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成渝经济区工业发展战略分析
成渝经济区工业发展战略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二班李宁川指导老师:王晓琪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大经济区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成渝经济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实力雄厚的工业基础,成为了继中国3大经济区之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本文着眼于成渝经济区的工业发展战略,找出了成渝经济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了出现问题原因,并提出了有关工业发展战略的分别针对政府,企业,以及高校的建议。关键词:成渝经济区;工业发展;问题;建议Abstract:China’smajoreconomiczoneshavedevelopedrapidlysincetheimplementationofChina’sreformandopeninguppolicies.Consequently,regionaleconomiccooperationhasbecomeoneofthetrendsintheeconomicdevelopment.Withthenaturalgeographicaladvantagesandsolidindustrialfoundations,Chengdu-ChongqingEconomicZonehasbecomeanotherimportantgrowthpoleaftertheformerthreemajoreconomiczonesinChina’sprospectiveeconomicdevelopment.ThispaperfocusesontheindustrialdevelopmentstrategiesofChengdu-ChongqingEconomicZone.Itdiscusses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inChengdu-ChongqingEconomicZone’sindustrialdevelopment,analyzesthecausefortheexistingproblemsandputsforwardtherelevantsuggestionstothegovernment,thebusinessgroupsandtheuniversitiesregardingChengdu-ChongqingEconomicZone’sindustrialdevelopmentstrategiesKey-words:Chengdu-ChongqingEconomicZone;industrialdevelopment;problem;suggestion引言成渝经济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战略板块,开发历史悠久,发展道路独特,水资源、水能资源、天然气资源和钒钛等矿产资源特别丰富;有良好的工业、农业、交通、科技、教育基础,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经济密度最高的区域;是国家重要的国防科技研发生产基地;是西部城市密度最高的城市密集区,全国少有的双核城市群;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安全保护带,具有巨大生产能力和开发潜力,能够成为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繁荣的重要增长极。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区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则纲要》和《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确定了西部三个率先发展的重点地区,即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2008年5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启动,年月初国家发展和2009年12月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这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对实现西部大开发阶段性新突破的期待,也是成渝经济区加速发展成西部增长极的大势所趋。一、成渝经济区工业发展意义第二产业作为成渝经济区的支柱型产业,对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工业的发展快慢,直接影响着整个成渝经济区的经济状况,工业对于成渝地区的发展的战略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3点来分析。1.专业化程度高,发展速度快。成渝地区通过建国后的“一五”和“三线”建设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军事工业、装备制造工业基地之一,成渝经济区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加之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使得成渝地区工业发展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四川省统计局关于成渝经济区的相关研究报告测算了成渝发布的《四川省产业集群发展报告》认为成渝经济区经济区的主导产业的相对集中程度(如下表)。2008年成渝经济区产业区位商产业区位商饮料制造业3.37燃气生产和供应业2.8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29其他采矿业2.48家具制造业1.1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3专用设备制造业1.17医药制造业1.80非金属矿采选业1.65农副产品加工业1.49通用设备制造业1.1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07数据来源《四川省产业集群发展报告》区位商可以测定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反映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可以用来判断一个地区的优势产业。区位商是一个相对量,其计算公式是:区位商(LQ)=(某地A行业增加值除以该地区全部行业增加值)/(全区域A行业增加值):当区位商大于1的时候表明着这一地区的该产业在本地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说明该产业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占有较大份额度。从上表可以知道,成渝地区在39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区位商是高于1的,我们可以看到,成渝地区各种工业的区位商都是大于1的,重点工业的区位商更是大于了2.5甚至是3,饮料制造业(3.37),燃气生产和供应业(2.81)。2.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大,工业是成渝地区的经济命脉分析了区位商,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成渝地区三大产业占各自GDP的占比。以下两图是通过重庆、四川2011年各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制成的折线图。四川省2000~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构成0510152025303540455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占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年鉴2011》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11》通过两图,我们可以十分清楚明了的看到,成渝地区,第二产业的产值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并且其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正在逐年升高。