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浅析武汉市金融业的发展
浅析武汉市金融业发展武汉市概况:•武汉市,简称汉,湖北省省会,是一座现代化滨江国际性港口城市。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国家重要的科技、信息、产业、通信中心。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武汉的经济发展状况:•武汉是华中地区乃至中国内陆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光电、信息、医药、食品、化工、汽车等产业。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故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但自1980年代以来,武汉的发展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抛在了身后。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迅速转变,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武汉市政府开始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城市面貌大为改善。20世纪90年代,武汉建立了位于蔡甸区沌口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昌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汉口东西湖的吴家山台商投资区,以及位于新洲阳逻的阳逻开发区。中国三大钢铁集团公司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位于武汉;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之一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位于武汉。武汉市的经济基础和实力远远超过中部地区的其他城市。经国家统计局核实,2012年武汉完成GDP8003.82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9名,是长江沿线城市带上第三大经济体,工业产值仅次于上海市和重庆主城区,高于南京市,人均GDP超1万美元。2012年,武汉GDP突破8000亿(1284.37亿美元),名义增长超过18%。官方预计2013年将突破万亿。武汉市金融业发展的经济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及较好的经济基础,抢抓机遇,全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全国、全省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增强。同时经济发展规模的提高与结构的优化调整,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与方向。武汉市金融业发展良好:•1.组织体系不断完善。•2.金融经济总量不断扩张。•3.存货规模迅速扩大。•4.经营业绩不断提高。1.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截止2010年末,我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461个。其中,银行金融机构25个,保险机构109个,证券机构112个,其他金融单位71个,私募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35个,融资性担保公司91个,小额贷款公司18个。在银行金融机构中,股份制银行10个、政策性银行3个、国有商业银行4个、外资银行5个、地方银行2个、村镇银行1个。在证券机构中,证券公司总部2个,期货公司总部3个。在保险机构中,总部1个。另外,还有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19家金融机构在汉兴建或拟筹建信用卡中心、客服中心、灾备中心等后台服务总部。我市已初步形成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租赁、基金等各业并举,中外机构并存、功能较为完备、运行较为稳健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2.存贷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10年末,我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930.7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8%,增幅高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093.71亿元,增长20.7%,高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当年各项存款增量2169.14亿元,比上年多增87.59亿元;各项贷款新增量1558.39亿元,相当于五年前各项贷款余额的一半。3.经营业绩不断提高。•2010年,我市金融业实现营业收入975.24亿元,比上年增长73.7%;实现营业利润227.23亿元,增长37.2%。银行业主导作用突出。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占全部金融业的比重分别在70%和80%以上。保险业快速发展。实现保费收入166.23亿元,增长35.3%;保险密度(人均保险费额)达到19.9元,比上年提高5.2元。证券业势头强劲。我市在境内外上市公司53家,共计融资172.26亿元,比上年增长近1倍;证券化率(股市总市值与GDP的比值)为50.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证券市场深度(证券交易金额与GDP比值)3.7倍,高出全国1.1倍。武汉市金融业在湖北及相关城市的地位与作用•1.在全省龙头带动作用显著。•2.在中部地区规模位次居首。•3.在副省级城市总量排位居前。1.在全省龙头带动作用显著。•2010年,我市金融业增加值347.12亿元,占全省的65.5%,比上年提高4.4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占全省的50.2%,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当年新增额占53.0%,提高2.2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占62.1%,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当年新增额占60.2%,提高2.6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占全省的33.2%,提高0.2个百分点。证券交易额占全省比重达67.6%。2.在中部地区规模位次居首。•2010年,我市金融业增加值是南昌的2.97倍,合肥的2.3倍,长沙、太原的1.95倍,郑州的1.46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是南昌的2.60倍、合肥的2.38倍、长沙的1.70倍、太原的1.56倍和郑州的1.36倍。各项贷款余额是南昌的2.59倍、合肥的2.09倍、太原的1.77倍、郑州的1.58倍和长沙的1.43倍。从当年存贷款新增量看,我市金融规模不仅位居中部省会城市之首,而且接近甚至高出中部各省的水平。其中,存款新增量为江西的85.1%,湖南的83.3%,山西的75.3%,安徽的70.9%,河南的53.5%;贷款增量为江西的1.11倍,山西的85.8%,湖南的80.6%,河南的72.8%,安徽的72.1%。3.在副省级城市总量排位居前。•2010年,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居6位,在我市之前的只有广州23953.96亿元,深圳21937.89亿元,杭州17084.35亿元,成都15444.00亿元,南京12887.43亿元。我市本外币贷款余额居7位,排我市之前的是深圳16808.12亿元,广州16284.31亿元,杭州15078.73亿元,成都12417.00亿元,南京10915.34亿元,宁波9414.20亿元。我市保费收入居6位,排我市之前的是广州420.40亿元,深圳361.49亿元,成都299.40亿元,杭州202.94亿元,南京191.30亿元。金融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1.