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报告
1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作者:腾凤云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系别: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学号:1417031232015年12月19日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摘要:社会安全感是公众对社会安全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公众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或保护程度的综合心态反应,也表示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认知,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水平等,社会安全感是衡量一个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了解当代社会民众的社会安全感现状,本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全国民众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民众的社会安全感比较高,但仍然存在提高的空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影响人们安全感的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针对此现象,我们应该拥有应对的措施,只有民众的社会安全感提高了,才能生活得幸福。关键词:社会安全感、社会发展、社会治安一、调查背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社会安全感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不论社会发展的多么繁荣,它其中仍存有不安全的因素,仍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借全国上下全力贯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之际,我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对人们的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做了调查,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我国民众对社会安全的主观感受,以进一步分析出导致不同安全感的主、客观因素。二、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本次调查共82个个体,来自全国不同的城市,其中一江苏省为主。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1.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2.被调查者的常住地3.被调查者觉得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如何34.被调查者是否敢在夜间出行5.被调查者是否担心走在大街上时遭遇打劫6.被调查者是否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7.被调查者公交车或其他公共场所看到陌生人被抢劫或遭小偷时会怎么做8.被调查者感到不安的场所9.被调查者感到不安的社会问题10.被调查者认为搞好社会治安提高公众安全感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在调查中,被调查者的男女比例2:3,年龄在18~30之间的占74.39%,30以上的占17.07%,18岁以下的占8.54%,所在地为城区的占63.41%,农村的占32.93%,其他占3.66%。认为自己所在地区安全状况一般和很好的人数均占46.34%,较差占7.32%,认为很差者比例为0。28.05%的被调查者敢在夜间出行,没有任何顾忌,32.93%有人陪着才敢出去,36.59%夜间很少出门,2.44%从不夜间出门。被调查者一个人逛街是非常担心被抢劫的占了7.32%,有点担心的占到68.29%,不担心的占了24.39%;58.54%的被调查者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但流于形式,14.03%受到过很好的安全教育,26.83%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安全教育。当在公交或其他公共场所看到陌生人被抢劫或遭到小偷时,选择报警求救的占28.05%,选择见义勇为,出手相助与恶势力作斗争的占18.29%,袖手旁顾者占10.98%,很想出手相助,但又不敢出手,最后也只是在一旁看热闹的占了42.68%。86.59%的被调查者感觉各地火车站、地铁站不安全,4512%的被调查者觉得公交车上不安全,24.39%觉得生活小区不安全,6.1%的被调查者觉得学校不安全,还有10.98选择了其他。对当今社会哪些问题感到不安全的回答中,食品安全问题占了69.51%,交通安全问题占了76.83%,医患事故问题占了56.1%,社会治安问题占了62.2%,人生财产问题占了56.1%,其他7.3%。在对搞好社会治安应从哪些方面加强的回答中,法制宣传教育占54.88%,提高保安人员综合素质占68.29%,加强巡逻力度占73.17%,政法机关公正执法占56.1%,城镇交通秩序占54.88%,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占63.41%,其他占3.66%。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但是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社会安全的感受却有很大的差别,这也符合安全感使人们的一种感受,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经历的不一样,因此感觉也不一样。在被调查者中,30岁以下的人多感觉社会治安一般或比较差,而30岁以上的人则多感觉社会治安比较好;男性中敢夜间出门,且毫无顾忌的有56.67%,女性中只有11.54%,在有人陪伴的情况敢夜间出门的男性占所有男性的36.54%,而女性有26.67%,13.33%的男性夜间很少出门,一半的女性夜间很少出门,由此可见大部分男性安全感系数高,而女性多数4缺乏安全感。常住地为城市的被调查者中,46.15%觉得当地安全状况一般,50%觉得很好,3.85%觉得较差,无人觉得很差;常住地为农村的被调查者中,44.4%觉得当地安全状况一般,40.74%觉得很好,14.81%觉得较差,无人觉得很差。农村安全状况与城市安全状况没有明显差别,可见今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安全建设所作的努力取得了想当明显的成效。值得注意的是,18~35岁之间的被调查者中受到过系统的安全教育的占了77.08%,受到过很好的系统的安全教育的占了66.67%,显然,18~35岁之间的被调查者大部分或多或少的接受过安全教育,而年龄稍大的或者年龄稍小的接受的安全教育相对较少,因此安全教育的普及不应该只在学校中进行,更应该面对整个社会,扩大安全教育人群和范围。由调查结果可看出,人们社会安全感的变化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转型期间,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被激化出来,导致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力下降,一些不法分子便趁机制造混乱,扰乱社会治安。因此,我们的党和政府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也相信党和政府会做到最好的。三、建议和意见鉴于以上调查结果及分析,我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和意见,希望会对搞好社会治安,提高人民的社会安全感有所帮助。(一)司法从机关和公务人员方面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形象和地位是影响公众安全感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此要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扩大司法公开,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不断充实警力、提高素质、规范执法、改进作风,树立政法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执法、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宪法和法律实施,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满意率。(二)新闻媒体社会舆论方面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从公众安全感的形成渠道以及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媒介对于公众安全感的特殊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宣传报道,特别是对社会治安、刑事案件的报道中,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宣传媒介的正面作用,注意防止进行个案炒作,消除负面影响,不应该造成公民恐惧心理,维持社会的稳定。5(三)社会法制方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培训班,引导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宣传造势,营造氛围,提高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要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四)法制宣传方面政府机关及公检法人员应该经常以各种方式向广大公民讲解法律安全知识,了解各种威胁公民安全的违法活动,并使公民掌握安全防范措施,以便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能降低自己的受伤害程度。(五)外来人员方面要切实保障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城市中的外来人口之所以倾向于组成基于地缘与业缘的团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从制度及心理层面消除对外来人员的歧视,并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保障外来人员的人生安全,对于经常在本市区居住的外来人员可以上户。切实解决外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是实现治安好转、公众安全感提升的重要途径。(六)公民方面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时刻警惕不法侵害的发生,尤其是在繁华市中心火车站汽车站等地方,时刻小心小偷、抢劫,平时可以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公民防范措施,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并且可以和家人及朋友交流,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并在生活中有意的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防被害。四、总结社会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什么时候人们的社会安全感都有呆提高,社会治安仍有改善的余地,近几年来也看到了国家在社会治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国家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稳定社会。但同时社会治安又是全民行动的一件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得我们的国6家长治久安,因此,让我们一起努力,携手创建平安和谐的家园。参考文献:(1)王俊秀,面对风险:公众安全感研究,2008。(2)熊一新,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
本文标题: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2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