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的影响分析-杨小文-2-20111229
石河子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的影响分析院(系):商学院统计与金融系年级:2008级专业:金融学班级:2008(1)班学号:20008175791姓名:杨小文指导教师:谢婷婷完成日期:20**年*月*日目录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的影响分析摘要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货币供给在一国的货币政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历来受到各国中央银行和货币管理当局高度重视,也是各国经济学家一直关注的重大课题。其原因皆在于货币供给是否适当会直接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货币供给过多容易引起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不足又容易引起通货紧缩。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追求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时期,讨论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之间的联系,就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货币供给经济增长物价上涨AbstractThemoneysupplyisreferstoacountryorcurrencybankingsystemintotheeconomy,creation,expansionofinvestment(orcontraction)ofmonetaryfinancialprocess.Themoneysupplyinacountry'smonetarypolicyplaysaveryimportantrole,hasalwaysbeenthecentralbanksandmonetaryauthoritiesattachgreatimportanceto,andeconomistsaroundtheworldhasbeenamajortopicofconcern.Thereasonisthatthemoneysupplyisappropriateornotwilldirectlyaffecttheeconomicdevelopmentofvariouscountries,themoneysupplytoomucheasiertocauseinflation,monetarysupplyinadequacyandeasytocausedeflation.Eitherinflationordeflationarenotconducivetothesustainablegrowthofeconomy.Inthepursuitofsustainableeconomicgrowthandbuildingaharmonioussocietyoftheperiod,discussthemoneysupplyandeconomicgrowth,pricesrisesbetweenthecontact,willhaveamore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Keywords:moneysupplyeconomicgrowthriseinprices1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年均增长9.8%,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2010年,中国GDP总量达39万亿元,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经济的增长,2009年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60.62万亿(8.88万亿美元)超过美国M2的8.5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我国1990-2009年间货币供给量复合增长率高达21.36%,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2010年1——9月份,我国广义货币余额(M2)已经达到69.64万亿元,而同期(前三季度)GDP为26.866万亿元,即央行货币超发42万亿元。伴随着货币化水平的愈加提高,低利率下的流动性泛滥和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居民可支配收入未同步增长的情况下,各种物价不约而同地频频上涨,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供给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调控手段,而货币政策的目标中主要包括了主要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等,因此对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研究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理论综述货币供给理论主要是研究货币供给量的规定性、供给渠道或程序、供给的决定因素以及中央银行的调控等问题。18世纪阿伯特·韩的信用创造说是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和思想起源。针对货币供给理论中各经济学派认定的总量决定的主体的不同,货币供给理论被分为货币外生论和货币内生论。2.1货币外生论货币外生论认为货币当局能够完全控制货币供给量,他们认为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和操作手段,而非经济运行中经济总量的变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就是从经济之外对货币供给进行控制,因此持有该理论观点的经济学家研究的货币政策的重点是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量会对经济发生那些影响。凯恩斯是典型的货币外生论者,他明确指出“要改变货币数量,则只有公开市场政策或类似办法便可办到,故已在大多数政府控制之中”。“公开市场操作不仅可以改变货币数量,而且还可以改变人们对金融当局之未来政策的预测,故可以双管齐下,影响利率”。因此凯恩斯认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不仅可以影响货币供给的数量,而且可以影响利率水平。2.3货币中性论货币中性理论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只影响经济中的价格水平,不会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中性货币的概念首先是维克塞尔提出来的。其含意是指在真实分析或静态分析中,必须消除货币的扰乱作用。维克塞尔认为,当货币利息率与自然利息率一致时,物价没有波动,经济均衡,货币对于经济就是中性的,而不发生扰乱作用。哈耶克发展建立了著名的中性货币理论,认为在货币利息率与自然利息率一致时,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经济才可保持均衡,因而货币对于经济便是中性的。哈耶克还认为货币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仅仅依靠居民储蓄也可增加生产,同样可以实现新的均衡。2.4货币内生论。货币内生论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以及公众、商业银行等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而不取决于或完全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意图。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从属或适应于货币需求。因此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持有该理论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公众通过调整货币需求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产生的影响不能确定。内生性货币思想可追溯至早期的货币名目主义者詹姆斯·斯图亚特。他在《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1767)中指出,一国经济活动水平使货币供给量与之相适应。马克思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在金属货币时代是商品和黄金的内在价值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又同流通的商品量共同决定了社会的“必要货币量”,因此也持货币内生论。