可见工业是成渝地区的经济命脉。3.工业发展集群化,牵一发而动全身。2007年发布的《四川省产业集群发展报告》认为成渝经济区内属于四川省的具有全国或世界范围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到了数10个,比较著名的包括以长虹集团为代表绵阳家电产业集群、以第二重型机械集团为代表的德阳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群、以迪康股份为代表的成都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以泸州老窖为代表的泸州白酒产业集群、以作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天府软件园为基础的成都软件产业集群,还有成都家具产业集群、成都鞋业产业集群、夹江陶瓷产业集群、广汉钻机产业集群、沿成南高速的纺织产业集群等等。产业集群的形成:一是来自早期国家投资建设的工业基础;二是核心城市的区位、交通、科教、金融、人才和商贸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和对周边的辐射作用。四川省的产业集群都基本上位于成都市及其周边。重庆市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众多,且规模大和技术水平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摩托车制造产业集群。重庆已经形成以摩托车价值增值过程的完整产业链条和行业服务体系———行业的协调、销售运输、信息集散等,摩托车产业集群在重庆已经形成并具有非常强的区域竞争力。②汽车产业集群。重庆汽车产业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重庆市累计生产220万多辆。重庆汽车产业不但有很好的生产体系,而且同时拥有多所汽车研发机构与国家级的中国重型汽车质量检测中心和中国客车质量检测中心,汽车产业集群已形成了初步的雏形。③仪器仪表产业集群。以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为代表的重庆仪器仪表产业是我国少有的仪器仪表产、学、研基地,它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自控系统集成和工业控制设备供应基地。可见,仪器仪表产业集群正在成渝经济区的重庆形成。④化工产业集群。依托于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重庆的化工产业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不论是在天然气化工产品总量还是技术水平都居国内市场前列,大型生产企业如扬子江乙酸公司、长寿化工公司集中于此。⑤医药产业集群。借助于一批重点高校、国家级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主体的医学创新集群,其涉及医药产业的各个方面等,逐步形成以生物医药医药工业为主较为完善的药品生产集群。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成渝经济区的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基础,成渝经济区在机械、交通设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天然气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领域形成了在全国具有优势的工业行业和企业集团。通过以上三点分析我们可以十分清楚的知道。工业是成渝地区发展最快,同时也是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最大的产业,因此,工业的发展,是加快成渝地区发展战略,使得成渝经济区成为西部龙头,中国第四大增长极的关键。二、成渝经济区工业发展现状成渝经济区的虽然工业基础扎实,实力雄厚,但依然出现了许多的原因。这些原因不仅制约着地区的工业发展,更制约着整个成渝经济区的腾飞,经过研究和分析,造成工业发展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点:1.人口基数大,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不利于工业快速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比较,成渝经济区在国土面积上与三大经济区大体相当,但是,成渝经济区的人口却远高于三大经济区。由表1我们不难看出,在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上,与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在人均上成渝经济区明显落后,这说明成渝经济区人口基数较大,而且总人口中贫困人口占较大比例。同时这也产生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人均交通资源占有量少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工业的发展。2.产业集群处于发展初期,产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弱,不利于产业化发展成渝经济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涌现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但是基本上还处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初级阶段,已有的产业集群过于依赖于单一大型企业集团,例如绵阳的家电产业集群、德阳的装备制造业、重庆的汽车产业分别过于依赖于长虹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和二重、长安集团。产业集群规模小,企业除个别的以外本身实力弱,产业集群所吸纳的从业人员少,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有限。《四川省产业集群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全四川能够被称之为产业集群的有50多个,其中仅有不到一半即26个符合产业集群的标准,所有产业集群的从业人员加在一起还不到40万,相对于成渝经济区内的四川籍人口6千多万人口而言,产业集群对吸纳劳动力和区域经济的影响非常有限。成渝经济区的产业集群无论在传统产业上还是在新兴产业上都缺乏产业集群的核心环节,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从事低技术水平的加工制造,即使以附加值较高的汽车制造业为例,重庆汽车制造集群所生产的汽车相当一部分是国外品牌,与之相关汽车产品的设计和研发等高技术含量的经济活动基本集中于国外,本地更多地从事汽车的组装等低附加值的生产活动。这类产业之所以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是因为成渝经济区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低价格而非整个集群的竞争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的匮乏和劳动力的短缺,这种低成本的优势就会丧失。2008年的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造成成渝经济区的纺织行业的销量锐减约30%,直到2010年上半年才开始有所恢复。成渝经济区产业集群竞争力弱是“集群”的优势建立在初级生产要素基础之上的必然结果。3.地理分布不均衡,不利于内部协调发展从成渝经济区产业集群空间分布看,区域内经济聚集效应明显。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大多分布在核心城市及其周边,不利于促进区域内部的经济协调发展。2005年四川符合产业集群标准的26六个产业集群中成都占有10多个,而绵阳、遂宁、泸州、自贡分别仅有2个,宜宾和乐山各只有一个,而且规模比较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绝大部分集中与成都。同样,重庆市的五大产业集群有四个集中于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内,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集中会加剧区域内的经济不协调。
本文标题:成渝经济区工业发展战略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0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