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成都七中高2011级高二上期期末练习8
1成都七中高2011级高二上期期末练习8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1-20每题1分,21-30每题2分,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C)2.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多种的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内环境稳态由细胞来调节D.当寒冷时通过升高体温来调节器官机能的正常3.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可双向传导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C.神经冲动的产生与钠离子有关D.突触后膜上的每种受体均可以和多种神经递质结合4.手不小心摸到滚烫的开水壶,缩手反射的发生与疼痛的时间是()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反射B.感到疼痛并同时缩手C.先缩手反射,后感到疼痛D.变化不定5.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出现()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6.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泌细胞分泌物靶细胞A.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能是分泌细胞B.这种调节方式与神经调节相比作用范围广C.一种分泌物只能作用于一种细胞D.分泌物的作用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7.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时,尿量减少D.食用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8.人体在寒冷环境中防止体温下降的适应性反应,不包括()A.皮肤血管多数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B.汗液分泌减少C.骨骼肌出现“战栗”D.加快皮肤散热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患者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丧失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两种途径传播C.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可能会感染HIVD.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210.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A.延缓叶片变黄B.促进叶片衰老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D.转化成叶绿素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橡树的植株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12.对免疫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是各自独立的B.细胞免疫过程需要B细胞的参与C.效应T细胞能够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淋巴因子能够使靶细胞裂解死亡13.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块农田中的所有杂草形成了一个种群B.小麦田中高矮不一的小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包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D.生态农业使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能量的良性循环14.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15.下图表示从南极经过赤道到北极,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小B.该现象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光照条件C.随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D.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升高16.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1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液体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B.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18.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物质循环中的关系是(D)319.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A.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C.保持生态平衡D.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20.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A.物理信息;行为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D.物理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21.下图表示神经元的轴突与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突触联系的另一种形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图体现的是突触联系,由②③④构成B.①中的物质释放到③中需消耗能量并依赖②的选择透过性C.③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了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内环境D.①中的物质释放并使④兴奋时,兴奋处的外表面为负电位22.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23.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协同作用的激素24.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作物的除草剂,其原理与下列叙述相似的一项是()A.用生长素培育无籽番茄B.修剪制造植物盆景C.除去种子后的子房停止发育D.雪松保持塔型的树25.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A.甲不弯、乙不弯、丙向右弯B.甲向左弯、乙不弯、丙向左弯C.甲向右弯、乙不弯、丙向左弯D.甲向右弯、乙不弯、丙向右弯26.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沃泰默的实验遵循了对照原则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2,4,64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27.每年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J”型曲线增长B.若地球环境对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110亿C.若将植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则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将增加D.若某国出生率不变,人均寿命增加,则该国人口数量将保持稳定28.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片草地上所有的飞蝗可以看成一个种群B.当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和破坏时,才会发生群落的演替C.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初级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能大于该鱼塘内植物合成的总能量D.荒漠中,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29.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④)/②)×100%B.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初级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⑤D.食物链的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30.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第9年,种群已经达到K值C.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D.若为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破坏。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2.血糖的三种来源:食物中的糖类;;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血糖的三种去向:;;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__,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大脑皮层的______有关,这些区域受损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如S区受损伤,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54.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__________→淋巴因子→受少数抗原刺激的B细胞→浆细胞→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使抗原形成___________,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在上述过程中,少数的B细胞还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起作用。5.细胞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该种细胞与抗原入侵的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使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在上述过程中,少数的T细胞还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6.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产生的,能从__________运送到__________,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7.种群的数量特征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8.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在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反复循环,其特点是。三、识图题(共40分)1.下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乙(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填字母),体温调节过程属于调节。(2)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3)D代表的激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量的刺激从根本上来说是。(4)图乙细胞①为细胞,它直接由_____________分化而来。细胞①与靶细胞密切接触,靶细胞裂解后,抗原要靠的作用进一步清除。2.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___________(填序号)。(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____________左右(用字母表示)。6(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5)据图所示:对①或②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有______(用字母表示)。3.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用图中A、B、C曲线表示,据图分析回答:(1)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_____________关系。(2)A、
本文标题:成都七中高2011级高二上期期末练习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0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