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2.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3.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4.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它是以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强调集体经济,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量,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1.起源:从采集业向种植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1.起源:从采集业向种植经济的发展2.分布格局:北方——粟南方——水稻“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动动脑:五谷:稷(黄面窝窝)黍(高梁)麦豆稻六畜:猪马牛羊鸡狗十二生肖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耜耕”或“石器锄耕”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和复原图云南贡山独龙族使用的双尖木耒1.起源:从采集业向种植经济的发展2.分布格局:北方——粟南方——水稻3.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一).生产工具的改进(学案第1页表格)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木(石)制-------铁制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耒耜(有了青铜器,但主要材料仍是木、石、骨、蚌)铁农具,牛力耕田1.远古时代:石木2.夏商时代:金石并用(金:青铜)西汉中期(犁壁)耦犁曲辕犁唐代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一).生产工具的改进1.远古时代:石木2.夏商时代:金石并用(金:青铜)3.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牛耕:人力到畜力的转变)4.唐:曲辕犁筒车东汉—三国春秋战国之际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唐宋时期翻车桔槔(gao)1.翻车(三国)2.筒车(唐)二(3)特点: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著名的水利工程芍陂孙叔敖在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左右,主持兴办了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芍陂因水流经过芍亭而得名。“灌田万顷”楚庄王也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都江堰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坎儿井坎儿井是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O公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郑国渠采用独特的“横绝”技术,通过拦堵沿途的清峪河、蚀峪河等河,让河水流入郑国渠。郑国渠巧妙连通泾河、洛水,取之于水,用之于地,又归之于水。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设计也可谓巧夺天工。郑国渠修建之后,关中成为天下粮仓郑国渠1.大禹治水2.春秋战国:芍破渠、都江堰、郑国渠3.汉:漕渠、白渠、治理黄河、坎儿井1.商周:大规模的集体劳作2.小农经济Ⅰ原因:①生产力的提高②私有土地的出现Ⅱ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②农业手工业相结合③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Ⅲ影响:落后性、脆弱性、分散性①利: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他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弊: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渡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比较脆弱。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课从农业的起源、农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发展、耕作方式的进步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中国的农业的基本情况,下面几节课中,我们将从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1、(2006年上海历史卷)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自然经济)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巩固练习A2.(2007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B3.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古代农业出现的时间是()A.原始社会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D.秦汉时期C4.(2008北京文综1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A5.(2010·天津文综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1图2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B6.下列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是①刀耕火种②铁器牛耕③曲辕犁④翻车、筒车⑤都江堰⑥农学知识理论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D7.“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认识正确的是①自耕农经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②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③自耕农经济形势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④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BA.封闭保守B.精耕细作C.耕织结合D.艰难脆弱A9.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A.铁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出现C.曲辕犁的发明D.筒车的发明使用10.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取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这是由于()A.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B.低下的生产力水平C.抵御自然灾害的要求D.奴隶制的生产方式CB1、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①耒耜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②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使用③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普遍推广④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③④2、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B.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DD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A、春秋时期的芍陂B、西汉的白渠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D、汉代治理黄河C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B什么叫生产力,什么叫生产关系?分别包括什么内容?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能力。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产品分配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本文标题: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9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