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惠阳一中实验学校2012届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历史)
惠阳一中实验学校2011-2012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2X24=48分)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佛教的广泛传播2、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D.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3、明代有一个笑话,说是朝廷宴请外国元首和使节,结果宴会所用580件官窑瓷器全部被使节们顺手牵羊带走了。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当时()A.政治非常开明B.制瓷技术精湛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奉行对外开放政策4、数据记载:“元月十五日时,……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何时?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5、“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6、教科书描述某一古都:“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一百万,外国人可能占了三分之一。城内围隔成一百多个坊,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如果有机会拜访这座城市,你会因为众多的佛寺而感到震惊。宴会上常可看到外国女子组成的乐队,坐在骆驼背负的平台上表演,演奏着类似吉他的琵琶。”这最可能是哪一座都城?()A.东汉的洛阳B.唐朝的长安C.北宋的汴京D.清朝的北京7、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A.专制制度的衰落B.商品经济的发展C.西方文明的影响D.抑商政策的松动8、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首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B.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C.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推动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9、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C.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D.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10、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11、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12、历史学家徐中约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这里所说的“更为可取的方面”主要是指A.涉外机构B.军队建设C.政治制度D.文化教育13、1912年,孙中山对袁世凯说:“十年之内,大总统非公莫属。”“希望您当十年总统,十年之内我筑成铁路二十五万里,您练精兵五百万。”这段话反映了孙中山的救国理念由革命救国转向()A.实业救国B.教育救国C.军事救国D.法制救国14、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A.商品输出的要求B.垄断贸易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15、《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16、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遗其体而求其用”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17、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C.发动了“大跃进”D.实施了“一五”计划18、“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19、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20、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21、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人民公社化运动22、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因是A.农业合作社的兴办B.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3、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24、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A.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确立改革开放的政策C.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D.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材料解析题(52分)25题(17分)材料一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3分)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6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4分)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带来的影响。(4分)26题(18分)根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和所学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1)你从示意图可以看出B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高峰,分析其发展原因?(8分)(2)从A点至B点的时间段,民族资产阶级主要发动领导了哪两次变法或革命?(6分)(3)你认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27、(17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材料二、材料三l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1958~1962年3.31963~1965年11.11966~1970年3.91971~1975年4.01976~1980年5.11981~1985年8.1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农村发生了什么变化及其影响?(4分)(3)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及一次低谷出现的时间和主要原因。(9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X24=48分)二、材料解析题(52分)26题【18分】(1):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中华民国奖励发展实业③一战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此问任答其中一项,答出两点即可,每点两分,共8分)(2)戊戌变法(3分)、辛亥革命(3分)(3)帝国主义侵略、封建势力的压迫(或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自身资金少,技术落后等(4分)
本文标题:惠阳一中实验学校2012届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91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