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期末考复习1、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意义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人的创造是依靠自己头脑的思考,在创造过程开始之前就已考虑到了自己创造的结果。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的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对象”指客体,“诗意情感”是指诗化客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对象化是指外化,呈现,形式化。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这样才能生发出诗化的关系,而不像动物的生命活动完全从属于自然。在生活活动的过程中,人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自由地选取感觉事物的角度,人感觉事物的角度又是多样化的,人的生活活动除了经济技术和革命实践意义之外,就是审美创造意义。②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自觉”在哲学意义上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动”指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目的性”是指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的需要而设计的,“合规律性”是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合乎或遵循一定规律的。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态,它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也就是达到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人的生活活动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认”。人的生活活动作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实际上是审美产生的基础。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的层次上是审“对象”,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却是通过对象来审“自己”。只有在先在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审己”。同时,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展现出来,使人更深切地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2、模仿论和表现论有什么区别。①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我流露。”②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虽不否认这一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式的批评。③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3、劳动在文学发生中的意义。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如,史前人类在集体进行的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生动地描写了制作武器去狩猎的过程。④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这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由劳动过程衍化为舞蹈,劳动喊的口号为歌。4、精神生产的特殊性。①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观念地创造世界”是与“现实地创造”相对的,精神生产根植与人的精神需要,它是在精神领域中观念地改造对象世界并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生产。②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精神生产体现在符号之中,通过符号加以体现。而符号又是一种形式。是标志事物的代码,如文字、语言等。精神生产以符号为手段,因而它实质上就是一种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③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精神生产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有利于个体的自由创造。5、作为创作的主体,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①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始终属于精神生产者。②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也是一种观念活动,他主要通过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这个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③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任何作家诗人都具有社会生命、社会灵魂的“单个人”,或者说,都是具体的、个别的社会人。他们的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既是个人的,又是一定时代精神和社会意识的折光。6、文学和非文学的标准①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的表现力,如“那么甜”与“那么凉”别含深意;②第二,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例如《便条》建构了一个想象的人际关系状况;③第三,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④第四,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7、艺术发现具有哪些方面的心理特征。①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蓦然领悟的发生,只不过是内心经验酝酿后从阈限下的破土而出。②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这种独特的眼光和非凡观察力是和作家内在蕴藉有关的深层心理内容的外射,他们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是彼时彼境的需要、情绪、态度、价值观和凝聚成团的早先经验等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无意导向。③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的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种机缘,是在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④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通过独特眼光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创造一个新的创造物。这个创造物灌注着作家的内心经验,近似原物实际却是世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8、审美意象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①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由于意象本质上是“表意之象”,用形象直接表达哲理的艺术作品,往往就是意象艺术,这就使它与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的意境区别开来,形成人类审美理想表现形态的又一类型。②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象征往往是审美意象最基本的表现手段。象征一般由两种因素构成;“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③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荒诞的概念可以从两层上来理解,其一是指形象上的荒诞性,其二是指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④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这种意象已是一种“人心营构之象”,这种主观性在抽象型意象中往往会发生到极致。⑤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由于在创造象征意象时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使意象鉴赏思维的特点变成了审美“求解”的过程。作者为思想创造自己的“对应物”,读者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猜想”,不同的读者猜出不同的意义。9、文学形象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①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形象既是主观的产物,又有客观的根据,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②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条件,但又是有一定限度的,要和真实性结合起来,即需合情合理。“合理”即符号万事万物的本质规律,“合情”即合乎情感的真实,文学形象要在合情合理的尺度内,实现假定与真实的统一。③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即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立足于个性显现共性。④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从总体而言具有确定性,但在形象之内又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使文学形象更富有魅力。10、意境表现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①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第二种是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法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却历历在目。第三种是情景并茂式。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成了浑然一体的程度。②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达,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加工。③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指意境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11、文学典型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①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②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魅力。这种“生命的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与多彩。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来自它显示的灵魂的深度。灵魂的深度是作家艺术家的慧眼所在,可从三方面来理解,意识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二是,要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典型人物“灵魂的深度”,不仅表现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尺度上,而且还表现在从典型人物灵魂里所折射出的作家人格的真诚里。三是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文学典型更集中地体现了审美理想,审美理想的魅力,也造成了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造成了它的灵魂的深度。12、社会生活具有什么特点。①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所谓整体性的生活是指既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也不局限与某一层次,而是多方面生活的交融、渗透,是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相统一的的社会生活。文学给人提供的是生活的全部丰富性。②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所谓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指的是那些本身就具有美的属性的生活,即富于诗意的生活,如社会美、自然美。③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实际客体。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而审美体验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被体验过的社会生活尽管仍具有客体性的品格,但已被作家的心灵浸泡过而充满主管色彩。13、文学消费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文学消费既是一种商品消费,同时也具有精神享受以及意识形态,再生产的二重性质。文学消费的特殊性:(1)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一般商品的消费价值对消费者来说是相同的,并具有同样的衡量标准。而文学产品的消费价值对不同的消费主体来说具有不同的作用,因而具有不同的衡量标准。(2)一般物质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严格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而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只能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质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相等价,而与作品中蕴含的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后者的独特性价值往往难以作定量评估,尤其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常常是独创的不可重复的。(3)一般物质商品的消费是一种纯粹的价值损耗,其使用价值随着消费中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有一个必然会淘汰的过程。而各个时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超时代性,则具有永久的魅力而为历代消费者所共享。(4)一般商品消费是名副其实的消费,而文学产品的消费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并往往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14、文学接受具有哪些动机。①审美动机,即求美。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怡情悦性的娱乐动机,即是读者通过文学作品而获得情感愉悦、心情畅快并使人感到自由、轻松、平衡、协调的阅读期待。②求知动机,即求真。这是人们力图通过文学作品发现历史规律、社会本质,熟悉人类某种生活状态,了解各类知识的动机。③受教动机,即求善。这是人们力图通过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情感,得到人生启迪、道德教育、精神鼓舞的动机。④批评动机,这主要表现在从事文学研究、文学批评、文学教育的专业工作者那里,除了获得审美享受之外,会更关注于把握作品的内涵,分析作品的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规律,以期对文学
本文标题: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2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