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你心中的全面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谈谈你的看法。答:“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江泽民同志把这样的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上世纪末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状态。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一是指人均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不全面,是讲我们以往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发展不平衡,是讲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民主建设和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继续执行并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与人类能和谐统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说不仅物质生活富足殷实,而且人民的民主权利、精神生活和生存环境都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曾设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这个国家则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由于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发展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为何要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请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不仅给百姓送上了实实在在的“大礼包”,而且刷新了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不仅被置于理念首位,而且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代史上,我们受够了落后挨打的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吃够了创新不足受制于人的亏。历史和实践证明,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抢占未来先机,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依然是创新的竞争。着眼于此,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也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我们不再津津乐道于后发优势,而要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我们再不能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不仅是为了抢占国际竞争的未来先机,也有更为现实的国内考量。我国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不可持续。旧路子走不通,新路子在哪里?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给出了坚定的答案,就在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时移世易,全球创新资源正在由美欧向亚太、由大西洋向太平洋扩散。我们不能满足于成为别人科技成果的最大市场,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快马加鞭实现创新型国家的转身。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创新力量,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去实现创新。与国际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相比,尽管我国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对外技术的依存度仍有较大差距,但总体来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比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09%,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当;我国研发队伍规模居世界第一,SCI论文数量居全球第二位,发明专利居世界第三,等等。科技创新水平正由跟跑、并行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已经具备抢抓机遇的能力基础。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五中全会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等几个方面擘画了“路线图”。这样的部署突破了地域、组织、技术、制度的界限,集合成一个创新体系,不再是孤零零的一根杠杆,而是环环相扣的起动机。接下来,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关键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不仅仅是科技创新,我国还面临理论创新自觉有余开拓不足、文化创新有高原无高峰、制度创新充分释放却时而阻滞的格局。我们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破除一切制约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点燃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引擎,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3.何谓TPP?TPP如何影响当前的国际经贸格局?TPP是Trans-PacificPartnershipAgreement的缩写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被称作“经济北约。TPP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StrategicEconomicPartnership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决定加入TPP谈判,而中国大陆没有申请参与TPP谈判。2013年9月10日,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将整合亚太的两大经济区域合作组织,亦即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和东南亚国家联盟重叠的主要成员国,将发展成为涵盖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大多数成员在内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成为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WTO)。TPP与APEC最大的不同点是除全面“零”关税外,还涉及各国的内政,这当然都以美国的标准为基调。目前,亚太地区已有多个多边贸易机制,如果TPP成功建立,将对这些贸易机制甚至APEC机制都具有极大的替代性。不排除TPP一旦开始运转,其他的经贸机制将面临被架空和掏空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一TPP的实施会遏制中国经济对东亚国家的经济的影响力,削弱中国在东亚国家中的地位。美国这个时刻力推TPP,强化了其与东亚国家的经济联系,进而影响到了这些国家的政治发展。使一些东亚亲美的国家会抓住这个机会增加与美国的贸易往来同时得到美国更多的支持和依靠,进而站在美国这一边就势必会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减弱中国经济在其本国经济中的地位。二中国无法继续经济、政治的和平崛起。中国历年来施行经济和平发展和互助双赢的政策,美国将自己的中心从非洲转移到亚洲旨在增强其在亚洲的影响力遏制整个亚洲建立一个稳定完善的经济同盟集团,这就阻碍了并将长期阻碍中国经济的和平发展和与其它亚洲国家互助双赢。三其他东亚国家很可能会视美国的TPP为一个遏制中国发展的明显信号,他们会依仗美国的经济支持,继续大胆的与中国在经济、政治进行一些对抗。目前参加TPP谈判的国家绝大多数是美国的政治或军事盟国,比如:越南、日本。这是必然!中国近几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一举成为经济第二大国,势必会让在其它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国家产生对中国的嫉妒,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地位的提升也间接性的降低了亚洲一些经济大国比如说日本、韩国在亚太经济中的地位,能又这样一个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他们何乐而不为?四TPP的实施将驱使中国政府更加坚定地振兴国内经济,因此相关行业和板块中势必会涌现出大量的投资机会,增加国内就业,同时也加带动中国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加强中国经济的稳定。上面已经提到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那么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会怎样呢?答案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很大的。首先给APEC带来新的挑战,削弱APEC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的引领地位。TPP被明确定位为一个横跨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区域贸易安排,在规模上有超越亚太地区现有的任何FTAs/RTAs的发展潜力,从而有可能在覆盖地区上和APE
本文标题:形势政策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2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