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新丰县城镇体系规划研究专题报告
新丰县城镇体系规划专题报告之一:新丰县城镇体系规划研究报告1专题报告之一:新丰县城镇体系规划研究报告[摘要]本文在分析新丰镇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等级规模结构、城镇性质及职能结构和各镇用地现状的基础上,列举分析了各镇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劣势,并根据新丰县整体及各镇城镇体系存在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该县未来发展的城镇体系概念规划。[关键词]新丰县城镇结构规划一、前言:新丰县概况1、地理位置新丰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北,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北毗邻地区。东临河源市,北临翁源、连平,西接英德、佛岗,南连龙门、从化。2、自然条件新丰县以青云山为分水岭,县域东部属东江流域,西部属北江流域。全县土地面积为2015.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为1698.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4.5%,因此,新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有四种地貌类型:东部低山区、西部丘陵区、中部中山区、沿河丘陵盆地区。新丰县地处北回归线之北,盛吹东北风和西南风,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类型的气候。3、社会经济概况新丰县辖10个镇。2000年总人口为235293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79868人,非农业人口为55425人,占总人口的23.56%。新丰县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山区贫困县,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65086万元(可比价),三个产业结构为36.89:32.71:30.4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10元(现行价),农民人均纯收入3398元,在岗职工平均收入6707元,在韶关市所辖十个市、县、区中分别列居倒数第三位、倒数第二位和倒数第四位。4、资源状况及基础设施新丰县内资源较为丰富,有稀土、石灰石、瓷土、铁、煤、钨、水晶和森林、水力资源以及温泉等;因地形起伏形成的各种小气候,有利于建设和发展各类特殊种养基地(如反季节蔬菜基地);县内山水秀丽,生态休闲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县内交通主要是公路。105国道和1911省道(新龙公路)在县城西部相交,沟通了本县与邻县市、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各市及赣、湘、闽诸省的联系。二、新丰县城镇体系现状特点1、乡镇空间结构新丰县辖10个建制镇,县城丰城镇位于县域中心偏东南,新丰江上游,西距广州市区168公里,北距韶关186公里。105国道与1911省道在县城西部相交,使新丰县城成为韶关市的南大门。除丰城镇外,以青云山为分水岭,东部还有黄磜镇、梅坑镇、马头镇、石角镇、小镇和大席新丰县城镇体系规划专题报告之一:新丰县城镇体系规划研究报告2镇(均属东江流域);西部有回龙镇、沙田镇和遥田镇(均属北江流域)。(参见附图1)新丰县乡镇空间分布不均衡,大致成点—轴分布的空间发展格局。由于新丰县属山区县,交通不便,因此城镇空间分布受交通线影响较大。其中较为发达的城镇均沿公路分布,如丰城、马头沿国道分布,回龙沿省道分布。又由于105国道西南—东北向纵贯新丰县域,使全县城镇体系呈现以105国道为主轴线呈鱼骨状分布的格局。2、乡镇等级规模结构表2-12000年新丰县乡镇等级规模结构表乡镇名称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县百分比人口总量(人)占全县百分比人口密度(人/km2)其中非农人口(人)城镇化水平管理区个数★丰城镇35917.82%7731232.86%2154627259.85%32黄磜镇25312.56%177497.54%709265.22%14▲马头镇22711.27%2757711.72%12123598.55%19梅坑镇1919.48%197428.39%10310075.10%14沙田镇21510.67%216919.22%10114116.51%18遥田镇21410.62%3144213.36%14714004.45%20▲回龙镇1939.58%193438.22%100226211.69%18大席镇1165.76%46201.96%402986.45%5石角镇1487.34%103394.39%706236.03%7小镇994.91%54592.32%553396.21%7合计2015100.00%235274100.00%1175689724.18%154★表示该镇非农人口大于4万人,▲表示该镇非农人口在0.2-0.3万人,其余镇非农人口均小于0.2万人新丰县乡镇等级规模体系呈显著首位分布,中心城镇丰城城镇化水平高,其余各乡镇城镇化水平极低。