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战略管理案例及答案02-EGO365的小店大整合
羂肃蒁蕿蚁袅莇薈螄肁芃薇袆袄腿蚆薆聿肅蚅蚈袂莄蚄袀肇莀蚄羃羀芆蚃蚂膆膂蚂螄罿蒀蚁袇膄莆蚀罿羇节蝿虿膂膈莆螁羅肄莅羃膁蒃莄蚃肃荿莃螅艿芅莂袈肂膁莂羀袅蒀莁蚀肀莅蒀螂袃芁葿袄肈膇蒈薄袁膃蒇螆膇蒂蒆袈罿莈蒆羁膅芄蒅蚀羈膀蒄螃膃肆薃袅羆莅薂薅膁芁薁蚇羄芇薀衿芀膃薀羂肃蒁蕿蚁袅莇薈螄肁芃薇袆袄腿蚆薆聿肅蚅蚈袂莄蚄袀肇莀蚄羃羀芆蚃蚂膆膂蚂螄罿蒀蚁袇膄莆蚀罿羇节蝿虿膂膈莆螁羅肄莅羃膁蒃莄蚃肃荿莃螅艿芅莂袈肂膁莂羀袅蒀莁蚀肀莅蒀螂袃芁葿袄肈膇蒈薄袁膃蒇螆膇蒂蒆袈罿莈蒆羁膅芄蒅蚀羈膀蒄螃膃肆薃袅羆莅薂薅膁芁薁蚇羄芇薀衿芀膃薀羂肃蒁蕿蚁袅莇薈螄肁芃薇袆袄腿蚆薆聿肅蚅蚈袂莄蚄袀肇莀蚄羃羀芆蚃蚂膆膂蚂螄罿蒀蚁袇膄莆蚀罿羇节蝿虿膂膈莆螁羅肄莅羃膁蒃莄蚃肃荿莃螅艿芅莂袈肂膁莂羀袅蒀莁蚀肀莅蒀螂袃芁葿袄肈膇蒈薄袁膃蒇螆膇蒂蒆袈罿莈蒆羁膅芄蒅蚀羈膀蒄螃膃肆薃袅羆莅薂薅膁芁薁蚇羄芇薀衿芀膃薀羂肃蒁蕿蚁袅莇薈螄肁芃薇袆袄腿蚆薆聿肅蚅蚈袂莄蚄袀肇莀蚄羃羀芆蚃蚂膆膂蚂螄罿蒀蚁袇膄莆蚀罿羇节蝿虿膂膈莆螁羅肄莅羃膁蒃莄蚃肃荿莃螅“EGO365”的“小店大整合”1(一)“EGO365”的发展历程上海富尔网络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尔公司)旗下的“EGO365”,是上海市颇具代表性的B2C电子商务网站之一。上海富尔网络销售公司的大股东上海烟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烟糖集团),是上海市老牌食品流通企业,尤其在食品批发行业拥有相当强大的实力,2001年集团销售超过100亿元人民币。集团旗下包括综合性批发公司,为上海市联华、华联等八大超市提供配送服务;也拥有从事零售业态的上市公司。1998年12月28日,烟糖集团和旗下上市公司B共同投入800万元资金,出资成立了“上海富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中集团的股权为82%。富尔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从事电话无店铺销售,将电话销售和集团的其他批发、零售网络联结在一起,共同打造、丰富集团的终端网络。从1998年到2001年期间,电子商务及相关业态历经巨变,富尔公司的经营活动和发展目标也随之调整,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8年12月28日公司开业时起,以电话销售为主的无店铺销售;第二阶段为2000年4月8日易购网站开通后,正式进军互联网,以B2C模式销售食品、日用品;第三个阶段则始自2001年初,开始尝试“小店大整合”的“大B”2“小B”商务模式。1998年,以桶装水起家的上海梅林正广和在电话销售基础上过渡到B2C电子商务模式,受到广泛好评、以及股市的追捧。当时在各种电子商务模式蔚为大观的形势下,烟糖集团决定先从电话营销切入,遂有“上海富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之诞生。当时公司的结构非常简单,只有三部一室:财务部、市场部、综合管理部和总经理室,人员大多来自上海烟糖集团和B公司的下岗职工。客户服务中心只有5部电话,十个接线小姐,分两班工作。开业之初的产品品种很少,仅300个左右。运作方面则主要借助总公司支持,采取“零库存”操作,即依附于总部附近的上海捷强第116号配销总汇,作为富尔公司的“临时仓库”。1999年到2000年是国内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一年,2000年初,上海商业委员会提出发展网络销售的商业规划。2000年4月8日,作为上海商业系统的第一家电子商务网站,”EGO365”网站正式开通,属于比较典型B2C商务模式。2000年5月8日,“上海富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海富尔网络销售公司”。8月15日,易购和Chinapay合作开通网上支付。9月份,84365特别服务号正式开通,电话接入线路由之前的8条增加到150条。此外,2000年7月,上海烟糖集团和B公司等比例扩股,易购的注册资金从800万元增加到4000万元,进一步解决了富尔的资金困境。1案例整理、分析:王琴在业务拓展方面,富尔公司主要从两条主线进行。一方面组织系列的宣传活动,以及免费赠送的产品目录,不断开发客户,促进销售。但由于个人用户订购量非常有限,而且客户群体很不稳定,开拓成本居高不下,远不能实现公司盈利;另一方面,针对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推出团体采购服务。为此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团购业务销售部,每逢入夏、元旦、春节等时节,为一些大的企事业的采购日用品、食品等福利劳保,提供“送货到底”服务,即根据公司提供的职工地址名单,免费为职工送“福”上门。团购部很快迎来了一批客户,如上海巴士公司、上海强生出租公司、财政局、税务局、审计局、工商银行等。