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野外土名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二十四、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二十五、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二十六、强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二十七、页岩: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野外记录要点a)粉质粘土:一般描述颜色,状态,湿度,夹含物。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夹薄层)。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湿度:稍湿、很湿、饱和、干燥。夹含物:铁锰质斑状黑色结核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砂石颗粒(粒径较小,并夹腐植物)b)粉土:描述颜色,状态(稠度)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切面光泽,韧性。摇振反应。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夹含物:腐蚀物。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c)残积土:颜色,状态,夹含物。状态:软塑、可塑、硬塑夹含物一般为夹铁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d)砾石层:颜色可有可无,密度,粒径,砾石的主要矿物,磨园度,级配,硬度。密度——N63.55松散、N63.5在5~10为稍密、N63.5在10~25为中密、N63.520为密实。e)粉砂:颜色,密度,湿度,夹含物。密度0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湿度:在地下水位以下为饱和。夹含物质:母片夹腐蚀物质,局部夹碎石。f)岩石:颜色、采取率、岩石成分、层理特征、(节理),裂隙情况,岩芯完整程度,力学表观程度,钻进漏水或快慢的情况。颜色:次色加主色,三色以上为杂色。岩石成分:长石、石英、云母碎屑等。风化程度:强、中、微、无风化阶段。RQD:所有采取岩芯大于10cm岩芯之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现场可进行填写有效长度LO,然后再计算:100%-90%好,90%-75%¥较好,75%-50%较差,50%-25%差,小于25%很差。岩石采取率:所有采取岩芯长度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岩层的采取率一般不低于80%、破碎岩层一般不低于65%。g)岩芯完整程度的描述:长柱状L40cm岩体完整、短长柱状20L40、短柱状10L20较破碎饼状\扁柱状3L10cm破碎、碎裂状\砂状L3cm很破碎。岩石的力学表观特征:(锤击,手捏,手折)锤击声脆(硅质岩,钙质砂岩,)较难击碎。锤击声不清脆(砂质泥岩,泥灰岩)较易击碎浸水后指可划痕。锤击声哑,有凹痕(泥岩,页岩)易击碎手可折断。锤击声哑:有较深的凹痕(半成岩或全风化岩),手可捏碎,浸水后捏成团。h)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填充物的性质和填充程度.密实度等。i)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级配,粘粒含量.湿度,密度等。k)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地质柱状图如何画地质柱状图分两种:一、钻孔地质柱状图;1.野外工作:根据钻探岩芯编录,记录各地层、构造特征,矿化特征。测量各岩性段的岩芯长度,分层。2.室内工作:根据各回次按比例尺做图,钻孔柱状图一般为1:200,标明各地层代号,分层,矿段,根据各种图例画图,编写岩性、构造、含水等描述,填写责任表等。写图名。二、实测地质柱状图,要先测地质剖面图:1.室外工作:选定工作地区地层出露较完整地段,进行实测。详细记录收集:地层、构造产状、分层依据,寻找化石和各地层(含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着重含矿地层的描述,记录剖面线的方位、各测段的坡角、地质构造、地层特征描述。2.室内工作:换算地层、构造的假(视)倾角,计算测线水平距离,计算各地层的真厚度。a.做地质剖面:按照所需的比例尺换算,根据坡角,水平距离做出测线的地形,根据视倾角做出地层分界线,画图例,标上地层代号。b.做地质柱状图:取一张厘米纸,按照所需要的比例尺(实测地质柱状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地层从新到老往下做(新地层在上,老地层在下),岩浆岩从最底下往边上画,根据各地质队规定的图例,标上图例,标明地质年代代号,各地层厚度,地质特征描述等,写图名。填写责任表:写上图名、做图日期、比例尺、负责人、做图人签名。图做完成了后,编写一份地质报告。这是简单的做图过程,要地质专业的人士才能做和看,其中牵涉到很多地质专业知识。三、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H.1一般规定H.1.1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H.1.2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2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3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2执行。H.1.3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3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4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5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H.1.4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2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3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4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5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6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H.2野外描述H.2.1岩、土野外描述的目的是:确定岩、土名称和划分层次、厚度,鉴别成分、状态、湿度、成因类型、地质时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地基的建筑性能和土、石材以及围岩的评价取得基本的第一手资料。H.2.2野外编录描述应对地基土进行综合定名。综合定名,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如新近堆积砂质粉土、残坡积碎石土等;2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综合定名,如淤泥质粘土、碎石素填土等;3对同一土层中相间成韵律沉积、薄层厚度大于20厘米的地基土层,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的土层写在前面,如粘土夹粉砂层;当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粘土—粉砂互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有规律地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粘土夹薄层粉砂;小于20厘米的一般可不单独分层,在描述中指明即可,但有特殊要求的除外;4对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成的、颗粒级配呈不连续状、细粒、巨粒混杂的土,应判定为混合土。当碎石土中的粉粒和粘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Ⅰ类混合土;当细粒土中砾粒、卵石粒、漂石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Ⅱ类混合土;当含量不超过25%时,按H.2.3定名。H.2.3充填物及包含物的描述,经常用“含”、“混”、“夹”字样,其含意是“含”——系指土中含有的包含物,如含铁锰结核、碎砖块等;“混”——系指某类土中均匀地混有另一类土;“夹”——系指某一类土不均匀地夹有另一类土,如粘土夹碎石。H.2.4为了消除对同一土层认识上的人为差异,在描述工作正式开展前,应由工程(技术)负责人进行现场示范性描述,以统一描述标准。工程负责人应在现场随时处理各种技术问题。H.2.5岩、土的结构、构造、成因类型及地质时代等难以确定时,应将直观特征详细描述,由工程(技术)负责人根据区域资料和调查结果综合分析、研究后确定。H.2.6野外记录应使用标准的专业术语,术语标准参照《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84—92执行,记录要准确、详细、客观。H.3岩石H.3.1岩体是指包括各种结构面(如节理裂隙等)的
本文标题: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9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