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2.欲:将要,想要。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6.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7.置:放,搁在。(动词)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9.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10.坐:通“座”,座位。11.至:等到。12.之:到……去,前往。(动词)13.操:拿、携带。(动词)14.已:已经。(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子,革履。(名词)17.乃:于是(就)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19.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22.及:等到。23.反:通“返”,返回。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25.遂:于是。26.曰:说。27.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29.自信:相信自己。30.以:用。31.吾:我。32.市罢:集市散了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魏武将见匈奴使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事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信自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曹操将要接见来自匈奴的使者,但自认为自己身材相貌矮小丑陋,不足以慑服远方的国度,于是派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坐椅边。等到接见完毕,曹操派密探去问那个使者:“你觉得魏王如何?”匈奴使者答道:“魏王儒雅的风采不同寻常,然而坐在榻旁持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听后,就派人追杀了这个使者。[1]魏武将见匈奴使——选自《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即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帝。匈奴,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使,外交使臣。[2]以:认为。[3]形:外貌。[4]雄:称雄,这里意为慑服。[5]崔季珪:崔琰,字季珪。传说他相貌清朗而威重。代:代替,这里指崔季珪代替曹操。捉刀:握着刀。[6]床:古代一种坐具,即“榻”,不是卧具。[7]毕:结束。[8]雅望:儒雅的风采。[9]非常:不同一般。[10]足:足够、充足。[11]雄远国:威震远国。[12]闻:听到。[13]既:已经。[14]乃:是。[15]匈奴: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亦称胡[16]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即站在坐榻边的卫士。后来成为固定用语,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17见:接见18使:使者古今异义捉刀(zhuōdāo)古:指执刀护卫,今:以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见:接见。蜀鄙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④,可持⑤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⑥者也。昏与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⑧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译文]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南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四川的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不能到南海,而穷和尚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有才学,可以依赖而又不可以依赖;那些自以为聪明,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昏庸与愚钝,可以限制而又不可以限制;那些自己不受昏庸限制而用心学习、不倦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为学:为,做,求学,做学问乎:吗?〈语气词〉人之为学: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主谓的独立性之:代词,代事亦:也。则:那么者:……的东西资:天资,天分逮:及,赶得上屏:通“摒”卒:终于鲁:反应迟钝,不聪明常:常规,永远不变的蜀:四川其:其中之:助词,的鄙:边远的地方,边境语(yù):告诉,对…说于:对,对于欲:想要,要之:到…去,往,到何如:怎么样子:你何:怎么样(商量语气)何:什么恃:凭借,倚仗往:去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足:足够数年:几年,多年买舟:雇船下:顺江而下自:从还:返回,回来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惭色:惭愧的神色惭:羞惭,惭愧。色:神色,神情。去:距离南海:此指普陀山(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至:到达焉:语气助词与兼词,有之(代词,带南海)和矣(语气词,了)两种意思。立志:树立志向顾:还,反而;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语气助词〉犹:还;矣:语气助词。往见王曰(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1,方2北面而持其驾3,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季梁前往见大王说:“今天,臣看见有人在一条大路上,正在朝着北面驾车前行,对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却将要向北面驾车’。车的主人说,‘我的马很好,跑得快。’我说:‘马虽然好,但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财物多’。我说:‘财物多,但是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车夫好。’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越好越多,离楚国就越远了。”1、大行(háng):大路。2、方:正在。3、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车子。4、奚为:何为,做什么。5、御者:车夫。6、此数者: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7、良:好。北人食菱北人①生而不识②菱③者,仕④于南方,席⑤上啖(dàn)⑥菱,并壳⑦入口。或⑧曰⑨:“食⑩菱须去(11)壳。”其人自护(12)所短(13),曰:“我非不知,并(14)壳者,欲(15)以(16)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17)曰:“前山后山,何(18)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20)强(21)不知以为知也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1.北人:北方人。2.识:知道。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在。5.席:酒席。6.啖:吃。7.并壳:连同皮壳。8.或:有人。9曰:说。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11.去:去除,去掉。12.护:掩饰。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14.并:一起。15.欲:想要。16.以:用来。17.答:回答。18.何:哪里。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20.坐:因为,由于。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屠户吹狼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徘徊不前)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亦可笑已!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过了一会儿。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焦虑的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下颚,那个样子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于是屠夫取下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沿着木头找鱼,狼的遭遇太可笑了!吕蒙入吴吕蒙入吴,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于是以《易经》为主,看了很多的书籍。有一次他在孙策家里喝酒喝多睡着了,忽然在梦中将《周易》背诵了一遍,然后突然醒了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我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篇文章罢了。”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1王:指孙权。2宗:主要的。3世祚(zuo):指国运。4玄:深奥。5政:只,仅仅。6向:古意,刚才;今意,朝着。7政:只,仅仅。(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①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②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提高训练1.(1)①A②B【解析】此题考查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及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难度中等。第①题根据上文的表述,从时间关系上推断可知选A。第②题考查的是“道”的一般意义,即“道理”,这一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做此类题,根据上下文及句意推断是关键。(2)D【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难度较大。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A项“乃”的意思分别是“就”和“才”;B项第一个“以”意为“把”,第二个“以”是“按照”的意思;C项两个“于”的意思分别是“在”和“向”。做此类题,在平时要做好积累,掌握词语的多个意
本文标题: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2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