从直接贡献看,金融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2.从间接贡献看,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3.从相关分析看,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1.从直接贡献看,金融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金融业占GDP比重已由2005年的3.9%提升到2010年的6.3%,上升了2.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4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定提高,名义贡献率已由2005年的4.5%提升到2010年的6.1%,上升了1.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金融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由2005年的7.9%上升到12.3%,上升4.4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7个百分点,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撑。2.从间接贡献看,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命脉,2005至2010年,我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由3170.88亿元提高到9093.71亿元,增长了1.87倍。信贷投放持续向基础设施、制造业等行业倾斜,有力推动了各行业各领域发展。特别在推动全民创业方面,投放力度不断加大。截止2010年末,对小企业贷款余额达942.38亿元,其中,当年251.23亿元,比上年多投放119.43亿元,增长1.45倍,大大高出全省平均30%的投放增幅。再从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占GDP比值看,2010年为3.6倍,比1990年提高了1.5倍,比2005年提高0.4倍,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显示金融业对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3.从相关分析看,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在当前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下,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贷资金投入的推动。在“十五”时期,即2001年—2005年间,贷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明显,贷款每增加1个单位,推动GDP增加0.576个单位;而在“十一五”时期,即2006年—2010年间,贷款每增加1个单位,推动GDP增加0.399个单位。“十一五”时期我市贷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有所下降,主要受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贷款增长较快的影响。这些项目建设的特点是周期长、占用资金期限长,其配套支撑的多是中长期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等。仅2010年我市中长期贷款就新增了1442.6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92.6%。武汉市金融业存在的问题•1.金融业发展规模不大。•2.金融机构的聚合度和层次较低。•3.金融深化程度不高。•4.金融业产出质量不高。•5.从金融行业内部看,证券业规模较小。•目前,武汉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处于中间位次,显然与区域金融中心要求不相符,而与金融业影响力和作用度最大的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差距明显。同时金融机构体系中大部分是分支机构,全国性、区域性总部机构数量有限,这与武汉中心城市地位不相称。这几年武汉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占GDP比重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相关城市比,仍然不高。2010年,武汉市金融业增加量占GDP比重6.3%,排19个城市11位;从金融机构存贷比看,武汉市83.2%,排19个城市7位。2010年,全市证券机构单位占全市金融业的比重仅为24.5%,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占全部金融业的比重不到9%。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仍需加快步伐•近几年,我市金融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需加快步伐。•一方面,要努力扩大金融规模。•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金融效率。1.要努力扩大金融规模。•一是总部不多。目前,除了3个地方银行外,没有一个全国性银行总部。保险公司总部仅有合众人寿1个。证券机构总部仅有长江证券、天风证券、长江期货公司、美尔雅期货公司、湘财祈年期货公司等5个,而深圳的金融总部达78个。•二是存贷款规模不大。存款余额不到广州、深圳的一半,只有杭州的64%;贷款余额分别占深圳、广州和杭州的54.1%、55.8%和60.3%。•三是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高。我市为6.3%,在15城市排9位,最高深圳13.5%,其次杭州10.2%。•四是融资功能不强,我市上市公司融资额不到深圳的四分之一。•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必须把扩大规模作为首要工作来抓,采取措施,大量引进机构,加快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聚集程度和层次,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不断做大做强我市金融规模。2.要努力提高金融效率。•一是存贷比不高,我市为83.2%,而宁波高达96.5%,济南、长春均在90%以上,杭州、南京分别为88.3%和84.7%。中部的长沙、合肥、南昌分别为98.8%、94.8%、83.5%。表明我市资金外流情况还比较突出。•二是贷款产出率不高,从GDP占贷款余额比值看,我市为60.7%,青岛为89.0%、哈尔滨85.8%、沈阳82.7%、大连75.7%、长春72.1%、广州65.1%。在中部,长沙71.6%、郑州69.4%、南昌62.9%、合肥62.1%。•三是贷款对经济增长的时滞较长。根据近36个月贷款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回归性分析,通过显著性检验,二者的时滞为9个月,这与先进地区经济增长滞后贷款增长6—8个月的时间相比,我市资金利用效率不高。•提高金融运行质量,必须充分利用好现有资金资源,减少资金外流,使资金最大化服务经济发展。同时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监督,不断提高贷款使用效率,尤其要将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贷款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提高效用。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策略:•1.从武汉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来看,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抓住中部崛起的大好时机,综合运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逐步开放市场的承诺,适时调整武汉产业、金融发展策略,重新定位武汉在中部发展中的区位政策取向,建立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农业和基础212业为支撑,金融业、运输业、信息业为
本文标题:浅析武汉市金融业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