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浅议IRB法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构建
浅议IRB法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构建作者:单俊,SHANJun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浙江,杭州,310018刊名:生态经济英文刊名:ECOLOGICALECONOMY年,卷(期):2010,(6)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2条)1.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20032.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2004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姜海军.惠晓峰.李雪松IRB法在防范商业银行未预期风险中的作用分析-海南金融2006,(8)IBR法对信用风险未预期损失监管资本要求,按照公司、主权、银行、零售和股权类别分别规定了具体的计量方法,内部法计量未预期损失的资本要求和资本充足率的关键有两个:一是风险因素.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银行可以根据自己估计的风险因素计量资本要求,这反映了内部法的进步性.二是风险权重函数.与内部法的通用计量模型相比,随着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银行内部资产组合计量模型会逐步取代内部法的通用模型,这反映了内部法的过渡性.2.学位论文胡月明新资本协议框架下信用风险IRB法对于违约概率(PD)的测算——我国银行的现实选择及案例说明2006选题背景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推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来,如何加快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以便早日与这一国际金融界普遍认同的国际标准接轨,就成了我国银行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内部评级法,无疑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的主流模式。本文尝试通过对新资本协议框架下信用风险IRB法对于核心指标PD的测算要求及度量模型的阐述与分析,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IRB法下建立PD模型所应采取的现实选择之相关建议,并以一个实际研究案例以模型预测效力的结果证明了此选择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与逻辑架构本文在第一章首先介绍了违约概率的理论含义和数学含义,以及其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三章中,我们运用规范研究方法,通过对新资本协议框架下信用风险IRB法对PD的测算要求及相关度量模型的阐述与分析,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IRB法下建立PD模型所应采取的现实选择之相关建议。具体的,第二章我们分不同敞口讨论了新资本协议框架下信用风险IRB法对于PD测算的要求以及在实践中用于PD测算的模型或方法。第三章我们介绍了国外同业在进行PD测算时所采用的几个著名模型的原理及其特点。第四章我们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从理论上提出了其建立IRB法下PD测算模型的现实选择之建议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在第五章,我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以一个零售敞口下建立行为评分模型的实际案例展示了第四章中所提建议的可行性。主要观点及结论一、PD是新资本协议IRB法下度量信用风险的核心指标。1、PD的准确测度是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首要条件。2、PD的准确测度是衡量不同评级体系优劣的重要依据。3、PD的准确测度是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素质的重要动力。二、在新资本协议框架下运用IRB法进行信用风险的度量,我们不能抱着简单的“拿来主义”的想法,而是应该结合我国银行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金融环境建立相应的PD测算模型。1、零售暴露下我们可以考虑采用风险评分模型进行PD的测算。2、交易账户上股权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遵守市场风险资本规则,这也是新资本协议中指定的测算方法。3、对于交易帐户外的股权暴露,银行应考虑采用市场法下的简单风险权重法计算资本要求。这里不涉及到PD的测算问题,直接采用新协议中规定的风险权重。4、公司、银行和主权暴露下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基于统计学方法的模型。三、我们在IRB法下进行PD测算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1、注意加强对企业财务欺诈识别技术的研究,提高PD预测值的准确性。2、注意加强对企业行为特征的研究,探寻PD预测的关键变量。3、结合新资本协议的违约参考定义,对客户违约的概念进行合理界定。4、加强信息系统建设,重视数据积累工作。5、统一PD模型建立工作中的技术规范,对风险进行准确度量。6、对PD预测模型进行有效维护,确保对模型表现的定期监控。四、以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数据积累条件,建立此类基于统计学方法的模型对客户的违约概率进行预测,是完全可行的,其模型预测效力也能够满足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控制的需要。创新与不足本文的创新之处是:采用实证的方法以模型预测效力的结果证明了在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数据积累条件下,建立基于统计学方法的行为评分模型进行零售暴露下的PD测算,其模型预测效力是令人满意的。并且在模型建立中,除了运用传统的logistic回归的方法之外,还尝试建立了基于改进BP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发现在本案例的研究框架下,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其PD预测效力是优于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本文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数据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案例中模型的鲁棒性进行检验,并且无法验证运用主成分法(或因子分析法)处理变量冗余信息对于改善模型表现的价值。3.期刊论文田永强.TianYong-qiangIRB法及农发行风险管理借鉴-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1)以内部评级法(IRB)为核心内容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已于2004年6月26日正式颁布,并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开始实施.在新协议的推动下,目前国内外大多数银行都在积极研究开发IRB法,力争在2006年达标.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积极引入和借鉴IRB法,对于农发行加强信贷管理、有效防范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4.学位论文汪办兴中国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改进研究——基于“新资本协议”的视角2007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全面风险补偿管理的整体模型和在风险与资本双重约束下的经营转型问题。新协议的IRB法事实上隐含了要求银行的预期损失(EL)必须计入经营成本,并通过风险定价和风险损失准备金弥补EL,银行承担的非预期损失(UL)需要通过资本金弥补,许多国家还建立了对风险进行间接补偿的存款保险制度。我国利率管制的逐步放松和市场化,银行自主定价的空间增强使风险定价机制有了现实操作平台;但在经济市场化和银行客户竞争程度不断提升的现实中,银行风险定价的风险补偿效果有限;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机制存在着股权资本在信用资产定价中作用缺失的缺陷,银行也缺乏风险定价能力或不足。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提取的损失准备金只考虑了防范贷款的EL,未考虑计提操作风险的EL,且未用精确的计量模型来计量应提额度。