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民营资本深度作业金融业doc6(1)
民营资本深度作业金融业在弥漫着国有资本与跨国资本比拼硝烟的中国金融业,处于边缘化地带的民营资本正在迅速成长起来,他们扔掉了“拐棍”,快步向舞台中心靠拢,试图在以前的“禁地”——银行、保险、证券、租赁等领空彰显自己的能量与作为第二次浪潮。从1996年民生银行横空出世制造出“示范效应”那一刻起,无数民营资本在中国金融业的大门外徘徊,等待着发力出手的机会。2002年8月,央行发布《2002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下半年货币政策趋势中提出“办好城市商业银行,吸引民间资本向城市商业银行入股。”一个月后,央行发布《进一步发挥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报告,“充分发挥现有中小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作用,改变中小商业银行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股权结构,通过充分引进民间资本和适度引进外资来增强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实力。”此后不久,央行银行监管二司司长刘士余公开表示,欢迎并支持民间资本和外资入股中小商业银行。在没有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地(市),如果当地各类企业和居民个人投资入股、资本金达到1亿元人民币并且符合《商业银行法》的有关规定,央行原则上同意组建新的商业银行。但他同时也强调,由于银行是特殊行业,所以,政策允许但能不能通过审批是另一回事。“利好”的政策激发了民营资本的“井喷”。由刘永好掌舵的新希望集团在4年来从民生银行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后没有停下匆匆的脚步,并迅速向金融业打出了漂亮的三记响拳:去年底投资5.6亿元人民币,在上海浦东成立独家控股的“新希望投资公司”,并将积极建立管理者持股基金;与福建省政府联手成立“联华信托有限公司”,目前5.1亿元人民币的总投资已完全到位,新希望是继福建省政府的第二大股东,股权在20%左右;今年上半年与数十位深圳的民营企业家在深圳成立另一家投资公司。今年,新希望在投资信托公司上投入资金的规模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民生系”就是2002年最为耀眼的明星。继成功推出民生银行之后,全国工商联再次牵头发起成立国内首家民营保险公司———民生保险。此后,仅事隔整4个月,酝酿已久的民生证券正式在北京挂牌成立,引人关注的是,这家新成立的证券公司中,民营资本在其中占有50%以上的股份。民营资本如此大规模介入证券业在我国尚属首例。另外,德隆在通过其成员新疆金融租赁公司发行特种金融债券筹集第一笔资金之后,逐步实施对旗下几个大产业的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德隆系同时还参股了众多的金融企业,包括新疆金新信托投资公司、深发展、重庆证券经纪公司、厦门联合信托公司、新世纪金融租赁公司、泰阳证券、北方证券等。“海星集团准备介入中小银行,方案已经报人民银行审批。另一个比较大的动作,是要控股一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这家公司底下有信托、有证券、也有典当行,还有其他包括代表国有资产一些国有股的企业。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海星应该说全方位地进入了金融领域。”海星集团老总荣海胸有成竹般地对外界披露。1985年中国金融业对民营资本的首次开放至今提起仍令我们扼腕叹息。当时全国进行的信用社改革,让成千上万家民营信用社在短时期内雨后春笋般地成长出来,可是,这些私人机构却将金融机构当成一个大的金库违规经营,一系列问题的发生迫使国务院一声令下,全国所有的信用社全部收归国有囊中。本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幼苗就这样夭折。“与上一次开放不同的是民营资本把进入金融机构当做一种投资工具。第一阶段,民营资本把金融机构当做一种融资工具,只要有牌照就行;第二阶段,已经慢慢转向一种投资工具,开始对银行进行分析;而到了第三阶段,当民营资本从实业资本转型到金融时,已经不单是一种投资,更多的要求是对金融机构的控制,他们不仅是企业家,也是未来的银行家。”中科招商董事长单详双这段富有战略性的分析让人提前看到了未来金融领域民营资本散发出来的理智光芒。圈地新打法从实业领域进入金融领域,变产业资本为金融资本,不只意味着民营资本角色的转换和提升,更大程度上考验和检阅着民营资本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中求生图强的本领。圈水养鱼:作为中国最早、最大的完全市场化了的金融控股集团,德隆系拥有自己的一个较为完整的金融生态圈和顽强的自我循环、自我生存的能力。德隆称这是自己的养鱼池,而资本市场是一条河流,有时候河里鱼多,大家都有鱼吃;有时河里鱼少,别人没有鱼吃时,德隆则从自己鱼池里打鱼吃。与其他金融集团所不同,德隆对所有自己涉足的金融机构都达到了绝对的控股。它的方法是以一家或多家下属公司参股同一家金融机构,实现单一或联合控股。德隆系由此形成了遍及证券、保险、信托和金融租赁的5家金融机构。团队出击:由于起初进入金融业时民营企业力量尚显单薄,加之政策的风险很大,它们往往联合起来共同参股或共同设立一家金融机构。其中以泛海系、希望系和东方系参股或设立民生银行和民生保险时表现得最为典型。在证券公司中民营资本勇敢下注的故事的大致情节是:有参股意向的企业在觊觎证券市场多时之后,首先物色一个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搭建团队,然后再去寻找一个比较干净的壳。这个情节在泛海控股设立民生证券时,演绎得淋漓尽致。民生证券就是在黄河证券的基础上增资扩股而成,而他们找到的职业经理人就是河南大学教授席迎春博士。同时,希望系的刘永好意欲在深圳联合一批有资金的民营企业成立一家投资公司,从而结成一个投资共同体更是民营资本团队出击的直接表示。暗度陈仓:由自己下属的多家子公司或孙公司控股或参股一家金融机构,几家下属公司的股份加起来达到控股的目的。