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IB核心课程“认知论”(TOK)及其实施
IB核心课程“认知论”(TOK)及其实施摘要:TOK(认知论)是国际文凭课程(IBDP)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这门独特的课程不以传授具体的专业知识为目的,而是重点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TOK课程对国内的素质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综述TOK课程的思想及其在IB体系中的角色,并通过实例说明TOK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法。关键词:国际文凭课程(IB);IB认知论(TOK);国际教育;高中教育;素质教育文章编号:1005?C6629(2015)10?C0011?C06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1TOK在IB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IB)DiplomaProgramme(DP)指的是国际文凭课程在高中阶段(11至12年级)的文凭课程体系。选择DP全科的学生将需要通过6门专业课程,以及3门核心课程的学习,才能顺利拿到IBDP的文凭。关于IB课程的综合介绍,国内已有很多相关文章做过详细的讨论。本文的重点在于介绍IBDP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认知论”**(TheoryofKnowledge,简称TOK)。首先,让我们看一下IBDP课程体系的架构图[1]。图1形象地展示了IBDP课程的结构和设计理念。圆环的中心内核是“国际文凭学习者培养目标”,其外的第一道圆环代表IB教学体系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居于其外的第二道圆环代表了三门最核心的IB课程,即认知论、专题论文、创造/行动与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这三门核心课程不是真正的专业课程,它们没有具体指向某一个学科的内容,专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自身发展的培养。之所以将其置于IB课程体系的核心地位,是因为这三门课程体现了IB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1)对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与探究式学习(InquiryStudy)习惯的培养。这一点集中体现在TOK这门课程上,其具体的表现将在后文作详细的探讨。(2)对于某学科的深入与拓展学习,表现在专题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所有选修IBDP全科的学生需要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一篇近4000字左右的专题论文,其深度与难度甚至不亚于大学的毕业论文。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①为学生在大学的研究论文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②鼓励学生在一定限度内挑战高于高中阶段专业水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拓展专业的深度和广度。(3)重视学生在学习之外的社会活动,体现在“创造、行动与服务”中。IB鼓励学生与其周围的社区(包括校内外的各种生活环境)产生积极、密切的联系。IB希望学生能成长为具有创造力、行动力和社会责任心的优秀公民。下面具体介绍TOK课程的内容。2TOK,一个关于“认知”的课程2.1一个关于“认知”本质的课程类似于很多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的创造,TOK是一群理想主义的教育工作者在闲谈中产生的。这不是一门关于具体专业的课程,而是关注我们如何“认知这个世界、认知我们自己”的课程。从刚刚来到世上的第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学习的过程。我们曾不断地反思学习的方法,但很少去思考“到底学习的本质是什么?”,这是TOK要启发你去寻找的最为重要却往往被忽略的问题。以TOK课堂上涉及到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比如原子模型的演进过程为例。学生不需要具体掌握历史上诸多的原子模型,而应把关注点放在推动原子模型进化的动因,也就是人们是如何一步步推想出原子模型的。学生在TOK课堂上的首要任务,就是“追问”事物的本质,尤其是对于我们司空见惯的所谓“常识”。请看以下问题:为什么“风水”和“算命”不能称之为自然科学,而“化学”则被归类为自然科学?为什么科学家的结论永不可能是完美的?什么可以称之为“艺术”?评判艺术是凭借“客观”还是“主观”的标准?是否存在评判美的普适标准?诸如此类,我们可以在TOK课程中找到许许多多这样的问题,它们被统称为“知识问题”。这些问题关注的不是知识的具体内容,而是关于知识的本质,以及我们认知世界的过程。这些知识问题来自于具体现实生活场景(即“真实情景”),通过对现实中的具体实例的探讨可以提炼出这些知识问题,并对其作更深、更广层面的探讨,最后再应用到其他真实情景中。这就是TOK课程最核心的学习思路[2]。请看下图,图中的虚线代表具体的真实情景与抽象的知识问题间的微妙联系。基于以上的讨论,我们应该已经对TOK课程的思路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下面,笔者将具体探讨TOK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TOK课程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即认知方法和知识领域。TOK的考核形式也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即命题论文和口头表达。2.2认知方法(WaysofKnowing)――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几种方式TOK将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归纳为感官感知(SensePerception)、语言(Language)、理性(Reason)、感情(Emotion)、直觉(Intuition)、想象(Imagination)、记忆(Memory)、信仰(Faith)这八种。在现实中,我们很难找到只有其中某一种认知方式在作用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这些方式都是在协同工作的。比如,看一本小说这个简单的过程就包含了以上所有八种方式,即感官感知(视觉)、语言(文字作为表达的工具)、理性(对文章逻辑的思考)、感情(由文章引起的情感反应)、直觉(看书这个动作本身就是直觉的)、想象(文章激发的想象)、记忆(阅读中唤起的记忆)、信仰(对文章表达观念、事实的确信,对作者的信任)。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从来都不是孤立于某种模式的。正是因为在多种认知方式的协同中,才让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充满不确定性,这也正是我们作为人的行为(区别于机器或其他动物)所体现出特有的“人性”(Humanity)。虽然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一种认知的方式,但可以通过对认知方式的分类集中深入讨论某一种认知方式,并掌握其本质。