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恩施州2009-2012年粮油食品工业发展规划
1恩施州2009-2012年粮油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粮油食品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工业化处理,制成半成品粮油、产品粮油、粮油食品及其他产品的过程。粮油食品加工业是粮油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麦加工、玉米加工、油料加工、大豆加工、杂粮加工、薯类加工、粮油食品生产及粮油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粮油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发展粮油食品工业,对满足市场粮油食品多样化、优质化、绿色化、营养化和方便化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对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粮油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推进恩施州粮油食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2009-2012年恩施州粮油食品工业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一)发展现状1、粮油食品工业基本情况2008年末,恩施州粮油食品加工业327户(含个体加工户),其中纳入粮油工业统计范围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粮油食品加工企业(以下简称入统企业)63个。入统企业中:大2米加工业44个,玉米加工业6个,食用植物油加工业5个,杂粮加工业4个,粮食食品加工业2个,小麦粉加工业1个,饲料加工业1个。日处理能力100-200吨的企业1个,50-100吨的企业15个,30-50吨的企业10个,30吨以下的企业37个。年生产总能力48.57万吨,其中:大米36万吨,小麦粉0.48万吨,油料处理4.15万吨,玉米3.45万吨,粮食食品1.18万吨(挂面1.05万吨,饼干0.13万吨),杂粮3.18万吨,饲料0.13万吨。大米加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利川、宣恩、来凤、咸丰四县市,玉米、杂粮和食品加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巴东、恩施、建始、鹤峰四县市,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主要分布在利川、来凤、建始、巴东等县市。全州2个粮油加工企业获得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18个粮食加工企业被授予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末入统企业资产总计39546.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18299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4576.5万元;年末从业人数1322人。2008年度入统企业粮油食品总产量95572吨,其中:大米产量70506吨,食用植物油产量3529吨,小麦粉产量924吨,玉米加工品产量14513吨,粮油食品产量2695吨,杂粮制品产量3077吨,配合饲料产量328吨。2008年度入统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591.3万元,其中:大米加工业23223.5万元,小麦粉加工业263万元,食用植3物油加工业4821.8万元,玉米加工业10544万元,粮食食品加工业1850万元,杂粮加工业2831万元,饲料加工业58万元。2008年度入统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2837.6万元,其中:大米加工业23087.6万元,小麦粉加工业271万元,食用植物油加工业4223万元,玉米加工业10563万元,粮食食品加工业1858万元,杂粮加工业2770万元,饲料加工业658万元。2008年度入统企业创利税3109万元,实现利润2544万元,其中:大米加工业实现利润373万元,小麦粉加工业2万元,食用植物油加工业113万元,玉米加工业1882万元,粮食食品加工业22万元,杂粮加工业149万元,饲料加工业3万元。2、粮油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恩施州粮油食品工业由于起步较晚,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大米加工业资源整合不够,规模化生产能力不强。全州私营大米加工企业零星分散各地,规模小,能力差,装备水平较低,科技含量不是高,产量低,利润薄,原料浪费较大,未能形成规模化生产,不能打造出拳头产品,难以发挥品牌效应。(2)杂粮精深加工和开发利用不够。全州现有杂粮加4工企业4个,占企业总数的6.4%,年生产能力31750吨,2008年杂粮制品产量仅3077吨。在杂粮精深加工和开发利用上没有充分发挥恩施州杂粮资源十分丰富的优势。(3)小麦粉加工业、粮食食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发展滞后。入统企业中仅有1家小麦粉加工企业、2家粮食食品加工企业和1家饲料加工企业,产量、产值、销售收入等经济指标所占比例较小。全州面粉、面条等产品市场供给大量依靠从襄樊、河南等地调入来满足需求。(4)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大部分粮油食品加工企业经济基础薄弱,技改资金不足,机械设备落后,科技水平较差,加工出品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产品质量不高,不能满足消费者消费水平提高的要求。除省局扶持的技改项目单位外,大部分大米加工业没有抛光机、色选机。植物油加工多用小型榨油机,没有浸出车间,出油率低,大都没有油脂精炼设备。(5)粮油食品加工企业科技人才匮乏。由于前几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人员大量分流,精通粮油食品加工技术的专业人员绝大部分已流失,加之粮油食品加工专业学校的逐步消亡,全州粮油食品加工企业科技人才较为短缺,私营粮油食品加工企业科技人才更是十分匮乏。(6)企业融资困难,流动资金短缺。全州粮油食品加工企业都是小型企业,由于受生产经营规模、风险承受能力、5信贷抵押能力和信用水平等因素影响,加之粮油食品加工业原料收购时间集中,资金占用时间长、数额大、周转慢,因此,普遍存在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银行不予贷款,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企业只能在小规模、低水平上维持与重复,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很难做大做强。(7)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全州国有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只有8个,绝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实行“家族式”管理模式和“作坊式”经营方式,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营销方略,难以有更大的发展。同时,由于前几年机构改革等方面的原因,粮油食品加工行业行政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不落实,缺乏对企业的有效指导。(8)龙头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不高。粮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块头小,实力弱,带动力不强,集约化程度低,很难起到对农民在粮食生产上的有效引导。粮食订单合同兑现难,缺乏对农民的有效约束机制,企业投入回报率低。农、工、商之间的联合不够,联系不紧,未能真正形成集粮油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和“公司+中介+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二)前景分析1、资源潜力:恩施州常年粮食总产量160万吨左右,其中:稻谷42万吨左右,玉米55万吨左右,小麦3万吨左右,两薯55万吨左右(马铃薯30万吨左右,红薯25万吨6左右),大豆3.3万吨左右,其他杂粮1.7万吨左右。