2.5新发展“新观点”是托宾在1963年首次提出的,强调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同一性,以及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同一性,主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对这一理论主要贡献是英国《拉德克利夫》报告的作者、英国的格雷和肖及托宾等人,1959年的英国《拉德克利夫》报告提出的中心论点是对经济有真正影响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供给,而是包括这一货币供给的在内的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决定货币供给的不仅仅是商业银行,而且是包括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的整个金融系统;货币当局所应控制的应该是包括货币供给在内的整个社会的流动性。这一报告体现了货币内生性观点。美国经济学家格雷和肖在《金融理论中的货币》(1960)一书中,通过对原始和现代金融市场运作的比较研究,得出商业银行在货币创造过程中,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货币供给共同决定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货币统计的口径决定了货币的内生性程度的观点。托宾是当代货币内生论的著名代表者,建立了资产选择模型,并且对货币供给进行了一般均衡分析,他观点为货币当局与一般银行不可以任意创造货币和信用,信用创造受到贷款边际收益与存款边际成本相等的制约。托宾认为在现代金融制度下,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以及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这就使人们可以在广泛范围的金融资产之间进行资产选择组合。货币供给与其它金融资产供给一样,决定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本身,货币供给受到货币需求的制约而内生。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3.1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菲利普斯在1958描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负相关关系,提出了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存在矛盾,增加货币供给量刺激社会总需求会促定经济增长,但也会引起物价水平上涨。Friedman和Schartz(1963)对名义货币存量与实际产出之间的统计分析发现,两者存在正向关系,并且名义货币存量的变化领先于实际产出的变化,表明货币供给量与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哈耶克(1976)特别强调货币扰乱经济的作用,认为货币是引起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强调货币对经济的破坏作用,从而否定货币的积极作用。Kormendi和Meguire(1984)通过对50个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产出不会产生长期的影响。McCandless和Weber(1995)在通过对110个国家近30年的产出增长率、平均通胀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得出长期来看产出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没有相关性。Woodford(2002)对稳定利率的目标进行了研究。L.Svensson(2005)对未来高物价水平目标进行了研究等。。早期的经济学家大都持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只会等幅度的引起物价变动,对产出不具有作用。20世纪50年代后多数供给理论及实证都认为货币供给的增长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但对产出的影响有所争议。3.1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我国学者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研究成果颇多。方春树和聂卫平(1994)通过实证得出货币是重要的,向经济体系中注入适量的货币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形成和完善,货币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将有所减弱。易纲(1996)通过考察改革前后不同时期货币与收入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1953—1978年间广义货币M2对国民收入不存在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而在改革期间(1978一1991)货币供给对经济活动有影响。曾令华(2002)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名义经济增长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实际经济增长率也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增加。杨建明(2005)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86-2001间的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广义货币供应量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任立民(2009)通过建立VEC模型,分析得到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三者存在协整关系,而且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表明货币供给量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定作用,物价对货币供应反应也比较敏感。傅伟力(2010)通过M0、M1、M2对CPI、PPI的回归系数比较,得到我国物价水平主要受M2的影响。观点较多的是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短期有促定作用,而长期是中性的,选择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人们银行也应该果断调控货币供给,以稳定物价,来减缓通货膨胀压力。由于各人选择指标及计量模型等不同,所以观点不一,但都根据我国国情及现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4我国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物价上涨的实证分析4.1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根据可行性及数据处理上的方便,本文选取了1985-2010年间的历史GDP、广义货币供给量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数据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所有实证检验均采用Eviews6.0软件运算。(1)货币供给:一般用广义货币供给量M2表示(2)经济增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指数表示(3)物价上涨用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CPI指数表示三者增长率分别表示为RM2、RGDP、RCPI表示,经计算而得增长率数据如下表:年份RM2RGDPRCPI198517.0713.59.3198629.288.86.5198723.9611.67.3198821.2411.318.8198918.324.118199027.993.83.1199126.529.23.4199231.2814.26.4199337.311414.7199434.5313.124.119
本文标题: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的影响分析-杨小文-2-2011122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2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