刘氏兄弟当初与鲁冠球、卢志强竞逐民生保险的控股地位时就出演了这出大戏。起初鲁冠球并没有直接参加董事会,而是让他的继任人卢伟鼎当了民生保险的副董事长,刘永行只谋得董事一职,而刘永好却到了监事会。虽然刘氏兄弟单一出资都要落后于卢志强和鲁冠球,但却通过巧妙的出资计算,一直在巧妙地控制着局势。当筹备组要求单一股东出资不能够超过1亿元时,刘氏兄弟的出资加起来为1.1亿元,超过了最大的出资者。单刀直入:有着“资本猎手”称号的东方集团张宏伟在成功收购锦州港和新华人寿之后,又以同样的收购方式成为民生银行的大股东。2002年又闪入海通证券做起了大股东。与希望系和德隆系对金融机构的控股模式不同,张宏伟是直接通过他的东方实业参股新华人寿保险、海通证券和东方财务。对于民族证券和民生银行的参股也只是通过东方实业旗下上市公司东方集团参股。其股权结构显得明晰简单,没有德隆和新希望的隐晦曲折。借壳生蛋:在1998年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成立的光彩事业投资集团中,卢志强在泛海系则始终处于控股地位。同年10月,光彩集团成功借壳南海油业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经过前后几年的运作,卢组建了数十家泛海系和光彩系的公司。再后来,卢志强渐渐浮出水面:2000年4月,中国泛海控股参股民生银行并成为第二大股东;2001年2月参与发起民生担保;2002年作为民生保险的发起人和第一大股东;同年4月成为黄河证券第一大股东。卢志强通过泛海控股的运作,参与了全部民生金融家族的各个领域,基本完成了在金融业的布局。借尸还魂:金华信托就是当年的那只私募基金上海邦联。1999年初国家整顿信托公司时,金华信托被保留下来,但投资银行业务的被迫停止极大地限制了公司的业务拓展空间,当时公司已谈妥的配股公司有十多家,都不得不忍痛割爱。在这种情况下,邦联现任董事长徐涵江及金华信托大部分投行人员毅然加盟了上海邦联,利用上海邦联机制灵活的投资工具,通过收购法人股或国有股来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股,通过在董事会的影响为上市公司出谋划策,提供公司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咨询服务。此后,金华信托摇身一变而为金信信托。正位中定位:面对着民营资本投放给金融业的那份热情与态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易纲教授在前不久的一次谈话中表达了对民营资本所寄予的良好愿望:“假如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就在于国有经济之外长出了非国有经济,并且非国有经济成为对经济贡献和就业的主力,如果这个成功的经验能够在金融领域得到重复的话,中国的金融业一定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景。”显然,金融业改革的其中要义就是将聚集在国有金融机构身上的风险分离出去,即原来由国有金融机构一块承担风险,变成由外资、国有、民营三块共同承担。问题的关键在于,民营企业并没有做好背包袱的思想准备,理论和实际中也找不出强制民营企业担负包袱的任何理由。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急于进入金融业,有的因为看到了金融业在中国的巨大发展前景,希望在新一轮的金融业整合之时抢占先机,也有很多民营企业的进入纯粹是为了短期的套现和“圈钱”。据此,经济学家萧灼基指出:“我们很难指望民营企业的进入会对金融业的改革做出重大贡献,但可以肯定,它会对金融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贷款难是民营企业时下面临的棘手难题,扩张的冲动驱使民营企业急切寻找着融资的出路。因此,民营企业希望进入金融业后,能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搭建一个宽阔的金融平台和打造一个稳定的融资渠道。而且实践中像新希望、东方集团、德隆、复星集团等在产业链上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打造金融控股集团的口号也成为不少企业的共同心声。但有业内人士认为,按国际惯例的规定,企业家不能在自己参股的民营银行中为关联业务进行借贷。否则其内在的黑幕交易不可避免。民营银行最终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知名度,获取金融利润。任何一个体系之所以组成,在于体系的各部分有关联系数,一旦合并的话,将会节约成本,减少流通环节,从而实现整体利益的扩大。民营企业同自己参股的金融业进行关联交易,最终可能会同现在的日本一样,一旦遇到危机则会通过关联所放大的金融风险拖垮经济。“建立民间金融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民间金融而民间金融,应该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设立,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进步,为经济提供发展和服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秦池江语气中充满了严肃。同时,经济学家樊纲进一步指出:“中小银行或者说民营银行同国有大中型银行对比起来为什么会对民营企业贷款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中小银行更能了解中小企业融资的迫切性,国有大中银行则了解不清。第二点,中小银行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比较少。特别是当地某些银行,它可能对地方企业哪些是赚钱的、哪些是赔钱的特别清楚。而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是银行经营时面临的一个极大问题。第三点,国有大中银行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进行贷款时,它有一个审贷和必要的规范程序。中小企业非常零星,小额的贷款就非常麻烦,成本很大。”
本文标题:民营资本深度作业金融业doc6(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