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于《霸权之后》的读后感摘要:《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一书是国际关系理论大师罗伯特·基欧汉的主要著作,此书奠定了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基石,使新自由制度主义有了与新现实主义进行平等对话的体系理论支撑,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起重要作用。全书主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来进行论述:“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是如何以及怎样才能组织起来的”。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谈对该书的理解。关键词:霸权;新自由制度主义;合作;国际机制;共同利益众所周知,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经历了三次主要论战,每次论战都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思考,各个流派在每次论战中都会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以求得更好的生存。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论战即第三次论战的双方是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肯尼思·华尔兹,而新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基欧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肯尼思•华尔兹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将政治现实主义研究推向新的理论顶峰。然而,随着美国霸权的相对衰弱,跨国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传统的以强调“国家为中心”和“物质性权力在维持世界稳定中作用”的权力国际政治观开始遭到国际关系学者的普遍质疑。罗伯特•基欧汉敏锐地洞察到了新现实主义的解释性缺陷。他指出,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未能充分关注跨国关系,经济相互依赖和国际制度,”忽视了国内因素与国际体系结构的联系,因而未能动态地说明世界政治的主要变化。正是在对新现实主义的批评和论战中,基欧汉力图重新诠释变化中的世界政治,创立并完善了他的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体系,其最主要的著作——《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可谓是奠定了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基石;也正是由于基欧汉的不懈努力,新自由制度主义才得以创立并发展成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一、《霸权之后》内容概括通读《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一书,可知该书的内容以四大部分呈现,共计11章。作者理论论证的核心主要是集中在第一部分的“问题与概念”和第二部分的“合作与国际机制理论”。在该书的第一部分中主要提出了其主要旨在解决的霸权之后合作的问题,也就是说当存在共同利益的情况下,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是如何以及怎样才能组织起来的。而在第二部分当中,作者主要论述了没有霸权的合作是可能的,并提出了这种合作可以通过国际机制的作用而得到促进;也就是说即使在无政府状态下,由于国际机制的存在,国际合作仍可以实现。第三部分是经验研究,考察了战后美国霸权在具体实践中的运作,说明了当代国际机制的创设;运用权力、利益、霸权、合作与国际机制等概念来理解当代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并用实例证明了在霸权衰落以后,国家在机制内相互合作是可能的,指明这也是维护世界稳定最有效的方法。而第四部分是结论,是对前面的论述作总体的回顾,并评估了合作的道德价值以及机制的影响。在本书中,基欧汉提出的一个中心命题是:霸权后合作是否以及如何可能?显然,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命题。在基欧汉看来,霸权之后合作存在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利益的不同导致国际政治经济中充满纷争,而国际机制的建立可以带来更多的合作,进而使世界政治经济仍可以在霸权之后保持合作。而且这些国际机制虽然一开始都是在霸权的主导之下建立的,但其本身可以在霸权消失之后继续运行。二、理解霸权与合作1、霸权基欧汉从批判霸权稳定论的角度来理解霸权。他认为,霸权稳定论把霸权界定为物质资源上的优势,霸权国家必须控制的资源是:原料、资本的来源、市场以及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竞争优势。对以上四种物质资源的控制,构成了一个国家的霸权。在此意义上,具备这些因素的国家,就是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强国,就拥有主导世界政治经济运行的能力。但基欧汉却认为这种霸权稳定论是“未经提炼的霸权稳定论”,在他看来,霸权应被定义为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个国家是足够强大的,能够维持管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规则,而且它愿意这样去做。虽然这种解释仍然强调权力的意义,但更重视强国的国内特征。无论何种霸权理论,都不能仅仅从权力的角度去解释国际合作和世界秩序问题。因此,对霸权要全面认识,既不能无限夸大霸权的作用,也不能忽视霸权在形成世界秩序中的意义。2、合作对于世界政治经济的概念归纳,基欧汉沿用了罗伯特·吉尔平对于这一词汇的概括,吉尔平指出:“简单地说,这里研究的政治经济学是指国际关系中追求财富和权力之间相互的和动态的互动关系”。