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培养系统的认知观和方法论——《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在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高速成长期的社会,一方面,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成绩斐然;另一方面,与此相伴随,浮躁之气开始盛行,盲目乐观、好大喜功,形式主义泛滥成灾,在城乡建设及城市规划领域表现尤甚。面对这样一种状况,许多从事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工作者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他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具体技术问题。而且还要涉及到有关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等等诸多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狭义的建筑学所欠缺的。近来认真拜读了吴良镛先生写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受益匪浅,深有感触。吴良镛先生在书中极力倡导建筑师、规划师要用系统论方法来看待人居环境问题,我认为分析得很有道理。该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站在更高的层次重新审视这门古老的学科,为人居环境学科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下面粗略的谈一些读完该书后的一些感想。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表现的越来越明显,许多不同的行业与行业之间,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曾有人断言,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人之间最多只隔5个人就可以扯上关系,这意味着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各种事物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相互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毫无疑问,如果我们要全面了解某个行业,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我们也必须抓住与之有关的其它所有因素,而不仅仅是只是主体本身,因为主体只是千丝万缕关系网中的一部分,我们常常称这个网的有机总和为系统。为了认清事物的本质,我们应该培养系统的认知观和方法论。建筑(广义)也是一样的,多年来,人们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相关的研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产生了诸如功能论、空间论、艺术论、环境论等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建筑本身,这些理论虽然自成一体,但是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这些因素相互交叉、重叠,使得创作者对他们的把握容易产生认识上的混乱。如果我们采用系统的方法便可以使得这种认识上的无序达到一种综合,那么各种观点均可以视为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综合并非是大系统的单一的加和,而是子系统的有机组合,其组合的结果大于单一的加和。吴良镛先生在是书中提到人居环境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将其划分为五大系统(即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支撑系统、居住系统)、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的五大原则(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这三个“五大”使我们很清晰地认识到人居环境的框架结构,而不是象以往那样把人居环境仅仅看成是社会的某一方面,或者笼统地看成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而在处理问题上出现了相对片面,使得人居环境的改善难以实现。吴良镛先生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人居环境问题,并且指出人居环境不仅仅是城市规划本身的事情,也不是单靠城市规划本身就可以解决好的问题,因为其涉及的范围很广,相关的因素也很多,比如前面所提到的五大原则中的经济、技术、生态、社会、人文等因素,同时指出这些因素终究不能等量齐观,而是面向实际问题、有目的的、有重点的依据问题的性质和内容的各有侧重形成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及若干可能性,即具体的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进而针对与人居环境相关的因素的侧重,提出了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这一人居环境科学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指出建筑——地景——城市规划尽管考虑的角度不同,但是都有共同的目标,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努力解决共同的问题,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总之,无论是吴良镛先生在看待人居环境的构成层次和处理原则,还是在选择人居环境问题的主导专业上都是采用系统的观点,而不是单纯的就环境论环境,也不是单纯的就专业论专业。最后使得每个建筑师、规划2师、甚至是一个建筑行业以外的人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人居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达到最终目标,需要的是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从小范围的交叉到大范围的交叉,进而把人居环境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范围解释得非常的清楚。因此,系统论是一种全面了解任何社会问题的一种良好的方法。如今全球性的问题非常多,比如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能源和水资源的短缺;热带雨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化的丧失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将其片面的归结为某一方面的因素影响的结果。我国以前也设立了相应的科研机构,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往往在认识上都显得很单一,或者认识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实际处理问题时存在单一性,使得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本质的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断恶化,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人居环境科学这样一个“连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理论体系的建立,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加以探讨。我们应该从认识的角度出发,用系统的认识观和方法论来全面解决这些问题。尽量避免实际操作中的片面,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下面是我读完该书以后对人居环境科学的几点新的认识:首先,人居环境科学具有这样的学术地位它是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为主导专业,与经济、社会、地理、环境等外围学科共同构成的开放的学科体系,这样的学科体系就突破了过去建筑学单纯研究形式美等纯粹建筑问题的范畴,从关系到人类生存的更高的层次来研究问题,也能够解决我们目前实际工作中的许多矛盾。因而应该把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方法用法律法规具体化,加入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审批程序中去。其次,正如吴先生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中所指出的,道萨迪亚斯为人类聚居学确定的研究内容和工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人类聚居基本情况的研究,包括对人类聚居进行动态的和静态的分析,并研究“聚居病理学”和“聚居诊断学”;第二方面是对人类聚居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找出人类聚居内在的规律,以指导人类聚居的建设;第三方面是指对人类聚居学建设的行动步骤、计划、方针、及进行对策和决策研究。所有的这三个方面的成果,都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但是基于中国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诸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巨大不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必然会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对于西方的理论,研究方法的学习更重要于对研究结果的学习。我认为,对于人居环境科学,至少在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的中国城市与乡村中的基础调查和研究工作还是不够的。现有的城市控制性规划体系,其前提常常是来自个别专家头脑中的某种抽象的、理想的模式,而忽略了社会的真实的发展形态,忽略了人类个体生存空间的真实性内涵。另外,现今的建筑学研究似乎更多的关注于交叉学科的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建筑学发展的未来方向。但是情况似乎并不是这样,翻开随处可见的众多有关生态、可持续发展、地区文化等等的文章,除了少数是在认认真真做研究以外,大多数文章是在拉大旗,做虎皮,不知所云,人云亦云。而对于本义建筑学的基础性研究,好像已是过时的东西,不见踪迹了。但是,我认为,不管基于多高的出发点,最后要得出结论之时,建筑学的美学原理,空间构成等,还是要起关键作用的。因为,适合设计出发点的形式结果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怎样抉择,还有赖于真正的建筑学的功底去给出答案。而对于狭义建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特别是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所进行的研究还是很缺乏的。作为当今的建筑师,我们深感责任的重大,正如建筑师贝塔所说的那样,我们将被迫在知识的一切领域中运用整体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的问题。建筑师或者规划师,可以说是无专业的的专业人员,我们要学会用系统的方法去思考专业问题和其他任何的社会问题,能够灵活弹性的吸收跨学科的知识,用以分析城市问题,在实际的造作中,不断的锻炼和总结。要深刻的理解相关专业中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相关部分,同时要拓展旁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3度。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力求培养良好的系统认识观和方法论,为全面的认识和处理好各种社会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标题:人居环境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7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