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我国税收制度的变化及经济影响分析
我国税收制度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国贸一班张静蕊20102310126张文静20102310127姚怡琨20102310123舒瑞20102310115我国税收制度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率的调节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政策手段。一个良好的税收制度应当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宏观调控能力不断提高,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相对宽松的环境。税收制度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国经济发展以良好的空间,形成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的良性机制。我国税收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资本投入的影响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资本形成、自然资源、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等。其中,由储蓄水平决定的资本形成能力在制约经济增长方面起决定性作用。有效的资本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税收制度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在我国,按投资活动的主体划分,投资包括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投资和民间投资三种类型。政府投资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主要受财政支出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国有企业的投资由于国有企业的内在的低效率特征,使得其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经济增长”的内涵。由于国家依赖于国有企业的税收收入,因而国家首先要保证的是国有企业的生存,而国有企业也会预期到国家的这种“担保”。因此,这时的投资不仅不能形成国民经济的有效投资,而且会“挤占”国民经济资源,使“投资”流向低效率的领域。民间投资,是指政府和国有经济以外的法人组织和自然人的投资行为和投资结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民间投资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税收政策在促进民间开放性投资行为中具有投资行为上的主导支配作用,同时抑制了民间盲从性投资行为,对民间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二、对消费的影响在刺激消费方面,我国在近两年也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但主要是财政支出和信贷方面的政策措施。如在财政支出方面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收入。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采取提高中低收入阶层三条保障线的水平,增加国家公务员工资水平等政策措施,对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需求起到了明显效果。在税收方面主要是开征利息税,来促使个人将储蓄转为消费。由于我国在消费方面的税收政策还未实质性启动,从长远考虑,可进一步采取的积极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征社会保障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居民的生活有切实的保障;通过税收优惠,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调整消费税、营业税税目,取消或降低部分消费品征收的消费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把汽车和住房培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为此需要清理阻碍汽车、住房消费的不合理政策。在税费政策方面,要在现有减税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各种收费,降低税费负担,解决住宅造价和汽车售价过高的问题;完善个人所得税,开征财产税、遗产税等税种。三、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方面,既要将个人的收入由政府决定改为市场决定,又要对个人的收入进行政府调节。个人收入由市场决定,主要是提高市场对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个人收入的政府调节,主要是保障个人基本生活的收入来源,缩小个人收入差距,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我国政府在个人收入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也要注意运用税收手段来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主要是运用个人所得税手段。通过设置免征额使低收入者免于缴税,而高收入者缴税;通过设置累进税率,税率随个人收入增加而爬级,随个人收入增加,不但纳税绝对额上升,而且相对比例上升,从而使个人之间税后收入差距相对于税前收入差距缩小,起到了一定的收入调节作用。但由于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较低,进入个人所得税纳税范围的人数比例也相对较低,从而使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从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税收调节方面可考虑从建立社会保障税,完善个人所得税,以选择性商品税作为促进个人收入公平分配的补充手段三方面着手。税收制度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应重视税收制度的改革。目前,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主要是经过1994年的税制改革以及随后进行的税收征管改革后形成的。1994年的税制改革是建国以来最重要、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是新中国税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目前我国税收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现行的税制极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也不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需要,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以及税制方面不完备、不规范、不严密造成的漏洞。税制改革迫在眉睫,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对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12字原则。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税收政策不统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其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现行税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原则,最突出的问题是,不同所有制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别性、歧视性、区域性税收政策,直接导致税负不尽公平。现行税制内外资企业税法不统一,外资企业享受“超国民待遇”,造成纳税人的税负失衡。内外资企业实行两套税法,不利于市场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不利于与国际税制接轨。(二)重复征税。现行税制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影响国内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不利于扩大投资和推进技术进步。如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对企业购进固定资产中所含税金不予抵扣,对资本品造成了重复征税。(三)税收优惠过多过滥。现行税制优惠政策偏多,政策目标之间缺乏协调,特别是地方自行出台的优惠政策,既影响收入,又造成不公平竞争,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现行优惠政策多属行业性或区域性优惠,如对经济特区的优惠、西部大开发的优惠、基础能源建设项目的优惠等等,而产业性优惠政策很少,与国家宏观的产业结构调整缺乏有效配合。(四)税收管理权高度集中于中央,事权与财权脱离。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初衷,是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财权,一级政府有一级的事权,有一级的收入。但是现在除了将屠宰税和筵席税两个税种的管理权下放地方外,其他各税种包括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等,其立法权、税法解释权、税种的开征和停征权、税目税率的调整权、减免税权等依然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只有执行权和制定补充规定的权力。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资源分布等存在着区域差别,这种管理体制既不符合分税制的基本原则,又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国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需要按照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巩固已有税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税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税收的组织收入和调节经济的功能。第一,应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应按照扩大税基、降低税率的原则,减轻内资企业的税负,取消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促使实际税负与名义税负趋于一致。第二,逐步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完善消费税,适当调整部分产品税率和级距,将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将部分非最终消费品调出征税范围。在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改革农业税制,降低农民总体负担水平,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其他税制。第三,改革出口退税制度,研究解决欠退税问题的办法,健全退税机制。第四,在逐步健全房地产税制的同时,逐步降低地方参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享的比例,同时提高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比例。另外还需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配套跟进,以保障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转为中央税后地方政府行使事权的财力所需。更好地避免地方政府对中央税收征管过程中的行政干预,更为有效地健全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税制改革涉及各方面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需要政府进行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周密部署,谨慎决策。不宜采取整体推进的方式,而应循序渐进,把握时机,做到成熟一个出台一个,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和社会不必要的震荡影响。当前资本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税收聚财与调控的功能使它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工具,我们需要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个政策体系中去研究与设计税收制度,使我国经济取得更好的发展。
本文标题:我国税收制度的变化及经济影响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32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