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无法选择的
37.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无法选择的。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认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正确的。(4分)②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们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认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法选择,是错误的。(3分)③人们应当提高识别先进与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3分)因此,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并非不可选择。(1分)“在生命的长河里,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难忘的经历,刻骨铭心的情感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交往和行为方式。(3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终生难忘、刻骨铭心,体现了这一点。(3分)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理想、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有重要影响。(4分)37.(10分)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节日文化和家庭文化是两朵奇葩。除夕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又有很多不同:如汉族在除夕夜要合家吃年夜饭,长辈给孩童“压岁钱”;藏族则在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书香门第”、“文艺世家”是我们常听到的词语,已经形成的家庭文化传统,总会对家庭成员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同影响。⑴不同民族节日文化中这种异同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⑵我们应怎样看待家庭文化对人的影响?(6分)答:(l)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2分)②由于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各民族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反映在民族文化上自然会有相同点。(2分)(2)①不同的家庭文化,对人有不同的影响。优秀家庭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家庭成员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古落后的家庭文化会对人产生消极的作用,会对家庭成员的交往行为与方式以及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等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家庭咸员的健康成长。(4分)②家庭文化也需要建设,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氛围,要力免不良家庭文化的影响,追求美好的新生活。(2分)有人认为“从文化角度看,北京奥运会是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舞台。”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简要评析(无锡)(11分)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尤其他画的奔马,驰誉世界,几乎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辨题: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就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1)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必须充分借鉴和吸收人类的有益成果,博采众长。因此,题中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3分)(2)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分)(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3分)(4)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要牢牢把握发展先进文化的方向,反对“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2分)39.(11分)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答:(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必须重视文化的力量,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3分)(2)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文化创新的作用而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民族文化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充满活力。(4分)(3)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3分)(11分)当今日本有很多人热爱源于中国的汉字毛笔书法艺术。20年前,有位9岁神童的书法作品非常优秀,名扬日本。20年后,日本最著名的书法家小田村夫专门去拜访这位“神童”,却发现他一直在临摹中国王羲之的帖,达到了乱真的程度,但他的书法已不再是艺术,而是令人厌恶的仿制品了。辨题:模仿,是继承传统和面向世界的途径,但不是文化创新的途径。命点理点不科学。(1分)继承传统不应当只是模仿。继承传统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应当是在继承中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书法艺术等文化创作的魅力,不只是在于它的古雅,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体现时代精神.(4分)面向世界不应当只是模仿。面向世界,是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更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发展本民旅的文化,书法艺术等文化创作的魅力,不只是在于它包含了外来文化的因素,而是在于它能使本民族的文化因此而焕发新的活力。(4分)模仿不是文化创新之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是实践。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分)辨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完全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11分)(1)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因此,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有一定的合理性。(2分)(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2分)(3)此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2分)(3)仅仅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归结为汉字和史书典籍是片面的。(1分)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我国不少地区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2007年12月16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端午节被正式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1)人们为什么要庆祝民族节日?(3分)(2)谈谈当前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7分)答:(1)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有利于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3分)(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2分)她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当前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分)35.材料一: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我国南方部分省区遭遇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灾害发生后,温家宝总理亲赴第一线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并在长沙向湖南人民承诺:湖南的电不通、路不通,我们就不走。材料二: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在经历了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2003年严重“非典”疫情之后,2008年初又遭遇了又一场异常严峻的挑战。历经磨难的中华儿女,再一次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取得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重大阶琴性胜利。在这次抗击罕见雨雪冰冻灾害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温家宝总理对人民做出承诺的现实意义。(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如何在上述材料中得到具体体现的?(8分)(1)这样的公开承诺,有利于人民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政府,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从而积极支持政府的工作。(2分)使政府的职能履行情况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从而不断增强服务意识。(2分)(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分)面对灾难,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3分)在历次抗灾斗争中,我国人民不畏艰难,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辨题:爱国主义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改为因此)38.答:(1)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说法是不确切的,夸大了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它只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4分)(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所以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3分)(3)在奥运圣火在西方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爱国热情,这正说明了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文化的力量所起的巨大作用,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把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尊严贯彻到实际行动中。(4分)该市图书阅读率(指每年至少读一本书的读者在识字者中的比例)呈持续走低态势。然而与传统图书阅读率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新兴媒体的互联网阅读率持续迅速上升。课题组部分成员产生了担心:阅读传统的丢失如果发展下去,国人将失去精神归依,整个民族会沦为浅薄的民族、无根的民族。(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课题组部分成员的担心进行评析。(1)①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兴起只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变化,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绝不会因为阅读方式的改变而使整个民族会沦为浅薄的民族、无根的民族。(3分)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3分)2007年6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云南省瞢洱市地震灾区视察,看望受灾群众,并鼓励他们重建家园。在由帐篷搭建的临时教室里,温家宝总理为孩子们书写了下面七个大字挺起不屈的脊梁(1)温家宝总理视察灾区看望受灾群众.体现了我国政府的什么职能?(2分)(2)从《文化生活》角度,怎样理解“挺起不屈的脊梁”。(6分)(3)通过《文化生活》学习,你认为,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挺起不屈的脊梁”?(4分)(1)温总理视察灾区,看望受灾群众,体现了我国政府认真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2分)(2)“不屈的脊梁”体现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2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分)(3)①我们要坚持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心骨”作用。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文明成果,弘扬时代精神。③在面
本文标题: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无法选择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1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