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常态化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常态化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而把情境教学法用于历史学科教学,即具体指结合情境教学理论、历史学科特点和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规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从而掌握历史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能让历史情境教学法在历史常规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主动创设情境,真正融入历史,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打造优质课堂教学,这是个值得教师探讨的问题。下面根据自己和本校的历史教学实践,谈谈我的感受和收获。一、以问题激发学生创造激情,求知欲望孔子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用于历史常规教学的课本剧不可能是凭空而来,往往一个好的剧目都是课本中因篇幅原因未能详细介绍的历史或者教师课堂教学中因时间关系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儿童时期有较大的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在起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增强对历史的亲切感,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探索因果关系的能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恰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特定历史氛围中,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形成一种心理环境,进而产生移情效应,获得其它情况下无法得到的情感和历史感,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发积极情感。二、自主设计剧本,以演代学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激发出来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的途径自主去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把生硬的文字转变生动的剧情,学会活学历史。与其在课堂上由教师去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不如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充当“主刀手”,大胆地去走进历史,设计历史故事。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在收集剧本材料时可以学习历史,深入其境的感受历史;教师也能根据学生剧本考察学生对历史解读正确与否,不失为一种新的学史方法。学生们通过自主编写剧本,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使历史人物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当时历史环境下的一员,对体会当时历史情境,感悟历史人物心理是有很大帮助。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22课《北方民族汇聚》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个重点内容。为何孝文帝在文武百官甚至自己儿子的强烈反对下都坚持迁都?为何迁到洛阳?这些问题单靠教师讲授,学生代入感不强。若把这段历史让学生编成历史剧,学生们通过扮演孝文帝、文武大臣等不同角色,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能更好的感受孝文帝迁都的决心,以及北魏迁都的紧迫性。学生剧本中通俗生动的台词比教材中一句“孝文帝为实施改革计划,决意迁都到中原洛阳”来的具体和有效,学生们理解的也透彻多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地这样设计情境:假如你是历史中的人物,面对此情此境你如何想?怎样做?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不再感觉历史的遥远和陌生,而能够以一种亲切愉悦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中,和历史人物一样思考、行动,以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三、发挥语言魅力,渲染气氛,烘托情境历史学科是记录人事变迁的学科,这一特点决定了历史必然是精彩而非单一的;历史剧承继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同时更偏重发挥语言的魅力。老师讲课时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引人入胜,才能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很大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当教师讲述任人志士献身祖国的英勇事迹,并且充满敬意时,学生也会情动而心随;当教师讲述某些奸凶与敌勾结、出卖民族利益,并且充满仇恨和蔑视时,学生也会对其产生憎恨。正所谓以情动情,师生感情达到共鸣的境地,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所说的情感的感染性。历史剧中通过精心的台词设计,演员抑扬顿挫的声线变化,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让同学们仿佛置身于历史场景,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语言是有导向性的,特殊的台词设计会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很大的指向性,让学生能带着感情去体会历史。比如《一代忠臣文天祥》这一历史剧本中,台词设计比较激昂,多次把文天祥所写的爱国诗词和他严辞拒绝敌人劝降的台词相互穿插,凸显了文天祥忠贞爱国的可贵品质。四、复现历史情境,有助于激发兴趣,形成动机教师课采用实物、图片、录像、投影等多种手段,使历史情境复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心理学上讲,刺激物的强度、新颖性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转化为有意注意。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从而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复现历史情境进行教学尽管看似平常,但它的作用使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学习动机随之形成,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总之,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新路。三、课堂小结:升华主题,激发情感情境教学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改革是否成功?并且从讨论中升华情感: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学生尊重历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和积极进取勇于改革的历史使命感和健康向上的历史价值观。这也是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要达到的目标。四、课堂延伸:欲说还休,意犹未尽创设比较情景:孝文帝改革和改革开放。比较将学生带回现实,体现历史学习的目的。