200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非农化水平)为24.18%,比1993年增加了20.71%。但与韶关市其他县市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县非农业人口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5.38%)。全县10个镇的非农业人口共56897人,其中大于4万人集中在丰城,0.2—0.3万人之间的也只有马头、回龙两镇,其余各镇非农人口均小于0.2万人。可见,新丰县城镇等级规模呈不连续分布,且各等级之间的“断层”明显。县城丰城镇非农业人口46272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81.33%,而非农业人口第二大镇马头镇仅有非农业人口2359人,占4.15%。首位度高达18.18,于1993年(首位度为10)相比,有上升的趋势。新丰县城镇密度小,人口密度小,服务半径大。全县现有10个建制镇,城镇密度为0.5座/100km2,低于全省(0.776座/100km2)平均水平。由于是山区县,人口密度也不高,且分布不均,一般集中分布在镇区中心,如人口密度最大的丰城就比人口密度次大的遥田大了将近一倍。虽然其城镇规模远低于珠江三角洲同级城镇,但服务范围及半径却相对大的多。平均每个城镇的服务面积为201.5km2,服务半径为8km。新丰县城镇体系规划专题报告之一:新丰县城镇体系规划研究报告33、乡镇性质及职能结构新丰县县城丰城镇为较综合的、具有较全面、高级服务的中心,经济发展也较好,另外回龙镇为县的水泥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其余各镇经济实力单薄,就业机会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差,起不了带动作用。一方面这些镇对迁移人口无吸引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和镇区居民都跳跃式地移向丰城、珠江三角洲等地。1990年以来,除回龙人口增长(总人口和非农人口均增长)较大,遥田、黄磜总人口、大席非农人口略有增长外,其余各镇总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均不断减少。另一方面这些镇城镇职能类型单一,无合理分工。这些镇基本属乡镇级管理中心、农副产品集贸地及乡村工业聚集地,彼此职能结构雷同,缺乏突出的地域特色。各镇之间关系松散,协作很少,有限的物质或商品交流仅限于3天一墟的时候进行。4、乡镇用地现状新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有四种地貌类型:东部低山区、西部丘陵区、中部中山区、沿河丘陵盆地区。受地形影响,新丰县现已利用的用地土地大都集中在河流冲积地及两岸阶地中。一般在河流两岸以农田及农村聚落为主。农业土地利用中,河流阶地以水田及菜地为主,山麓以种植旱作物为主,山地为林地。建设用地占的比例小且分散,大多沿交通干道分布。由于全县工业都较不发达,因此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普遍不高。三、各乡镇发展条件分析表3-1各镇发展条件分析表乡镇名称优势劣势丰城镇县域中心地位,城镇化水平较高城市发展缺乏合理管理,发展动力不足黄磜镇潜在区位条件较佳;山地资源丰富,有利于积累建设资金,外流人口将带回建设资金和技术交通呈封闭状;经济尚较薄弱,难以凑措资金马头镇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已具有发展工业的有利契机城镇建设基础薄弱,社会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欠缺梅坑镇交通条件较为便利,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相对县城较近抑制了镇区的发展沙田镇农业和矿业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地形闭塞,交通不便;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墟镇发展缓慢,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遥田镇潜在区位优势良好,资源较丰富,产品商品率较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目前对外交通并不发达,镇区用地局促,城镇基础设施较差,镇域经济中心的作用有待强化回龙镇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矿产资源丰富,是本县以水泥为主的重工业基地,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经济作物种植初具规模,东南部水利资源丰富西北部生产生活用水不足,镇区建设基础薄弱,但具有发展房地产和第三产业、形成与工业区有机联系的良好条件大席镇较为丰富的资源条件,镇区发展用地条件良好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建设基础薄弱新丰县城镇体系规划专题报告之一:新丰县城镇体系规划研究报告4石角镇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经济基础薄弱,交通环境较闭塞小镇本县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工业仍处于空白,第三产业刚刚起步,经济还较落后,对外交通不便利,农户生产结构雷同综合来说,新丰县各镇都有较为有利的山区资源(包括山区的地形、气候、矿产等),而共同的劣势就是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建设落后,部分地区交通不便。