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确定方法简单化。我国商业银行首先应进行风险定价和计提损失准备金以补偿EL,其次准确计量风险资本以补偿UL,以及将由政府提供的隐含的存款保险制度转变为建立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并应根据银行的资本配置与破产概率来确定存款保险费率。同时,我国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约束不足的传统经营模式必须进行经营转型,其目标是要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其方向和有效途径是通过引入风险调整绩效考核和资本配置的基本理念,逐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业务经营模式。银行为实施全面风险补偿管理,应准确计量风险。本文研究了符合新协议要求的我国银行业信用、市场和操作三大风险的计量模型选择与改进方向。IRB法体现了现代信用风险模型的组合管理思想,违约概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是IRB法计量信用风险资本要求的关键要素:由于信用组合具有风险分散效应,在此层面上还必须考虑违约相关性或资产集中度(R)。银行需获得以上风险要素估计值,计算信用风险的EL与UL并相应提取信用风险损失准备金与转换为监管资本要求。本文利用我国某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数据,引入了企业非财务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等变量,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包括企业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和经济环境因素在内的有助于银行识别企业信用风险并确定PD的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违约评估模型;对样本贷款的LGD进行统计分析并确定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排序,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LGD的因素依次是企业的信用等级、贷款担保方式和行业;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的信用风险资本计量模型应考虑违约相关性,通过实证发现,基于证券市场数据和Copula函数的信用组合违约相关性和联合违约概率的估计,其估计结果较为合理、有效,符合新协议风险管理理念,可以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尝试使用。现代信用风险模型都是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与适用性,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贷款风险度”方法低估了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简单化,主观性较强;无严格的理论基础,其科学性和准确性没有很强的说服力;缺乏贷款组合风险管理功能;评估结果不全面,且呈现静态性和波动性。根据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CreditMetrics模型可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基于IRB法的信用风险基础模型。我国商业银行在IRB体系建设中的模型风险主要表现为由于转轨经济特点导致的模型设计理念、假设前提等适用性问题、模型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参数选择等问题以及模型的使用环境变化等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在建模同时应及早准备对评级体系、评级流程和所有参数估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评估,本文提出的CAP与AR相结合的模型精度定量模型验证方法相对较为适合我国银行业实际且较为简易。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更多的表现为政策性风险,还缺乏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的手段。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主要形式是利率波动引起的短期内净利息收入损失的风险,主要风险来源包含基差风险、重新定价风险和收益率曲线风险。新协议延续并完善了补充协议提出的市场风险计量的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IMM)。标准法是一种根据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外汇风险、商品风险分别计算其资本要求再汇总得出总体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的方法;IMM法是基于风险值VaR统计模型方法,IMM法具有更高的风险敏感性,VaR的计算建立在资产组合与风险分散的基础上,并司使资本要求与银行的真实市场风险紧密联系起来。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市场风险管理与计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在资本计量方面,目前我国将市场风险“有条件”纳入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未来基于VaR的IMM法是我国银行业市场风险资本计量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不同的VaR建模方法中,就短期而言,较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是参数分析法VaR。新协议提供的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方法有基本指标法(BIA)、标准法(SA)和高级衡量法(AMA),均能用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量,并且各有优缺点。BIA和SA均被认为是“一刀切”类型的方法,方法相对简单容易实现,但风险敏感性不强;AMA则为不同的商业银行计量操作风险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银行可以采用自身的损失数据去计算应持有的风险资本,这就更加真实地反映了银行所承受的操作风险。本文比较研究了不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及我国商业银行的最佳选择,本文认为:BLA不适合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度量工具,SA可以作为我国银行操作风险量化管理的短期目标,而AMA是我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本文还根据新协议对操作风险业务类型/损失事件的分类,利用公开信息渠道收集整理得出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统计特征得出如下结论:损失事件主要分布在商业银行部门和零售银行部门;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操作损失事件主要来源于银行内部,特别是银行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所进行的主管故意的内外部欺诈行为。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内部人控制”、治理结构不完善和内部控制不力。在上述针对性研究中,分别就符合新协议监管要求的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市场和操作三大风险管理模型的构建及其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供改进政策建议。根据新协议第二支柱(外部监管)与第三支柱(市场约束)的要求,本文从理论上考察了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监管理念的最新演进与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实践趋势,分析得出完善我国银行业全面风险外部监管的途径;根据新协议和我国有关银行风险信息披露的法规,设计了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信息披露要求,从信息披露方式和披露的内容质量方面对我
本文标题:浅议IRB法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构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