通过创设比较情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创设魅力语言情景。在教学中教师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艺术语言,能烘托主题,增强情景记忆,使学生受到教育。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从而引导学生由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以上便是笔者对《北方民族大融合》这节公开课中情景教学运用途径的归纳。不足之处还请读者指正。在写作的过程中,笔者也认识到:情景教学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也是丰富多彩的。但在课堂教学中,情景的创设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情景的创设是开端,而不是终点。情景的创设不应只在课的开始阶段,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历史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合理恰当地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陈瑞: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次尝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它是一种把教育科学和艺术熔为一炉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以往教学中唯智主义的框框,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在初中二年级历史课《西欧殖民主义的扩张》的教学中尝试了情境教学法收获很多。1.课前准备在将要采取情境教学法前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鼓励、发动学生查找相关史料、图片;以及组织学生准备课本剧《“无敌舰队”之战》等等。要注意的是:首先,组织、发动的对象不应仅仅局限于平时对历史课兴趣浓厚的同学(尽管他们可以作为活动的骨干),而是广泛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同学们对历史课的热情。其次,从剧本的编写、道具的准备、角色的安排到具体的排练工作均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以达到增强学生主体性、参与性的目的。此外,还要注意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尽量不要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这也是为了保证其在日常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在这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这让一直为学生“不用心学习”而苦恼的我非常惊讶)。负责查找相关史料的同学多方搜集资料,仅历史图片就多达数百幅;担任编导的同学查阅了大量书籍和资料(有位同学甚至找来了戏剧表演方面的专业书籍),认真编写剧本,有时甚至会为一些台词的设计展开激烈的争论;负责表演的同学则抓紧一切时间进行排练,而且注意用心揣摩角色、理解角色、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情感,仿佛自己就是角色,角色就是自己。这一切都为课堂教学作好了预热。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才华得以充分释放,同时能力也得到了锤炼。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作充分准备,除了常规的熟悉教材和相关史料;搜集图片、录象、文字资料(这个过程也可有学生参与),制作课件;精心设计教案、课堂语言等之外,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指导。初中生年龄较小,虽有热情但缺乏韧劲和经验,在准备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给予鼓励和积极引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里所要做的是进行必要的指导,而绝不应是包办、代替,否则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2.课堂教学要点本课成败的关键,是能否使学生充分体验殖民主义早期扩张时代的历史情境。我采取的方法是借助课件(文字资料、统计数据、图片、录象)、课堂语言、课本剧表演一步步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中,打破时空的界限,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创设问题情境,以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使用了以下方法:(1)模拟角色情境:由学生表演课本剧《“无敌舰队”之战》,模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片断,起到渲染课堂气氛的作用。在表演中,担当角色的同学塑造出了他们眼中的伊丽莎白一世、德雷克等人物,产生进入角色的知觉,并凭借这种如临其境的知觉,很快地理解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与其他角色的关系,从而设身处地地体验到了角色的情感。这种热烈的情绪感染了整个班级,全体学生都在这种氛围下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体验了当时的历史情境。(2)图片情境: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一些历史图片(英、法、荷殖民扩张示意图、伊丽莎白一世等人物的画像、及印第安人在矿井下劳动等等),把课本中的内容形象化。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媒体揭露殖民者的贪婪、残忍,表现殖民地人民的悲惨命运,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3)文字情境:在课件中引用一些文字史料(如殖民者的证词、回忆录等),进一步加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介绍殖民统治和掠夺的残酷性时,我引用了以下两段史料:在从前,孟加拉的乡间是各国的谷仓,东方的商业、财富和制造品的贮藏所……可是,我们的暴政竟是如此精力充沛,在短短20年之内,这些乡间的许多地方都已化为沙漠的景象,田地荒芜了,广大的地面上都已长满了野草;农民被掠夺,制造商被压迫;饥荒一再发生,人口的减少乃随之而起。——英国议员富拉登这些魔鬼在400古里的土地上进行蹂躏、破坏、杀戮,那里原先是一片安乐景象,有美丽的大省、宽广的谷地、可爱的区域、很大的村庄,人口众多、黄金丰富。他们对各个民族斩尽杀绝,不留下任何说别的语言的人,只有那些逃进山洞或地洞的人才逃脱这残酷可憎的命运。他们采用种种奇异的、极端残忍的、不公正与亵渎宗教的手段屠杀、毁灭这些无辜的人民,将其中的400~500万人打下地狱。——一位来到美洲的西班牙传教士通过这些通俗易懂而又极具说服力、感染力的史料,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可以锻炼学生阅读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在课堂上,我清楚地看到学生的表情严肃而凝重,显然已经被历史情境所感染,这是在传统历史教学下很难做到的。(4)数字情境:在课件中使用一些统计数据(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收取的田赋额等)和教师口述的数字(欧洲殖民者到来后印第安人口的锐减、黑奴贸易中被卖到美洲的和死亡的黑人数字等等),使学生产生灵魂上的震撼,激发学生对殖民主义罪恶的痛恨。在课堂上,可以听到一些学生发出情不自禁的惊呼,可以看出他们的震惊(而在采取常规教学的班级是没有这种状
本文标题: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常态化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88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