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是要注意以下几点:1.立足本地资源,发展适合本地的产业,带动经济加速发展,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2.继续完善县内及与县外的交通网络体系,在一些山区由于修路难度大,费用高,可采取把山里人请出山的办法。3.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完善市场网络,以适应乡镇经济结构的转变,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4.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具有弹性。四、城镇体系概念规划1、城镇等级规模体系规划的主要依据是:——空间布局要考虑经济地理条件。本县范围呈东西长、南北窄的形态,分属东江、北江流域,大致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成东、西低,中部高。据此划分片区,确定各镇之间的联系方向。——新丰县正处在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阶段,经济以集聚经济为主。1999年首位度相对于1993年大大提高也表明本县的社会经济趋向于集聚县城发展。因此,未来15年内,新丰县的工业化及城市化,仍将以向心集聚、极化发展为主,现状高度首位性的格局不会发生重大改变。——在强化首位中心县城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培养片区中心及交通干线旁贸易及物资交流集镇,传递和辐射城镇的技术、信息,靠点—轴系统逐步带动区域的普遍进步。——鉴于本县城镇规模偏小,不利于形成吸引力。规划的着眼点是从现状体系出发,集中力量发展,不考虑布局新城镇。——规划的规模等级,相应于城镇的职能分工,以使每个城镇发挥出自己最大最好的效能。综合考虑各镇的现状与发展条件(包括人口总量、人口密度、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农转非”速度)以及在县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与分工,预计2005年、2015年城镇等级规模体系如表4-1:表4-1县域城镇等级规模体系规划表新丰县城镇体系规划专题报告之一:新丰县城镇体系规划研究报告52005年2015年5万人0.3—1万人0.2万人10万人0.5-1.5万人0.5万人城镇数量127145城镇名称丰城马头回龙梅坑、沙田、遥田、大席、石角、小镇、黄磜丰城马头回龙梅坑遥田沙田、大席、石角、小镇、黄磜2、城镇职能体系各镇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历史基础、社会发展条件也各不相同。因而在地域分工与职能分工时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适合于本镇的产业部门。丰城——全县中心,工业生长极,对外开放窗口,粤中北经济节点。马头——东部片区中心,县域东门户,商品集散中心,工业小镇。沙田——西部片区中心,重要乡村商品集散地,农林资源加工基地。梅坑——交通节点,乡村商品集散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回龙——联系韶关的西北门户,乡村集市,建材工业基地。遥田——镇域中心,农村集市,农林产品集散加工基地。黄磜——镇域中心,农村集市,农林产品集散地。石角——农村中心,,农副产品及商品集散地。大席——农村中心,,农副产品及商品集散地。小镇——县域进入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门户,农副产品集散及为过境交通服务的小集镇。根据各镇的主要职能类型及服务范围,主要的联系方向及片区划分,将全县城镇划分为三个职能体系(参见图4-1)。第一级为丰城镇,它直接辐射马头镇、沙田镇两个副中心和建材工业基地回龙镇集梅坑、黄磜、小镇三个第三级中心;副中心马头辐射石角、大席两个三级中心;副中心沙田辐射遥田一个第三级中心。全县中心副中心三级中心图4-1县城城镇职能体系丰城马头沙田回龙石角大席小镇遥田梅坑黄磜新丰县城镇体系规划专题报告之一:新丰县城镇体系规划研究报告63、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2000年新丰县总人口为235274人。粗略地看,1990年—2000年间,总人口年均
本文标题:新丰县城镇体系规划研究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37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