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山丹县大马营镇食用菌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山丹县大马营镇食用菌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1.1.1项目名称:大马营镇食用菌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1.2建设单位:大马营镇人民政府1.2项目建设地点山丹县大马营镇马营村、新墩村1.3建设内容及规模(1)建设双孢菇标准菇棚50座。每座占地面积600㎡,建筑面积280㎡,种植面积500㎡;改建地坑式大棚100座,种植香菇50万袋。(2)建成混凝土预料场800㎡;砖混结构一次发料隧道600㎡;二次发料隧道300㎡;购置发酵设备13台(套)。(3)建设双孢菇加工车间364㎡(双孢菇干货、盐渍加工);购置设备7台(套)。(4)新建有机肥加工车间776㎡;购置设备6台(套)。1.4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为12个月,即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1.5建设投资项目总投资1680万元。1.6报告编制依据(1)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山丹县大马营镇食用菌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3)《甘肃省秸秆饲料化利用规划(2011-2015年)》(4)环境、安全、卫生等其他有关规定(5)山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6)山丹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有关规划;(7)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书及提供的相关资料(8)项目区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有关基础资料(9)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和设计标准(10)询价资料。1.7结论(1)大马营镇食用菌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是山丹县农业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是大马营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做大做强双孢菇、香菇等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项目。项目对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实施可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循环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推动区域经济,加快贫困地区脱贫具有较好的社会意义。(3)项目建设地优势明显,食用菌种植、加工技术成熟可靠。项目建设单位具备相应基础条件,项目投资规模适当,建设周期短,直接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符合环保要求,项目的建设注重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4)项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表明,项目经济效益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投资回收快,是一个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的好项目。山丹县大马营镇食用菌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第二章项目背景2.1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2.1.1加快食用菌产业投资的必要性(1)食用菌产业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中心产业链接环农业生产废弃物(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带来的污染和处理问题,成为绿色生态建设的急需解决的难题。食用菌产业正是利用农业废弃物作为栽培基料使之得到“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循环利用。使其在与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他加工业的联系中成为中心产业链接环,建成农业生态子系统,实现循环处理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最佳模式。(2)食用菌产业是满足人们追求安全、保健食品的需要食用菌是具有真核的菌类食品,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并含有多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能产生抗细菌、抗病毒作用,并对人体有保健功能而广受重视,被广大消费者公认为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三类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营养、无公害意识的增强,食用菌消费在国内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食用菌功能食品的开发,国际市场需求也在进一步扩大。(3)食用菌产业是保证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农民致富是第一位的,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农民致富的最佳途径,由于食用菌投入产出比一般在1:4以上,生产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具有生态环保、节约资源等特点,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搞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农村和农业工作有十分重要意义。食用菌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特别是贫困地区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4)发展食用菌产业是保护资源环境的需要山丹县大马营镇食用菌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恶化,呼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食用菌可以将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农牧副产品再次利用,生产出大量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品,其废渣还可进行三次利用,开发成为有机肥料,从而达到资源的百分百利用,达到零排放和可持续发展。食用菌生产,可以充分利用作物栽培之外的非耕地、砂石地、坡地、薄地、房前屋后等,进行立体栽培高效率生产。由此可见,不论从原料来源还是土地资源的利用上看,食用菌产业发展都是不与人畜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优势产业2.1.2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1)山丹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以沿山冷凉灌区为主发展双孢菇、香菇生产,可充分利用我县海拔比较高,气温相对低,秸秆畜粪资源丰富,荒滩荒地多的自然优势,发挥食用菌(双孢菇等)生产用水少,生产条件要求低,技术简便易行,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加快培育农村新型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走好节能,节地,节水和“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产业发展之路,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对于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2)食用菌产业发展劣势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①资源亟待整合。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没有专门、系统的、从上到下底食用菌管理协调机构,食用菌发展处于多头管理、又多头不管的矛盾发展态势。