例如,对于理性(Reason)的探讨,我们通常从推理(DeductiveReasoning)和归纳(InductiveReasoning)这两种最常用的理性方式入手,先讨论在运用科学方法(ScientificMethod)的过程中,科学家是如何运用这两种理性方式归纳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法并最后得出结论的。然后,我们还需要继续讨论理性本身的局限性,比如我们都受到感官的局限,因此归纳本身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而且由于我们不可能归纳所有的现象,因此归纳法本身只能是一种近似的归纳,不可能包罗所有的可能。而推理本身也同样是不完美的,因为我们都受到情感、信仰、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推理本身也因此必然带有主观的色彩。另一个有效的理解“理性”这种认知方式的例子是,用人和机器人做一个比较。人在处理某些问题的时候,往往比机器人更高效。比如在下棋的时候,人类棋手在看清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会选择放弃比赛。但机器人则会傻算到底,直到最后被击败。在音乐创作中,人类音乐家往往能用非线性的思维创作出动人的音乐,而一个装满代表“和声法则”的机器人作曲家,却可能创作出非常难听的音乐。究其本质原因,就是因为机器人是纯理性的产物,它们不可能真正像人类一样思考。这种极端的对比往往是揭示认知本质的很有效的方法。通过单独深入探讨某一种认知方式,我们能清楚地理解它的作用和局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他认知方式所隐藏的重要作用。2.3知识领域(AreasofKnowledge)――知识体系的分类这个世界的知识体系是庞杂的,TOK将我们的全部知识体系划分为八个领域,即数学(Math)、自然科学(NaturalScience)、关于人文科学(HumanScience,其内容接近社会科学范畴)、伦理学(Ethics)、艺术(TheArts)、历史(History)、宗教(Religion)、土著知识体系(IndigenousKnowledgeSystem)。我们认知世界的几种方式将在这八个知识领域中得到具体的应用。首先,让我们看一下TOK对于知识框架(KnowledgeFramework)的描述[3]。这个对知识结构的描述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即范围/应用、语言、方法学、历史发展、与个人知识的联系。以自然科学为例,其知识结构包括以下诸项[4]:(1)范围/应用: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归纳、推理和想象,建立普适的自然法则,并应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和进行预测。(2)语言:自然科学要求概念描述精确、无歧义,并通常以数学语言为核心。(3)方法学:采用科学方法,通常以感官感知、归纳、推理的认知方式为主,科学实验一般直接从自然界中取样,但实验本身也可能会改变样本的本来面目。(4)历史发展: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中,有过多次关键的思想变革。(5)与个人知识的联系: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作为自然界中一员,我们同其他自然界的事物一样遵循自然法则。但同时我们也通过自己的想象、直觉和情感提出假设,并不断产生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革命性观点。以上这五点系统地概括了一个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这样做有助于我们掌握这个知识领域的本质。值得注意的是,TOK同时强调知识的共性和个性,即强调“个人知识”(PersonalKnowledge)和“共享知识”(SharedKnowledge)之间的联系:“共享知识”来自于集体的思想遗产,是“我们所知道的知识”(Weknowbecause…)。所谓“个人知识”可以理解为属于个人的那部分知识体系(Iknowbecause…)。个人知识中有一部分是和共享知识相交的,而其余更多的则是私人化的那一部分。比如听音乐这个事情,其中属于共享知识领域的包括:我们在所处文化中对音乐的普遍审美、音乐中的技术成分、音乐包含的内容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在不同人中引起共鸣的普遍元素。但音乐也同时是非常私人的,两个人可能会喜欢同一首歌,但他们对于这首歌的理解,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音乐属于私人的那一部分,它独立于普遍的审美之外,只属于某一个独特的个体。在此探讨共享知识与个人知识领域的关系是为了说明:TOK希望学生能“全面”地看待知识。TOK课程并不传授某一领域的具体专业知识,但需要学生能看到某一个领域知识的本质,并能在不同领域的知识中建立联系。TOK希望学生不要仅仅局限于做一名共享知识的接收人,而更应在主动地探究与评判共享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那部分。3在TOK课堂上,我们到底做些什么传统的授课模式通常从理论讲解开始,然后应用到具体问题。在TOK的课堂上,这个过程被颠倒过来。学生首先体验具体的现实场景,然后尝试自己归纳出结论。TOK十分重视学生反思(Reflection)的作用,鼓励学生不要机械地记忆书本上的东西,而要通过自己的探索与质疑来获得新知。下面以具有代表性的TOK课堂实例来说明。3.1课堂案例1MU解码(MUPuzzle)这是引自美国学者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DouglasRichardHofstadter)的获奖著作《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中的一个例子[5]。简言之,是让学生通过几个预设的定理,从字符串MI解出字符串MU。这几个定理包括:(1)字符U可以被置于任何以字符I结尾的字符串的末端。例如:MItoMIU。(2)任何M之后的字符串可加倍叠加。例如:MIUtoMIUIU。(3)在任何时候,字符串III都可以被字符U取代。例如:MIUIIItoMIUU。(4)在任何时候,字符串UU可以被舍弃。例如:MIUUtoMI。以上这几条如同游戏的规则,理解起来不需要任何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将通过运用逻辑推理,尝试从字符串MI推导出MU。这是笔者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的家庭作业,无论推导成功与否,笔者都要求学生反思他们的推导过程,并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个人陈述,在第二天提交。其实,这个字符串的推导是无解的!看起来,似乎教师在布置给学生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不是在浪费时间么?但学习的本质却恰恰体现在这个“过程”中。第二天学生反馈他们的推导过程:大部分学生在半小时内放弃了对字符串的推导,因为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个无解的问题。很多学生是凭借直觉和跳跃性的推理得出这个结论的。当然也有少数学生沉迷于数学的迷思中,久久无法
本文标题:IB核心课程“认知论”(TOK)及其实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1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