恩施州粮食资源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特征,极具开发潜力。(1)天然富硒保健。恩施州土壤和粮食作物中硒含量较高,高硒地区横跨恩施、宣恩、鹤峰等县市。据测试,恩施市双河、沙地、新塘等地土壤中硒含量为0.72-12.83mg/Kg,平均6.36mg/Kg;粮食作物中平均硒含量为:玉米2.67mg/Kg,豆类2.75mg/Kg,小麦1.17mg/Kg,稻谷0.78mg/Kg。科学研究表明,长期食用适量的硒元素(0.1-0.3PPM),可防癌抗癌,提高免疫力,防止心脑血管疾病,调节视力,促进生长发育,促使身心健康,甚至会延年益寿。(2)绿色环保营养。恩施州大多数地区属于海拔800米以上的二高山和高山,粮食作物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营养积累丰富,绿色环保无污染。(3)玉米、杂粮丰富。全州玉米和薯类产量分别高达55万吨,各占粮食总产量的34.38%,豆类及其它杂粮产量约5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3.12%。2、市场潜力:恩施州现有人口395.34万人,按人平均年消费粮食180公斤计算,每年口粮消费约需粮食71.2万吨,这部分粮食需要加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人们对精品粮油、保健食品、风味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和粮食转化食品(肉、禽、蛋、奶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粮油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将有更大的市场前景。3、效益潜力:按0.10元/公斤的微利计算,每年71.27万吨口粮加工可带来经济效益7000多万元;全州各级储备粮5.386万吨,若一次性轮换,可加工增值500万元以上;粮油精深加工,特别是玉米、杂粮精深加工和开发利用,产品附加值更高,经济效益可观。4、发展环境与政策:湖北省粮食局大力支持恩施州粮油食品工业的发展,每年安排粮油精深加工技改贴息项目都对恩施州予以重点倾斜照顾。恩施州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粮油食品工业的发展。州委、州政府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确立了“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的发展思路和逐步把恩施州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的战略目标。2008年8月,州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的通知》(恩施州政办发〔2008〕24号),确立了粮油食品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落实了具体政策和措施。巴东县委、县政府将杂粮产业和精深加工作为一大支柱产业发展,拨出专款安排杂粮加工企业土家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退城进园。利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于2009年初分别到粮油食品加工企业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落实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来凤县政府将山茶油精深加工和基地建设列为全县重点项目,制定了项目实施具体方案和措施。二、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8为指导,从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大局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以构建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粮油食品加工体系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加快全州粮油食品加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布局,加强技术改造,实施品牌战略,培植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实现粮油资源加工转化增值,推进粮油食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持宏观调控和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对粮油食品工业投资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探索投融资的多元化渠道,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粮油食品工业发展项目建设。2、坚持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相结合,存量调整优先的原则。以恩施州粮油食品工业的实际为依据,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调整结构,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将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有机结合。3、坚持注重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项目的选定既要把握粮油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又要立足于当前实际,以经济效益为根本出发点。4、坚持短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相结合。作为远期发展规9划,着力推动粮油食品工业向精细化加工方向发展。当前,立足于发展粮油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向订单粮油基地建设和粮油食品精深加工发展。三、总体目标、规划布局与发展重点(一)总体目标到2012年末,全州粮油食品加工业年生产总能力(处理原料)达到90万吨,粮油食品年总产量达到21.6万吨,年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年实现利润8000万元。全州1-3家粮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1家龙头企业进入全省粮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20强,1-3个粮油品牌取得“湖北名牌产品”或“湖北省著名商标”。2012年末粮油食品加工业分行业规划目标表:目标年生产能力年总产量年销售收入年利润行业(万吨)(万吨)(万元)(万元)合计9021.61000008000大米加工业6012400001200玉米加工业83.5260005000小麦粉加工业312200100食用植物油加工业60.67000600挂面等食品加工业315000100杂粮加工业72.518000900饲料加工业311800100102009-2012年粮油食品加工业分年度规划目标表:目标年生产能力年总产量年销售收入年利润年度(万吨)(万吨)(万元)(万元)20095512500003000201065156500045002011751880000600020129021.61000008000(二)规划布局与发展重点根据恩施州实际,粮油食品工业总体规划布局应在东部的巴东、建始、恩施、鹤峰四县市重点发展玉米加工、薯类加工和杂粮加工,构建杂粮加工产业群,在西部的利川、咸丰、宣恩、来凤四县市重点发展稻谷精深加工,逐步形成大米精深加工集团。到2012年末,全州基本形成和达到“东部杂粮西部米,销售收入过十亿”的粮油食品工业体系和战略目标
本文标题:恩施州2009-2012年粮油食品工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8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