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文言文复习指导课(一)复习的指导思路,“用好教材,突出教材的示范作用”。以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作为复习的资源,进行课内到课外的迁移。首先,将课内的文言文篇目进行重新梳理归类。分为:(一)写人叙事类,包括《童趣》、《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愚公移山》、《口技》、《狼》、《核舟记》、《五柳先生传》、《送东阳马生序》、《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庄子〉故事两则》、《公输》,共21篇;(二)写景抒情类,包括《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山市》,共12篇;(三)借事说理类,包括《论语》、《大道之行也》、《马说》、《〈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陋室铭》、《爱莲说》,共8篇。其次,将以上篇目分序列进行复习,归纳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等,夯实基础,突出核心知识的示范作用。教学目标:1.熟读课内篇目,引导学生复习课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点;2.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训练,进行当堂巩固与反馈;教学重点与难点:1.帮助学生积累、归纳文中的重点实词解释和虚词的用法;2.指导学生学习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练习中。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中考再现。同学们,今年的中考,文言文考试的篇目为课外浅易文言文。那我们究竟应该从何处入手来复习文言文的知识点呢?首先,请大家来看一看2009年中考当中江苏省南通市的文言文考题,进而了解考试的考点。【此处无需做题,只是要求学生了解考试题型即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1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①朕不与迁官②良久不止1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帝素.嫌其人(▲)②良久不去.(▲)③帝怒形于色.(▲)④外间百姓正望.雨(▲)218.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刑以.惩恶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①帝竟从其请。▲▲▲②左右皆震恐。▲▲▲20.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2009年江苏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的考试当中主要的题型有:语句的停顿、实词的解释、虚词的用法、句子的翻译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中实词的解释和虚词的用法,其实都来源于我们在课内的学习。所以,从今天这堂课起,我们就要开始对课内文言文进行分类复习。只有把课内的知识点掌握扎实了,才能很好地将知识迁移到课外。二、分类复习。初中三年,我们共学习了41篇文言文,我们把41篇文言文分成三类,即:写人叙事类、写景抒情类、借事说理类。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的内容是“写人叙事类”的七篇课文,分别为《童趣》、《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愚公移山》。【布置预习十分重要,因为学生对于以往学习的篇目已经陌生,所以提前布置让学生回家读书,而且应该每一篇都应该多读几遍。】(一)复习实词。1.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实词解释。安排此环节的方式,让学生按照复习篇目的顺序全班齐声朗读课文。每朗读完一篇文章,教师将文中需要积累的重点实词打在课件上,让学生在文中用笔标出,然后回答这个词语的解释。教师再将正确的解释出示,帮助学生识记。这个教学过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课文中的重点实词究竟是哪一些,例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的现象”等。让学生引起重视,特别关注。还有一些词语在其它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也可以将典型的例子出示,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比较重要的句子,可以让学生连句子一起翻译。在完成关于实词的练习之后,老师引领学生复习关于课文内容和写法部分知识。由教师将整理好的关键写作亮点,以课件的方式集中展现。不宜再以回答问题的方式仔细复习。【重点实词示例】①《童趣》故.时有物外之趣项.为之强.徐.喷以烟方.出神3(与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例子有:“故.虽有名马”、“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本文通过对自己童年趣事的追忆,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通过想像和联想描写景物。全文所选三件趣事,均平淡无奇,但经过作者的奇思妙想,就大为生动了,如将“夏日戏蚊”联想成“如鹤唳云端”,将丛草、土砾、虫蚊视为山川林兽,更另人感到趣味无穷。其次,生动的语言,准确的用词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如“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句既体现了儿童的视力好,又将其好奇、善观察的特点准确地表现了出来。②《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撒盐空中差可拟.本文叙述谢家子弟冬日咏雪一事,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文章言简意赅。只有71个字,包含的内容却十分丰富。如第一句15个字就说明了:人物是“谢太傅”、“儿女”;地点是“内集”;时间是“寒雪日”;事件是“讲论文义”。四个要素都说到了。且工于炼字。如“雪骤”,一个“骤”字,写大雪忽然降落的景象。“欣然”、“大笑乐”将太傅的神态逼真地刻画出来了。③《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则是无信.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与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例子有:成语“不期.而遇”、“委.而去.之”、“小信.未孚”、“顾.野有麦场”)本文讲述七岁儿童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时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文章通过对话刻画人物性格。元方不卑不亢、据理反驳“友人”,凸显了他不同凡响的品格。神态描写,一个“怒”字、一个“惭”字,刻画出了人物变化的心态。④《伤仲永》世隶.耕未尝.识书具父异.焉借旁近与.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邑人奇.之或.以钱币乞.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能称.前时之闻卒.之为众人固.