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巧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巧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语文课堂上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语文课堂上电教媒体的使用必须把握学科特点,合理地选择、寻找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恰当适时地运用、科学熟练地操作电教媒体,才能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作用,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关键词:电教媒体语文课堂教学合理优化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有赖于电教手段、电教媒体的运用。电教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画面和觉刺激,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而电教媒体作为教学手段现代化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广泛应用。电化教学以它色彩丰富的画面,展现文字蕴含着的意思,创设所需要的情境。课堂上将那一框框有序无声的投影教材,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发现、思维、探索,就会使其变为一行行清晰在目的文字,化为一句句有声有色的语言,形成一幕幕耳目一新的意境。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使语文学科素质落到实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而又巧妙的运用电教手段呢?我的做法是:一、合理地选择电教媒体在教学前,合理地选择好电教媒体很关键。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哪些电教媒体最简捷、最合理,精心选择,综合运用,不能为电教而电教。要将电教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在上课前选择好电教媒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二、抓住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适时恰当地运用。要让电教媒体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寻找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选择恰当的时机,合理地运用。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视听兼顾,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这就是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的一个最佳结合点。如教学《观潮》一课,学生没有亲眼目睹过课文描写的那雄伟壮观的景象,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录像,屏幕上那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会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积极反应,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为课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在教学《大兴安岭》一课时,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山水描写得闻名遐迩、令人神往!就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东北,没见过大兴安岭那种树木茂密、终年积雪的原始森林,大多数学生缺少对大兴安岭的直接经验。教师把大兴安岭的图片制作成课件,配上动听的钢琴乐曲,让学生们欣赏。秀丽的风光、美妙的音乐、再配上录音动情的朗诵,大兴安岭的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个个如痴如醉。就这样,老师不仅很轻松地把学生带入了本课的情境中,而且为学生理解课文、感情朗读埋下伏笔。2、以图解文,突破难点.小学语文教学形成重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教材中某些文字内容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缺少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中间媒介。电化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挖掘教材本身的潜在因素,以恰当的画面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艺术感染力的影响下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同时通过分析、推理、提出多种解决问题设想,进行灵活的、新颖的扩散训练,并做到训练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费尽了口舌,学生还是很难理解。这时使用电教媒体,能有效突破重难点,达到运用电教媒体的最佳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例如:《看月食》是一篇揭示月食成因,反映月食过程的课文。在教学时,我使用两框投影片,集中画面内容,生动地再现重点段落的记叙内容,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课文内容的重点,用认识事物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词句能力的提高。教学时,我运用了两框投影片,使用方法是:第一框投影片,先引导学生从静态观察,结合理解第二节课文,抓住两个重点:一是认识画面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二是从上到下,观察圆月之夜的景色。再从动态观察,结合讲读第三段和第五段,也从两个重点抓起:一是月亮形状的两次变化及其相反的顺序;二是河面上景色的两次变化及其同月亮形状变化的关系。第一步,先让学生阅读第三节,结合理解词句,想象月亮形状的变化,在学生基本掌握其中的顺序后,再按课文记叙的顺序,逐步进行动态的演示,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对照,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对不对;第二步,先让学生阅读第五节课文,边读边想象月亮又是怎样亮起来的,并且按照课文记叙的月亮复圆的顺序画出简单的图形;再按同样的顺序进行动态演示,要求学生观察对照,看看自己所画的简图及其顺序对不对。我彩以上两步演示,都是让学生阅读,想象,再观察。这样可以使投影教材对文字教材起验证作用,着重训练了学生善于阅读思考和展开想象的能力,不以猎取知识为唯一的目的。第二框投影片揭示了产生月食的原因,知识性强。我先让学生观察,丰富表象,结合理解“转到”、“挡住”、“转过去”等词语;再让学生阅读第四节课文,理解“爸爸”说的三句话。通过先观察画面,再阅读课文内容,使画面的形象成为学习抽象文字教材的感性支柱。另一方面,结合解题进行演示,帮助学生认识月食的原因,先理解第三节课文,突破难点,到分段讲读,就能集中学习有关月食过程的重点内容。