由于没有专门的行政机构负责,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整和食用菌生产资源,使食用菌产业良性快速发展,不能形成合力,打造大马营真正的菌业品牌。②缺乏对产业的系统规范管理投入。食用菌生产从菌种来源、山丹县大马营镇食用菌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菌种繁育、种植技术、分级包装等方面,缺乏从菌种源头的规范,菌种研发水平、资金投入难以与建设食用菌的地位相适应,也未形成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不规范,农民甚至企业经验性生产比例还很大,相当一部分的农户对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市场需求知之不多。③缺乏精深加工企业。2.1.3食用菌生产发展现状山丹县食用菌双孢菇生产从2007年在李桥乡东沟村试种成功后,近年来,在县、乡(镇)两级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双孢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种植区域从李桥乡迅速扩展到大马营镇、霍城镇等乡镇,产品远销深圳、广州、福建、浙江等地,已成为沿山冷凉灌区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截至目前,双孢菇种植以辐射全县7个乡镇,建成和在健全地下式双孢菇标准棚达到1500多座,种植985座,面积达到30多万㎡,生产总量100多万公斤。2.1.4食用菌生产发展条件(1)自然资源优势独特,交通条件便捷。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东靠永昌,西临张掖、民乐、、南依祁连山,北过龙首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接壤。境内海拔1549-4444米,总面积5402.43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可耕地85.71万亩,荒滩、荒山等难利用地43.8万亩,土地利用潜力大。由于县境属于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具有日照长、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而集中、无霜期短等特点,年平均气温5.9度,5-9月份平均气温在14-20度,特别是大马营镇沿山冷凉灌区,夏秋气候凉爽,年均气温较平川区低1-3度,而双孢菇发菌的温度为23度左右,出菇阶段适宜温度为16度左右,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同时,区内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及312国道横贯东西,又是欧亚大陆桥的交通必经之地,特别是兰新公路和兰新铁路山丹县大马营镇食用菌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复线的修建,为双孢菇的运销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2)技术简单易行,有利于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双孢菇生产技术简单、操作放百年、生产原料充足、生产成本低、投入少、效益高,40米长度的双孢菇棚年收入12000元左右,可实现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同时,双孢菇生长期一般都在当年夏秋或秋末,正值冷凉灌区农闲时间,冷凉灌区人多地少,户均劳动力在2人以上,种植双孢菇可以变农闲为农忙,实现周年生产,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3)水资源利用率高,有利于节水节地。山丹县水资源相对缺乏,人均占有量仅600立方米,双孢菇生产需水少(每棚双孢菇一个生产周期用水15立方米),生产用水量仅为大田种植小麦、油菜的十分之一,生产上可以合理调配水源,节水效果十分明显,极适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水资源相对缺乏的沿山冷凉灌区发展。同时,双孢菇对于土壤要求不高,建棚方式灵活,不受地形、地力限制,可利用戈壁荒滩、撂荒地,坡地等闲滩空地生产,不占耕地,有利于节约用地。就其生产特点,还可实现立体种植,造地发展。(4)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农业。山丹县是粮食主产区,小麦,大麦常年种植面积30多万亩,年产小麦秸秆15万吨以上,牛存栏27.6万头,年产牛粪35.8万吨。小麦秸秆和牛粪等又为双孢菇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双孢菇生产后的废弃物可以用来生产有机肥,也可作为粮食、油菜等作物的有机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是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途径。(5)科技服务体系健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为了做强做大山丹县双孢菇产业,山丹县专门成立了设施农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技术服务组、市场营销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及农办、农委等涉农部门主要领导和技术骨干参与。山丹县大马营镇食用菌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同时乡镇有农技站,村有农民技术员,社有科技示范户,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可为双孢菇种植提供技术保障。(6)政策措施优惠,可为食用菌种植提供资金支持。为进一步激发群众积极性,推动山丹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县委,政府专门出台了一整套优惠政策,对积极发展食用菌双孢菇种植的企业和个人,实行资金补助和奖励政策,农户修建双孢菇大棚,每座补助总投资的三分之一,连片种植规模达到20座以上的小区,还给予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同时大马营镇也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本乡镇在食用菌双孢菇大棚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补助,资金支持力度大。(7)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对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从法律的高度明确将发展循环经济列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保护生态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为特征,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流程,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和能源量,以达到减少污染排放和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循环经济所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是以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运用生态工程和系统工程方面,强调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最终山丹县大马营镇食用菌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有效地保护耕地,节约资源,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谐发展,提高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利用粪草资源生产食用菌是经济又合理的利用途径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传统农业中的主导产业,人们在种植业中通过农作物积累的光合作用,所直接获得的经济成果只有20%-25%能被人们直接食用或使用,75%-80%都是人们不能直接使用的秸秆和果壳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上每年农副产品秸秆、果壳等的产量约有20多亿吨,我国约有5亿吨,这些资源绝大部分没有被合理有效地利用。在我国,广大农村对作物秸秆、果壳等农
本文标题:山丹县大马营镇食用菌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7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