2000年底,富尔公司提出了“小店大整合”计划,对上海市场零散的便民店、烟杂店、夫妻老婆店进行整合,凭借易购已经形成的采购平台和配送体系,为他们实施统一招牌、规范服务、统一供货、协调管理等服务。该计划得到了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初步肯定。2000年12月,为了配合公司战略调整需要,公司调整内部结构,成立了物流部、客户服务部、销售部等七个业务部门。销售部又分为销售一部和销售二部,分别负责团购和小店业务的开发。2001年4月,富尔公司向上海市商业委员会正式提交了“小店大整合”报告,报告中提出“开展‘易购超便利’计划,选择一些符合一定条件的小烟杂店,由易购提供统一的店招、配货和管理。”由此,“既可以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规范市场,也可以维护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这份报告很快得到上海市政府的批复。于是,公司快速成立了80多人的业务组,负责“小店大整合”开发工作,加盟店从此统一命名为“易购超便利”。2001年7月,富尔公司呼叫中心特别成立了“呼出业务组”,由接线小姐主动打电话向小店老板询问订货,代替业务员的主动上门服务。这项业务被称为易购的“小B2B业务”。而负责开发工作的业务人员则不必考虑具体销售问题,从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易购超便利”加盟的开拓。从易购超便利体系的第一个加盟者——位于重庆北路的杂货店开始,到2002年10月,这样的小店已经开张了超过1200家;预计年底将达到1500家。“易购超便利”项目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并将成为富尔公司业务架构中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二)“小店大整合”的战略缘由及市场背景1、对电子商务的务实性反思“小店大整合”作为富尔公司的企业发展战略,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明确的,尤其根源于对电子商务的务实性反思。“EGO365”自开通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推广活动,如投放车体广告,投放DM宣传单、在媒体上进行软新闻宣传,等等。但很快公司就发现,网上订单的数量屈指可数。网络开通后的两个多月中,其一天的网上订单最多也不过一二十张,即使到目前,网络已经运营了一年多,而通过网络实现的订单也平均不足100张/天,每张订单的最低起送价为50元,实现的平均销售额为80--100元,那么,一天通过网络实现的总销售额仅仅为几千元。一年也不过几百万元。也就是说,在目前情况下,真正在网上实现的销售相当有限。根据统计,在富尔公司接到的订单中通过网络和电话的比例是15:85,则总计下来每年的总营业额可达数千万元,但因商品售价低,运作成本高,还是远远无法实现公司预定的销售、盈利目标。而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把公司扩张希望寄托于资本市场的方案,已经明显不现实了。在此情形下,富尔公司对电子商务的B2C模式有了更加务实的反思,并做出“纯粹的网络销售在短期内将难以大规模扩张”的判断。其依据包括:1.居民的网上购物面临很多限制因素:如上网的方便性、上网成本、配送等候时间、购买习惯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上购物的热情。2.富尔公司的网上商品以日用百货、食品等为主,也就是传统超市所提供的产品。但上海是一个零售业高度发达的城市,大卖场、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等已经形成了遍及全市、层次分明的零售网,这些零售业态贴近居民区、覆盖面很广,为居民购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3.一些本地零售连锁企业如华联、联华等,也在遍布全市的超市门店基础上,延伸出电子商务形式,提供更加便捷的送货上门服务。因而与传统商业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相比,纯粹的网上超市似乎并不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4.网上销售的成本居高不下。价格(成本)优势曾被视为电子商务较之传统商业最大优势之一,但在实践活动中,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建设期中,其成本优势根本无法实现。①昂贵的固定资产和设备投资。为了构建电子商务运作平台,首先需要大量的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投资。富尔公司为了启动网上营销业务,共投入了上千万元,其中软硬件投资近700万元,主要为了建立其呼叫中心、以及公司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此外还有人员的培训、组织内容的调整等,成本总额相对较高。