又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怎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的,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见过爬山虎的脚,对爬山虎的脚在爬墙时的一系列动作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对文中的有关爬墙的描写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时及时出示教师自己制作的爬山虎的脚的课件,让学生明白爬山虎脚的样子、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爬墙的动画,紧紧抓住“触、变、巴、弯、拉、贴、爬”这些动词,进行动态展示。让学生一看便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展示。再如:《詹天佑》一文中讲到了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这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山区小学的孩子们多数没有见过火车,不知道火车有两个驾驶室,更不知道火车有自动换向功能,至于“人”字形铁路设计的意图,更是不明白它的“巧”处。在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读文,自己尝试画出“人”字形轨道。在大多数学生迷惑之际,及时出示自己制作的动画,形象、直观地向学生演示了火车上坡改变方向时,车头变车尾,车尾变车头的过程。这种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的教学方式,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导向。3、渲染气氛,以境激情时运用,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有感情地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现在的小学生对周总理那感人的事迹没有深切体会,对文革时期那一段特殊的时代背景没有任何感受,学生很难与文本、作者情感交融在一起,使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上课时,先播放课文范读录音,同时用多媒体资料将学生的思维带回到那多年的送别场面。低沉的《丧礼进行曲》渲染出悲痛的气氛,屏幕上出现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的场面,让学生感受人们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感受那庄严肃穆的气氛、感受人们失去总理而撕心裂肺的心情。哀乐的渲染,真实画面的冲击,学生的心随着朗读而产生情感的变化,对周总理肃然起敬。课文的范读录音播放完毕之后,再播放《总理爱人民》录像片断,此时学生的情感再次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至此,学生对总理敬仰、爱戴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通过这样的电化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了沟通,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而且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再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教师可先出示圆明园原来那如诗如画的景象,配上旋律优美的古筝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先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段,同时播放低沉的音乐,在特定的气氛中,具体再现当年那残酷的一幕,让学生亲眼目睹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仿佛走进那熊熊大火的圆明园,对八国联军的愤怒之情、民族自尊心油然而生。4、丰富表象,发展思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心理学家研究也告诉我们: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为了使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我利用七框透影片进行演讲。让学生清楚得看到漓江水平得像一面镜子,由眼前一直伸向远方。近处,小船荡游漓江上,水流无浪,倒影不曲,真可谓是静啊!接着指导学生继续看投影片,让学生说出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水低的沙石清楚可见,到映的树木像在镜子里一般........水真清啊!漓江的水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又从投影的色彩中理解,“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样通过投影片的演示,使学生对桂林水“静、清、绿”的特点有了正确形象的认识,犹如身临漓江。在学生关上了桂林水之后,接着引导学生游览桂林的山。为了有利于学生体会桂林山的奇、秀、险,我分别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观赏桂林山的多姿多态,学生不由地说:“一座座沙拔地而起......形态万千.我又引导学生用一个“奇”字概括这个特点。紧接着我又出示投影片,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座座山排列着,一个个山峰耸立着,真石奇峰罗列。当演示出很陡的山时,学生脱口而出:“好险啊!”“一不小心,准会栽倒下来。”从而也很好地理解了“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想象出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似新生的竹笋。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觉得像观光一样热闹有趣。在讲课文最后一节时,我又用上了抽拉投影片,使银幕上出现了这样的美丽的画面。定片是小船上站着游人。动片是岸边奇峰罗列,山间绿树红花,云雾迷蒙。这样虽然人静止不动,但由于风景在进行变换,产生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动感效果,使学生自然理解了这两句诗的意思。学生仿佛置身漓江,融入诗句,在画中吟哦,并沉浸在祖国美的幸福之中三、科学熟练地操作电教媒体语文课堂电化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操作电教媒体,也非常重要。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对电教媒体的使用有些还不是很熟练,这同样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要科学、合理地操作电教媒体,教师要做到课余时间学习掌握电教媒体的使用,下功夫制作好所需课件,以便课上熟练操作,不耽误课堂教学时间。课堂上电教媒体的信息出示要及时,要紧扣教学环节,信息质量要好,让学生能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教师应该时刻牢记电教媒体是为教学
本文标题:巧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7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