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文化心理视角下对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集体经济集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心理视角下对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张明丽摘要:对高校会计人员而言,最根本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此,文章分析了高校会计职业道德目前的状况,提出了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机制创新的若干措施,以培养德智双全、出类拔萃的会计工作者。关键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是会计的灵魂,会计诚信是我国经济和谐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精神基础。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会计领域的主力军,其职业道德对于维护会计整体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国际上的安然事件到国内的银广夏、蓝田股份会计舞弊所引起的问题再一次地把诚信会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推向了维护会计行业尊严的风口浪尖。本文主要探讨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根据目前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综合文化、心理等提出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措施。一、我国本科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现状《2007年会计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每年约有10万左右会计专业毕业生加入会计行业。会计专业学生是未来会计领域的预备役,在大学读书期间正是他们增长会计知识、形成职业道德人格的黄金时期,也是高等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深入人心的最佳时机。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会计专业学生接受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学习,这直接导致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理解的缺失。一项针对专科、本科、研究生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在屈指可数的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学校中超过2/3的学校此类课程为选修,平时课时少,考试形式多为考查课,在这种教育状况的引导下,职业道德教育难以引起在校学生的重视,又何谈在学生的职业人格形成中发挥作用?(二)教学方法拘泥于传统模式没有创新和突破近年来,在解放思想大潮的呼唤下许多高校都在积极从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从传统灌输模式变化为多元化教学,如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实验式教学,这都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接受,达到了积极的效果。然而在职业道德教育却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还保留以政治教育代表职业道德教育、说教式的道德知识传输的旧模式,忽略教学方式的生动和道德情感的熏陶。总之,教学方法没有创新和突破是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三)缺乏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熏陶和职业氛围的营造学校是社会中最纯净的一片土地,在校学生的职业人格和职业性格尚处在形成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经济的多元性使得大学生的思··占总人数百分比280人367人151人约占83.4%想意识受到了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对于原有的传统道德信仰产生动摇,原有的道德操守一旦失陷就会导致个人主义价值和自我意识突出,在利益面前屈膝投降、道德沦陷。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诚信品格塑造在会计人才培养中意义重大会计界先贤潘序伦先生曾说:“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的道德原则定义为: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道德自律。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既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会计人员的道德操守,它把外在的法律内化,深入到法律无法作用的领域,在会计人员需要、动机等内心世界发挥约束作用,使得会计人员自律,对会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二)高校会计人才对于国家会计的特殊意义众所周知,高校会计人才是未来国家会计领域的主力军,决定会计的发展方向和祖国经济的腾飞,因此高校会计人才对于国家会计和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基于这个原因,大学承担着输出人才的责任,更承担了对输出人才职业道德负责的重托。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司长指出:“会计诚信教育已列入工作议程,我们将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全面开展以下缺陷:(一)职业道德教育的薄弱或缺失高校会计专业的培养通常涵盖会计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及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目前就业对能力的需要导致我国各表1调查学生调查内容不了解会计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了解程度调查表专科学生本科学生研究生(290人)(380人)(285人)(约占96.6%)(约占96.6%)(约占53.0%)高校本科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计划都过多倾向于会计理论及实务操作,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据调查显示,仅有19.9%的高校一般了解非常了解6人(约占2.1%)4人(约占1.3%)11人(约占2.9%)2人(约占0.5%)124人(约占43.5%)10人(约占3.5%)约占14.8%约占18.1%2010.07(上)131ChinaCollectiveEconomy集体经济·文化产业■孟珊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演变轨迹及其成因分析摘要:文章总结了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演变轨迹,分析了促使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演变的成因。关键词:旅游规划;旅游开发;演变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因为当巨大的利益驱动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道德规范。所以,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三)国内外造假案例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敲响了警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息失真已成为全球会计界面临的一个共性话题。社会各界都在呼唤诚信会计,强化会计管理,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已经成为会计工作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作为培养高等会计从业者的高校更应该反思舞弊问题出现的根源,并努力探索提高会计德育实效的途径。前车之鉴,后世警醒,让前世失足的教训换作新一批会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遵法守纪,不踏雷区。三、实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一)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会计文化,以人文精神陶冶道德情感从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儒家为人之道到现代的诚实守信价值观,中华民族从不缺乏以诚信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感化。高校的人文氛围是思想道德品德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生存的土壤,高校回归人文教育,通过科学手段和人文精神融合来缓解腐朽思潮对人性的扭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最终学生的独特个性,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利用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传统人文精神1322010.07(上)ChinaCollectiveEconomy迹;成因一、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演变轨迹第一,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期)。20世纪70年代我国国家旅积淀陶冶道德情感,培养人格高尚、思维睿智、具有完整健全人格的21世纪新会计人才。(二)高校改革传统职业道德教育教研方式,不断发展创新首先高校应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计划进行研究,对不科学的设置计划进行调整,在教学计划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但对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突破产生革命性效果的不是单纯的增加科目,而是对德育教研方式进行改革,推陈出新。具体实施办法如下:1、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法。心理学认为,人在作为前虽然事情没有发生但在心理上实际上已经有了如何作为的驱动点,一旦事情发生就会按照驱动点的轨迹进行价值判断、有所作为。因此,在高校教育完全可以利用心理学对会计职业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建立心理档案。如果一旦出现心理状况可以立即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矫正,使之及时调整,战胜消极心理,实现健康的道德取向。2、案例模型法。研究表明,视觉传输的效果比听觉传输的效果好上百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仅仅依靠老师的讲述职业道德教育是很难深入人心的。道德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案例教学,刺激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同时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启发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吸纳开放中的道德意识,引导学生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中剖析案例中道德的深层问游局成立以后,国家建设规划部门开始对城市和景区进行了相应的开发规划,出现了风景旅游城市规划和旅游风景名胜区规划等规划类型。由于当时关于旅游的研题,在学生自己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始终贯穿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和道德影响,最终增强高校会计预备从业者的道德意志,弘扬正气。3、跟踪指导法。跟踪指导法是盛行于欧美的一种教育方法,它着眼于长效保持,建立日常可跟踪、可对比的指导制度。在教学、生活中为会计学生建立一整套的评估、监督、奖惩、改正与发扬的制度,记录在案,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德育长时间的感染力,最终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总之,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义务,任重道远。高校应按照道德发展规律,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生时代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具备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能力。参考文献:1、陈祺,戴蓬军,马正凯.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J].财会通讯,2005(9).2、伍中信,沈辉.提高会计德育实效的现实途径—以人文精神陶冶道德情感[J].会计之友,2009(9).3、李明杰.关于加强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本文标题:文化心理视角下对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1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