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524康巧红
1《成正比例的量》的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新密市平陌镇牛岭小学康巧红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39页~40页,练习七第1、2题。一、学习目标的叙写(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本课所涉及知识的要求是:(1)结合实例认识成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2)探索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3)通过本课的学习,渗透一些函数思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教师用书要求能够认识成正比例关系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三)、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图示,启发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正比例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教材上更加关注了让学生比较系统的操作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四)、学情调查课前,对43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能正确写出比的意义和比例的意义的有32人,能准确解比例的有28人,能准确求比值的有35人。可见,学生多数都能正确写出比的意义和比例的意义,仅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出现错误,但会求比值的明显高于解比例。看来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课堂上合理观察,合作交流,查漏补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程纲要根据: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课程纲要【课程特质】通过学习,对所学的成正比例的量的数学知识得到领会,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评价等级】2A、能独自完成对正比例的判断。能合理的解决问题,正确完成测试题。B、能完成对正比例的判断,基本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较好地完成测试题。C、能对正比例做出较好判断,合格完成测试题。二、评价方案的设计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该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为:(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2、能根据正比例的含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成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含义。2、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三)情感目标: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成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任务分解任务1、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任务2:观察成正比例的变化规律。任务3:能说出成正比例的的量的特征。评价标准我会正确说出两种成正比例的量的规律。我会正确说出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我会在老师引导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成正比例的关系。评价方式1、交流式评价表现性评价2、表现式、交流式评价(小组内交流、全班展示)3、交流式评价(小组内交流、全班展示)目标2: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交流,探索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任务分解3任务1:弄清成正比例的意义。任务2:查找成正比例的量的具备条件。评价标准能说出成正比例的量的判断方法。会正确的判断成正比例的关系。评价方式表现式、交流式评价(课堂提问、课件展示)表现式评价、交流式评价(课堂展示、课堂提问)目标3通过本课的学习,并进行实践应用,渗透一些函数思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任务分解任务1:会判断成正比例的关系。任务2会看正比例的图像解决问题。评价标准我会合理应用正比例的关系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我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判断是否成正比例。评价方式纸笔测验、或口头检测评价。纸笔测验、口头检测评价。学习重难点及解决措施学习重点:1、重点: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2、解决措施:通过文字想象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学习难点:1、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2、解决措施:合作探究,鼓励表达。解决措施合作探究,鼓励表达。学具准备与教学策略和方法学具准备:学生实验录像和白板课件教学策略和方法:4正比例的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体会成正比例的量的规律,但要他们用很专业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还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归纳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也有局限性。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基本能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比如,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学生也很难得出,也没有探究的价值,所以由教师直接讲授,而对于他们之间的规律,则由学生自己来随意表述,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通过共同归纳、概括,合作交流,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时,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高效。评价样题:(巩固今天的新知,由于很多的练习都渗透到了新授的教学过程中,因此,练习的设置较少,重点是让学生在正比例的对比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1.商一定,被除数和除数。()2.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3.圆的半径和周长。()4.圆的半径和面积。()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6.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高和面积。()7.一个加数一定,另一个加数与和。()8.火车的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9.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二)、填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另一种量也随着(),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它们的关系叫做()。(三)、判定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一看是不是()二看是不是()三看是不是()三、学习过程预设:5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索”的学习原则,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的变化规律,领会正比例的意义。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揭示目标引入新课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是引导学生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一辆汽车行驶的路和时间说出路和时间的比.老师接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遇到许多数量,这些数量间藏在许多小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直接导入新课.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环节是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学习中我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合作交流为辅,教师问题为桥的学习思路展开的。《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的学习,所以我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的图画后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回答、问题(用多媒体出示)学生交流后回答,师随着学生的回答作必要的板书。并做表现性评价。(即在学生回答后即使还很完整也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三环节、汇报释疑、整理消化小组交流后,在老师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汇报,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看一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正比例的意义。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第四环节、实践应用,拓展延伸在这环节中出示样题,正确的表达正比例的意义,应用数量关系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把正比例转化为生活的情形体现,生活的情形可简化为数的关系解决,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可采用选择性评价或表现性评价,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表现欲。最后畅谈收获后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存在着更多的成正比例的量,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以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本文标题: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524康巧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05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