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当前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雷芳(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长沙410005)[摘要]作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精神文化建设功利化、物质文化建设整体匮乏、制度文化建设落后、行为文化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引导与扶持,民办幼儿园应牢固树立文化强园的理念,端正办园思想与办园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家长参与,提高后勤人员业务能力,优化文化建设的方法与手段。[关键词]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教育管理民办幼儿园在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弥补了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不足。在此背景下,大力加强民办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是引导其提升质量、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民办幼儿园的文化指以民办幼儿园园区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要载体,以园区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幼儿园主体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园区面貌、制度规范和精神气氛,核心是幼儿园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1]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当前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探索相应的解决策略。一、当前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办园理念逐步改进。许多民办园都明确了自己的办园宗旨、办园目标、办园方向,提出了自己所倡导的园风、教风与学风,对学前教育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较高,普遍认为学前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有效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和谐健康发展,持有的儿童观更趋民主,[2]贯彻了教育即服务的理念,普遍落实了“家园共育观”。[3]基础设施逐步改善。首先,园舍建设实现了美观整洁,从以前流行的家庭式幼儿园转变为带有独立建筑与院落的幼儿园,选址多为噪音低、基本无危险的环境,交通方便,符合国家对幼儿园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学设施设备得到基本保证。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具备适合幼儿使用、符合卫生及安全要求的生活设施和教学设备,包括盥洗卫生用具、桌椅、玩教具,以及必要的乐器、电教设备等。再次,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园舍布置温馨美观,大多设有美工区、语言区、科学区、数学区、娃娃家、建构区、音乐区等不同活动区域,投放了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各种材料,墙饰和吊饰均为教师根据不同的教育主题专门设计并制作。此外,不少民办幼儿园逐步完善了自己的CIS系统,即识别系统,包括MI(MindIdentity,理念识别)、BI(BehaviorIdentity,行为识别)和VI(VisualIdentity,视觉标志)。他们自觉设计,统一规划,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办园宗旨、课程特色、管理理念、招生简章、规章制度、园车、标准字体、标准色彩、吉祥物、各种办公用品、符号标志等一系列内容,构造为整体的CIS系统,藉此打造区别于其他幼教机构的独特品牌。内部管理基本健全。首先,组织机构基本健全。大多数民办幼儿园成立了董事会,建立了园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制定了办学章程、园务委员会章程、家长委员会章程,幼儿园发展与改革重大事项均经过园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及时通报家长委员会。机构运行中实行岗位责任制,因需设岗,因岗配人,每个岗位都设置了工作职责与流程,责任到岗到人,分工明确。其次,管理制度基本完善。民办幼儿园注重制度建设,基本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制度、教科研制度、教师教学常规制度、备课听课制度、图书管理制度、卫生保健制度、物资采购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宿舍管理制度、教代会制度等。与此同时,许多民办幼儿园能够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注意发挥民主管理的优势。保教行为基本规范。首先,保育工作基本规范。民办幼儿园基本能够遵循《幼儿园工作规程》,一日生活作息安排基本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季节特点,基本保证了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体育活动时间、幼儿两餐间隔时间、自主选择游戏和自由活动时间。其次,教育活动基本规范。民办幼儿园基本能够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意选择与幼儿发展相适应、内容安排领域均衡、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游戏与主题活动,尽量提供足够的游戏与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需要。此外,在重视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还着力建立园内园外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与社区、家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二、当前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些民办园园长认为幼儿园文化是虚的,开展文化建设是搞形式主义,浪费时间、精力和物力。在少数民办园园长的意识里,甚至没有“幼儿园文化”这一概念,对幼儿园文化的作用与功能缺乏了解。[4]还有些民办幼儿园没有认识到幼儿园文化建设是幼儿园长期的全方位的深入系统的工程,以为只要在形式上、细枝末节上下功夫就会有成效。有些民办幼儿园受市场经济“包装文化”的影响,甚至将幼儿园文化建设盲目视为幼儿园的形象设计,而忽视对其内在文化环境的塑造。(二)精神文化建设存在功利化倾向不少民办幼儿园在市场竞争中学会了“适者生存”,为了吸引生源,市场的需求是什么,就提供什么;家长的期望是什么,就满足什么。于是“双语教学”“蒙台梭利教学”各种特色班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有条件的上,没有条件的也“打肿脸充胖子”。这些民办幼儿园还自以为颇有成效,保全了幼儿园的发展,实则不仅是误人子弟,更为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三)物质文化建设整体匮乏一是园舍条件整体落后。绝大部分民办幼儿园投资小、规模小,致使室内外活动面积狭小。另一方面,配套设备没有完全符合幼儿生长的特点,如有的民办幼儿园虽有教玩具,但残缺破旧,不适合3到6岁孩子的健身要求,有的甚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二是绿化和环保建设有待加强。大部分民办幼儿园的绿化面积不大,户外植物的种类不够丰富,室内绿色植物的数量也不多,且大多没有关于植物名称、科属和习性的标牌介绍,没有形成“绿色幼儿园”的勃勃生机。另外,关于环保类的设施不足或者缺失,几乎看不到分类垃圾箱、废旧电池回收箱或其他节能设备等,环保节能的教育氛围不足。三是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几乎进入到了每个家庭,但一些民办幼儿园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网站建设普遍不够完善,有的甚至没有自己的网站,有的虽有自己的网站,但是信息不更新或者更新极其缓慢。(四)制度文化建设落后一是评价制度比较笼统滞后。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关于师生的评价制度相对比较笼统,多为描述性语言,缺乏量化评价,方向性和指导性不强;过程评价较少,结果性评价较多,更多地用于期末奖优罚劣,缺少过程性的指导和监控;有些评价体系相对滞后,不能反映出时代性和发展性。二是制度的执行力有待加强。