但追求财富和权力的过程中充满了合作与纷争。基欧汉在现实主义和制度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在有些条件下,合作在利益互补的基础上是可以发展起来的,并且国际制度影响着已出现的合作模式。在对合作进行定义之前要区分和谐、合作与纷争,他认为,在和谐的状态下合作绝不会发生,合作只发生在行为者认为它们的政策处于实际或潜在冲突的情况下。合作不应被视为没有冲突的状态,而应被视为对冲突或潜在冲突的反应。如果没有冲突的话,也就不存在合作了。三、霸权之后,合作的实现1、霸权稳定论提到霸权,有两个国家是不可豁免的:英国和美国。霸权稳定论的其中一个中心命题是:国际秩序的维持需要霸权国家的持续存在。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霸权稳定论下合作的实现形式:具有这种实力的国家对世界政治经济的主导能力越强,国家间的合作关系就会越多。霸权稳定理论被看做是粗糙的“基础性力量模型”,因为其主张霸权主要体现在对下述四项资源的掌控上:控制原料、资本的来源、市场以及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竞争优势。鉴于上述理论的弊端,基欧汉在书中首先批判和打破了现实主义提出的“霸权稳定论”,他认为,霸权只是霸权只是一种状态,一种维持稳定的选择而已,而在国际关系中,不能把霸权与稳定划上等号。2、国际机制随着霸权的衰落,合作的实现途径和方式是本书的核心。如果说在霸权时期合作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霸权国的主导来实现的话,那么霸权的陨落是否会使世界政治经济陷入纷争和不和之中?对于此问题,《霸权之后》这本书给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基欧汉比现实主义者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看到了真正对国际稳定起关键作用的并不是某一具体国家,而是各国长期以来制定的国际机制,就算霸权国家要充当维护稳定的“世界警察”,也必须在“国际机制”内办事,用机制来维护稳定。所以,当霸权衰落以后,在一个没有霸权的世界里,只要这种国际机制得到维护,稳定是可以维护的,各国的“合作”是可以实现的。基欧汉认为,相互依赖和权力,还有共同利益等因素都不能自动导致国际合作的实现。它们既能导致合作,也可带来冲突,都不是国际合作的充分必要条件。“在不存在霸权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可能为获取双赢而进行合作,而机制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成合作。”促成合作是机制的一个主要功能。基欧汉借用理性选择分析批驳了现实主义关于霸权的存在是国际合作得以实现的前提,说明合作在没有霸权国家存在的情况下也可能发展起来。他认为,国际机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在没有霸权的世界里促进合作。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中,各国处于高度互动的状态,多重搏弈导致合作的可能性增大,而国际机制的存在使这种可能性上升为现实。国际机制的功能:第一,国际机制“降低合法交易的成本,增加非法交易的代价”;第二,国际机制可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此外,关乎国际机制的遵守问题,也体现了国际机制的奖励与惩罚功能。遵守国际机制行为规则的成员国,可以在机制范围内通过低成本的交易来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对于违背国际机制的成员国,受到的惩罚并非来自法律上的责任,而是使其声誉受损,损失其长远利益。鉴于现有机制的价值和议题联系而产生的报复关联性原则使行为者更倾向于遵守现有机制。鉴于以上阐述,不难看出,基欧汉关于霸权之后国际合作的实现,答案肯定的,并且详尽的分析了国际机制的建立对于建立和维持合作的可能性。此观点也是其主要著作《霸权之后》中重点阐述和论证的核心观点。四、结语总的来说,《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是迄今为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合作问题进行研究的最为全面、也是最具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这本书在政策上的价值在于,它为美国对霸权衰落和如何与衰落打交道开出了一剂良方。在研究世界政治经济问题上,基欧汉也有其独特之处,与传统自由主义不同,他是从现实主义出发,得出自己的自由主义理论的,他不是现实主义者,而是自由主义者,他的理论与现实世界联系紧密,这也正是这本书吸引我的缘由。在读完整本书之后,我对后霸权时代的合作问题有了更为深刻了解,对于国际机制有了更为深层次的认知。在当代,我们处于一个美国等西方国家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国际机制中,我们是反对这种对机制的垄断,但我们又无力去彻底打破和改造它,现时的方法就是在机制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谋取利益,等羽翼丰满以后再对这种机制提出彻底的清算。参考文献:[1][美]罗伯特·基欧汉,著.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M].苏长和,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苏长河.解读《霸权之后》——基欧汉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新自由制度主义[J].美国研究,2001(03)[3]秦亚青.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反思新自由制度主义[J].外交学院报,1998.[4]杜向辉.霸权后合作的理论内涵与实现途径[J].西北师大学报,2010(11)[5]戚洪国.寻求霸权之后的霸权——论罗伯特·基欧汉的霸权思想[J].理论界,2011,08:186-187.
本文标题:形式与政策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2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