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循环水系统中的牡蛎养殖
循環水系統中的牡蠣養殖弗吉尼亞技術學院的DavidD.Kuhn等人評估了循環水產養殖系統中的牡蠣養殖效果,這種系統持續若干月完全不換水。存活率超過99%,並且牡蠣生長速度超過或相當於野外養殖。封閉系統養殖可用於飼喂研究和繁殖程序,以及商業性養殖。本文摘自《全球養殖水產倡導》,這是全球養殖水產聯盟的出版物。在美國,典型情況下牡蠣完全是在鹹水河、河口、海灣和海洋裡養殖並收穫的。養殖東部牡蠣(Crassostreavirginica)是一個重要產業,2009年帶來1億美元。然而,過去60年間,美國的總捕撈量顯著減少,從31,750噸減至11,340噸。造成這種下降的原因很多,包括過度捕撈、生境喪失、牛鼻鱝等天敵的掠食,以及帕金蟲(Perkinsusmarinus)和尼氏單孢子蟲(Haplosporidiumnelsoni)造成疾病暴發。牡蠣業還面臨著其它大量挑戰,包括人類來源的污染物、氣候變化、有害藻類暴發,以及各種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病原。替代養殖方式這促使科學家和牡蠣業人士尋求通過替代養殖技術、計畫和研究來解決這些問題。一種可能的方案是通過封閉系統來養殖牡蠣,完全將牡蠣與環境風險隔離開。然而,這方面也有缺點,例如成本上升,以及高密度單一養殖伴隨的潛在風險。儘管用封閉系統來生產食用商品牡蠣並不現實,但瞭解這種系統飼養牡蠣的方式有助於進行更多毒理學研究與飼養研究。這項技術還可用於遺傳育種。圖1.循環水產養殖系統中牡蠣的增重均值牡蠣RAS在一項研究中,作者們評估了牡蠣能否在循環水產養殖系統(RAS)中養殖而連續幾個月不用換水。研究目標是確定適宜的水質監控參數,並監控死亡率和增重。該研究耗時12周,在閉環零排放循環系統中進行,用井水和合成海鹽製成合成海水。在四個直徑1.83-m的水缸中單層養殖了大約7,000個牡蠣。每缸用3,200升水部分裝滿。這套養殖系統裝置了各種過濾技術,與一個4,000升儲水缸和12個1,000升藻類培養缸相連。養殖了兩種海洋微藻類作為牡蠣的食物:一種硅藻屬的角毛藻,一種是甲藻屬等鞭金藻。每天成批飼喂。提供的藻細胞數量超過3億個細胞/只牡蠣,這是估計一隻成牡蠣每天能夠濾食的量。對水質進行離子化學監控,需要補充添加劑以便維持適宜的水質。每週監控牡蠣的增重。水質參數控制在牡蠣養殖所需的範圍內。氨、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濃度觀測均值均低於科技文獻報導的致死濃度的1%。牡蠣殼大約95%的成分是鈣,因此該動物需要大量的鈣才能生長。相應地,鈣需要補充道養殖環境當中。結果之所以選擇這兩種海洋微藻類,是因為其它文獻顯示,這兩種藻類的混合是雙殼類養殖的最佳選擇。該研究當中的存活率超過99%,牡蠣平均每週生長1.3mm。牡蠣質量每週平均增加0.39g。按長度計算的牡蠣周生長速度與起初尺寸相同的野外養殖試驗公佈的生長數據相當,或更高。典型情況下,海洋和海灣當中的牡蠣生長速度為0.38-2.50mm/周。影響生長的因素包括天然海水中的飼料量以及溫度。在自然條件下,這兩個因素都是無法控制的,但在循環養殖水產系統當中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封閉系統養殖牡蠣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因為全年都可實現高水溫。前景這種封閉系統中養殖牡蠣獲得了良好的存活率和生長速度,說明牡蠣可以用合成海水養在循環系統中並飼喂活食。然而可能伴隨潛在的問題,這也需要考慮。各種有機物以及有毒廢物的濃度可能會對牡蠣的增重產生影響,並且構成健康威脅,因為牡蠣是要在新鮮的、未經熟制的情況下食用的。儘管大部分循環系統當中都可進行高密度養殖,但這種情況也容易造成傳染病原的迅速傳播。未來的研究需要調查,在更長的養殖時間當中、採用替代飼料進行養殖的效果,以及這樣養殖的牡蠣的安全性和質量,然後才能考慮將封閉系統養殖的牡蠣用於人類消費。然而,這些信息今天就可以用於牡蠣的對照研究,以及遺傳育種計畫。其它雙殼類,例如蛤、貽貝和扇貝,也可以考慮用路基的循環系統來養殖。
本文标题:循环水系统中的牡蛎养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5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