优质的管理平台。通过对岗位职工对厂推行现场6S管理问卷调查(参与调查人数100人次):职工情绪分析可以得出,6S管理推行某些岗位存在于表面,并没有被部分职工内心接受,也就无法全体员工积极投入此项工作中,没有了全部职工的参与,某些工作也只是流行于形式。6S现场管理的内容: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核心内容是素养---每位职工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也称习惯性),营造团队精神;只有职工的素养提高了,现场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才能积极保持下去,安全操作,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最终达到人、物、环境的安全。2、职工安全意识不高案例:3#机大包回转台升降油缸漏油着火,当班职工发现了及时将信息传递给消防班,可是并没有积极上去灭火,只是从班组拿了一灭火器放在旁边,我很疑惑就去问为什么不去把火灭了呢?回答是:设备漏油着火应由设备维护人员前来灭火,不是我的责任区域,我可以协助他,为其提供灭火器。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该职工不清楚油类物质着火后的灭火方法以及扑灭火灾的技能,需要专业人员指导,以防事故扩大化。二、该职工认为设备漏油着火灭火责任是设备维护人员,不是他。第一种意思,说明我们职工对消防知识了解不多,消防技能不熟练,只要在这方面加强培训应该就能解决问题;第二种意思,表明职工消防安全意识不高,无主动灭火意识,结果往往小火变大火,事故就是扩大化。职工的“明哲保身”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来,安全工作永远只是个人的安全工作;安全文化也只是处于表层的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是无法达到安全观念文化这一层次。Bradley曲线最终是互助团队安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积极参与隐患排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创造6S管理认可度比例(%)选择理由满意681、现场管理干净、整洁、有序2、物料摆放整齐,方便安全生产基本满意191、若是未落实到位,考核力度大2、6S管理了解不够,未完全接纳不满意131、增加劳动量2、6S管理只是流行一时,应付检查共同的安全环境。所以说一个厂里只有一个车间不出安全事故,只能是这个车间的安全工作做得好,不代表一个厂的安全工作做得好。3、安全教育培训落后一直以来,我厂安全管理主要依赖于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老同志,经验是他们的财富,也是解决问题应急措施来源;但是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属于粗放型、高压型、考核型。这些手段方法只会让职工心目中产生逆反心理,安全工作只落在表面,应付检查而已,并没有深入人心。很多安全管理人员以及职工反映一个现象:安全专家来厂检查就能发现很多问题,自己却难发现隐患。原因有几下几点:①我们管理人员以及职工在安全工作上做的还不细致;安全工作是个细活,其实已经有很多大型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是女性。②没有扎实的安全知识,对工艺制度、设备功能不熟悉,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不了解,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特性,如何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不清楚。所以不断学习是才能时刻保持对隐患的警惕。③安全教育流行与形式;职工文化水平层次不同,尤其是厂里面的协同工流动性大,这直接影响了生产单位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不愿意作出更多的投入,安全教育流行于形式。导致了职工对违章作业的危害认识不清,或许他们根本就不晓得这是违章作业;对作业环境存在的危害、有害因素认识不清、安全制度上没有细致进行规范,这就是危险源,这就是一些列安全隐患的开始。四、狠抓措施落实,促进安全发展1、大力弘扬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很多企业有企业文化,没有安全文化。相对于提高设备设施安全标准和强制性安全制度规程来讲,安全文化建设是事故预防的一种软力量,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文化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式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就如企业文化一样,安全文化可以发挥的导向、凝聚、辐射和同化等功能,引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安全生产活动。在成熟的安全文化中,安全是真正可持续性的,同时伤害率趋向于零。员工感觉到能够根据需要采取措施,以便可以安全工作。他们互相支持并相互督促。决策制定适当,且员工都遵循这些决策。从整体来看,组织可获得大量业务成果,体现在质量、生产率和利润的提高。美国杜邦公司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优秀代表,他们总结出来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简称Bradley曲线。Bradley曲线可以方便大家了解,在实现成熟安全文化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员工心态和行动所发生的一些必要的转变。1)本能阶段员工不对安全负责。他们认为,安全更多地在于运气而不是管理,况且“事故总会发生”。往后,事故就真的发生了。2)依赖阶段员工认为安全就是遵守他人制定的规则。事故率下降了,管理层相信“只要员工遵守这些规则”,安全便可以进行管理。3)独立阶段每个人都对自己负责。员工认为,安全是个人问题,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作出改变。这进一步减少了事故。4)互助阶段员工团队觉得安全是自己的事情,即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员工不接受低标准和冒险。他们积极地与他人交谈,了解其观点。他们认为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能真正实现改进,而且零伤害是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统一,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阻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是人,也就是企业的员工。因此,它涉及的面很广,既涉及到人的思想,又涉及到人的行为,还涉及到人所从事的环境,所管理的机械设备、物料摆放等方面的问题。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3、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层次的安全管理队伍是很有必要的,采取科学与经验并行的管理方法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运用企业文化中引导、凝聚、激励、辐射与同化的功能来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让职工内心接受并积极参与。对安全管理人员要有如下要求,做会工作、懂业务、善协调的“会者”为了做一名“会者”,学习是一名安全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执行力的首要,也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书本和实践的学习中汲取营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尽快努力掌握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快速地发现隐患的能力,解决落实整改隐患问题能力,提高工作执行力的能力。4、加强心理咨询辅导。组建一个心理咨询小组,可以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来减少或杜绝不利于安全的心理状态产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①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实行人性化管理,为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免因疲劳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变慢,防止因此引发事故。②安全宣传、教育。根据职工的个性心理,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在上岗前要针对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实行传、帮、带,并通过再教育纠正容易发生危险的行为和习惯。③管理者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做到合理安排工作,确保工作处于有效的监督审查状态。④建立有利于安全的各种奖惩制度,使操作人员具有安全行动的动机,并将它引到安全生产所希望的正确方向上。总之,在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要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只有把人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从根本上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5、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力。执行力是安全工作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当我厂安全战略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这时候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以利益为导向激发员工自律意识,员工关注的不仅埋头苦“干”,更为关注的是“干”的目的、利益,有所求是有所为的真正动力。员工个体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不尽同质,因此企业不能尽靠整体利益激励员工,诸如“公司、总厂利润翻几翻”,而是更多注重“对员工个体受益具体承诺”的激励。“利之所趋”是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心理,领导干部要使员工明白,安全等各项制度是企业整体利益与员工个体利益形式转换,强制性制度约束隐含着
本文标题:强化红线意识提高人员的可靠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1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