众人(与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例子有:“尝趋百里外”、“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卒获有所闻”)本文通过叙写方仲永从年幼时的神童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文章先叙后议,叙议结合,说理自然,引人深思。⑤《木兰诗》惟.闻女叹息愿为市.鞍马旦.辞爷娘去赏赐百千强.对镜帖.花黄双兔傍地走.出门看火.伴著.我旧时裳这首诗成功塑造了花木兰这个巾帼女英雄形象。她深明大义,不慕名利,爱国爱家。这首叙事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对木兰准备行装,奔赴战场,回家后的团聚,都写得细致入微,而对十年战争生活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写很好地突出了主题,也隐含了作者对美好4生活的向往。诗中排比、对偶修辞手法使用较多,既渲染了气氛,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⑥《孙权劝学》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但.当涉猎自以为大有所益.及.鲁肃过寻阳即更.刮目相待治经为博士邪.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使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注重以对话来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如:孙权的一番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了吕蒙的不争,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现身说法而有说服力。⑦《愚公移山》方.七百里杂然相许.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虽.我之死河曲智叟亡.以应惧其不已.也汝之不惠.(与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例子有:“虽.千里不敢易.也”、“肉食者谋.之”、“今齐地方.千里”、“死而后已.”、“时人莫之许.也”)本文是一篇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愚公形象同时具有讽刺效果。还使用衬托的手法,以山的高大、移山人力缺乏、路途遥远以及神的“惧”与帝的“感”衬托了愚公精神的伟大。2.学生自我复习,及时巩固知识点。对于不同类型的班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程度比较好的班级,适合在将七篇课文复习完之后,给学生一个总体自我复习的时间。根据复习篇目的长短,时间可以做相应的调整。而基础比较薄弱的班级,适宜在每复习完一篇课文之后,都留有一些复习的时间,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采取的方式,可以为自己复习,也可以两人小组互相复习的方式。3.出示练习卷,当堂检测复习效果。学生完成试卷时,教师注意巡视。然后请两位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仔细聆听,共同纠错。1.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徐.喷以烟果如鹤唳.云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撒盐空中差可拟.陈太丘与友期.行下车引.之相委.而去.元方入门不顾.世隶.耕不能称.前时之闻5卒.之为众人惟.闻女叹息愿为市.鞍马旦.辞爷娘去安.能辨我是雄雌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但.当涉猎及.鲁肃过寻阳即更.刮目相待惩.山北之塞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杂然相许.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寒暑易节..固不可彻.虽.我之死惧其不已.也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请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对镜帖花黄尊君在不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始一反焉河曲智叟亡以应汝之不惠治经为博士邪项为之强3.请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A.则或.千或百B.赏赐百千强.或.以钱币乞.之项为之强.C.方.出神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方.其远出海门蒙乃使就.学4.请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A.且.为众人B.则是无信.年且.九十小信.未孚C.固.众人D.自以为大有所益.汝心之固.曾益.其所不能(二)复习虚词。1.了解重点虚词的意义、用法。“之、而、于、以、其”“之”①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例:水陆草木之花②代词,可译为“他”、“它”;例:愿陛下亲之信之③动词,可译为“至”、“到”;例:辍耕之垄上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⑤助词,提宾标志,不译;例:何陋之有⑥语气助词,作衬字用,起舒缓语气作用;例:怅恨久之、公将鼓之⑦助词,表示前者对后者的限定。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而”①“而”表并列。可译为“而且”、“又”、“和”等。例:中峨冠而多髯者②“而”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例:或置酒而招之③“而”表转折。可译为“可是”、“但”、“却”等。例:人不知而不愠④“而”表修饰。不译。例:蹴尔而与之6“于”①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实行时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作介词。表示比较,大都在形容词谓语之后,可译为“比”。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作介词。表示原因。表示动作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作介词。表示范围。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或动作的方向。可译为“在”、“到”、“从”等。例:战胜于朝廷、皆朝于齐“以”①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例:必以分人②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前提等)可译为“用”、“拿”、“依照”等;例:能以径寸之木、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策之不以其道③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④作连词。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来”、“去”、“为了”;例:属予作文以记之⑤作连词。“以”的前一部分表示条件或原因,后一
本文标题:文言文复习指导课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29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