②运营成本。首先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成本。EGO365”购入了美国朗讯公司的CALLCENTER系统、甲骨文公司的数据库系统,这些系统随着公司规模和业务量的扩大需要不断改进和二次开发,每年的维护费和培训费用相当昂贵。其次是配送成本。EGO365目前采用了三种配送方式,一是在市区各区建立了配送网站;第二种是与第三方进行联合配送,驾驶员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人,跟车的配送员仍然是富尔员工;第三种方式是完全借助第三方物流,“EGO365”把原有的配送网站、设备等出租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并向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统一的、以“EGO365”为标志的服装,车辆、人员等完全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安排。目前这三种方式分别占到50%、30%、20%。还有促销成本以及不可预测成本。为了吸引客户,富尔每月印刷并发送大量的目录清单,该费用也非常高。其实这方面富尔的成本支出并不比传统商业企业少。此外,在运输过程中还会遇到损耗、延误所造成的成本上升。富尔公司在拓展B2C业务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难题,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大的共性。eToy倒闭、Amazon持续亏损,已经引发了人们对B2C业务的再思考,B2C模式究竟该如何发展?它的盈利空间在哪里?在短期内,从事B2C业务的电子商务公司如何生存?在成本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富尔公司也在不断进行反思,并试图能够结合上海特点,拓展适合于自身的、新的发展空间。2000年公司在电话订购及团购业务方面的开拓,即是迫于目前的竞争压力而进行的调整。但是这两种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公司销售额,但它只是即有市场份额的重新分割,即争取竞争对手的客户,它随着竞争对手优惠措施的出台而很快地趋向于薄利。这无法实现富尔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的目标。2、“小店大整合”面临的市场背景2000年底,富尔公司提出了“小店大整合”计划,决定对上海的烟杂零售店进行整合。“小店大整合”从某种意义上可被看作一种连锁加盟的尝试。上海历来是零售业激烈竞争的市场,尤其近年在零售连锁业方面,扮演了全国领头羊的角色。根据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的统计,从1995年以来,我国消费品零售连锁业每年的增长率都在40%以上,连锁业已经步入稳步发展阶段。2001年排名前20名的连锁企业销售总额比2000年增长43%,大大高于同期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10.1%的增长率。连锁店铺数量比2000年增长46.7%,比2001年上半年的增长速度提高了4.1个百分点。上海联华超市公司以140.6亿元销售额、1225家店铺的业绩,再度名列全国首位,销售额和店铺数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26.3%和29%。上海华联超市公司、北京华联超市公司分别以销售额85亿元和80亿元的业绩,名列第二、三名。从连锁业的地域发展来看,前20名企业中总部设在上海的有7家,北京、江苏各有4家,广东2家,天津、山东、湖北各有1家。2上述资料也反映了上海在全国零售格局中的地位。上海的连锁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至2000年底,上海拥有各类连锁店4460个,年销售额41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8%,其中,超市、大卖场等连锁店仍处于主导地位,年销售额334.5亿元,占连锁商业的81.6%。全市有一定影响的连锁超市被归并到8家,其中又以联华、华联和农工商为首,各拥有门店950个、682个和146个。此外,自95年以来,以“可的”“联华”“良友”等为代表的便利店的发展速度加快,至2000年底,全市便利店总量达到1109个,年销售额17.2亿元,同比增长75.8%。联华、可的、良友的连锁店分别达到376个、280个和286个。近年来,便利店逐步成为竞争热点,很多连锁企业纷纷进入该市场
本文标题:战略管理案例及答案02-EGO365的小店大整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3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