许多民办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虽然比较健全,但是在制度的执行力上却有待加强。有的幼儿园管理者碍于情面,疏于管理;有的幼儿园教师强调主观理由,难于管理。这就容易形成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局面,不利于园所文化的建设。三是盲目复制先进制度,不与本园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某些民办幼儿园喜欢模仿他人,看到其他幼儿园取得了成功,就争相效仿,套用他人的成功模式,宛如削足适履。四是不断追求卓越的管理文化而较少考虑教职工的接受程度。某些民办幼儿园注重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但不考虑教职工的接受程度,没有结合教职工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与心理需要,使得管理文化无法根植人心、获得认同。(五)行为文化建设有待加强一是幼儿园的办学行为不端正。有些民办幼儿园忽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以营利为目的,从节约成本出发,克扣幼儿伙食,校车超负荷运载,减少正规人员配备(包括人数和资质上的配备)。幼儿的安全没有保障,人身受到威胁,跌倒摔伤、烧烫伤、交通事故、中毒、故意伤害等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还有大量营养不良、饮食不洁、环境不卫生、电火隐患、光线太暗、房屋设施隐患等方面的问题存在。二是恶性竞争行为严重。民办幼儿教育机构为了生源而陷入一种恶性竞争的状态,表现之一是大打价格战,一些低质量的民办幼儿园往往通过极低的收费来吸引家长;表现之二是互相诋毁,有的甚至酿成了不断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严重损坏了民办幼儿园的整体形象。三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许多民办幼儿园,特别是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多数并非幼教专业毕业,业务能力差,专业知识贫乏,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法规不力,没有严格遵循幼儿教育教学规律,随意调整或删减教育教学内容。有些民办幼儿园为迎合家长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知识传授和认知技能的训练,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四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由于幼儿教育是社会公共教育的最低层级,幼儿园教师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薪资待遇都比不上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其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没有持续的激情去研究幼儿教育的规律,在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个别懈怠、厌倦的情况,不能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准确定位。三、促进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策略(一)加大对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引导与扶持一是加大政策性投入。政府应在充分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大对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可以采用政策扶持、政策引导、监督促改、信息咨询、行业宏观指导和管理、规范调整机制体制等形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重视和发展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促进民办幼儿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建议设立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纳入政府部门设立的学前教育、民办教育专项经费预算,在新开办民办幼儿园经费扶持、民办幼儿园教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补贴、民办园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与职称评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发展。(二)牢固树立文化强园的理念对新的事物需要持新的观念,对待幼儿园文化建设亦是如此。过去,我们仅仅注重教学教育工作这种显性的教育影响,忽视幼儿园文化这种隐性的教育影响,这是一种失误,阻碍了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健康发展。民办幼儿园从举办者到园长要通过学习研究,充分认识到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幼儿教育是生命教育,[5]幼儿园文化建设是基础性的生态建设,[6]对幼儿园产生的价值虽然难以量化,但却是幼儿园长期发展和生存的关键与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激发组织成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有利于增强教职工对幼儿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及集体责任感,有利于激发组织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三)端正办园思想和办园行为这是形成民办幼儿园健康、优秀的精神文化的根本前提。民办幼儿园要始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依规依法办学,自觉规范办学行为;要不断改善办园条件,按政府的政策、规章要求配足配齐工作人员;要对教师负责,自觉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幼儿园物质文化;要把促进园所、教师、幼儿的发展高度统一起来,不能在园所发展中以牺牲教师和幼儿的利益为代价;要提倡有序竞争,加强与同行的合作,注意维护民办学前教育行业的整体形象;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主动接受政府和教研部门的指导,努力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让政府放心、社会放心、家长放心。(四)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促进幼师的专业行动,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牢牢抓住了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形成幼儿园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支持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努力营造学习化环境,让教师在学习中成长,鼓励教师做终身学习的模范,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不断丰富文化科学知识;二是加大园本研训力度。做好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促进以老带新、同伴互助、教学反思,多举行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比武,通过幼儿园内部力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加大“请进来、走出去”的力度,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和分类培训,定期邀请幼教专家来园讲座、亲临一线指导授课,同时组织全园教师分批到省内外各大名园进修、观摩,开阔眼界,学习同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教改理念。(五)激发家长参与文化建设激发家长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意义重大。首先,要了解家长的基本情况。在新生入园前对每位幼儿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家访,并请新生家长详细填写家长资源情况调查表。其次,要健全家校合作模式。要针对幼儿的能力,同时考虑家长的兴趣,在幼儿园安排的
本文标题:当前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24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