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巴中市普通高中2014级零诊历史题
巴中市普通高中2014级“零诊”考试历史试题24.“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如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中书通事舍人;处理日常军务的制局小监;监督控制出镇州郡的藩王的典签,这类位卑权重的官职都掌握在寒门子弟手中,这反映出()A.皇帝与贵族共治天下B.皇族与士族(门阀)共治天下C.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D.皇权振兴以图独掌天下25.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替代方案”是指()A.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B.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C.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D.与西方列强共同统治朝鲜26.有关国民党抗战的三条记录:①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乡,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斩获甚丰。②1941年国民党游击队拔除了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③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县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一时声势浩大。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史料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A.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整体上积极抗战B.国民党抗战主要采取阵地战C.国民党只在正面战场抗战D.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27.在美国主导下的所谓“南海仲裁”出台之后,中国政府再次阐明了非常明确的态度,不接受、不承认。但同时强调将继续根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规定,依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该材料反映了()A.国际法已成为美国推行对外扩张的工具B.中国政府对国际法的蔑视,注重维护自己核心利益C.南海仲裁是西方大国试图通过国际法公平解决主权争}义的尝试D.中国政府主张通过对话代替对抗解决国际争端28.《通典·田制》规定:凡18岁以上男子受永业田20亩;凡有爵级、官品、勋级者,可依爵级、官品请受永业田5顷至100顷。据此可知,唐代均田制下()A.小农经济日益壮大B.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阶层手中C.土地国有化程度提高D.特权阶层对土地的占有受到限制29.1872年《申报》记载:“上海为商贾辐辏之地,铺户林立,各省趋利之徒已少长咸集,而寒士之谋馆者,亦若以乐土之可居而群贤毕至。”材料表明()A.洋务思想兴起,对外商战已成趋势B.商业风气渐开,经商观念逐渐形成C.上海区位优势明显,人口开始大量聚集D.知识逐步贬值,士人追名逐利30.19世纪学者基佐·巴克儿的文明史著作中常用“野蛮””停滞”“愚昧”“自夸”等词句来描述中国、印度、埃及等东方民族。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据是()A.东方国家近代化起步晚B.东方世界在历史上长期滞后C.西方中心论思想影响D.西方大国沙文主义思潮的推行31.1960年美国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要求国际贸易中货币结算多样化B.要求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C.由于出现贸易逆差,要求实现浮动汇率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32.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故有“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相为表里”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B.出礼则入刑C.道之以政,齐之以礼D.以刑代礼33.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年至200BC年之间,尤其是600BC-300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A.宗教神学B.自然哲学C.社会现实D.民主与科学34.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A.洋务思想B.实业救国思想C.三民主义思想D.社会主义思想35.卢梭认为,分权是对人民主权法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利,制约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由此看出卢梭思想中()A.强调民主与法治原则B.践行社会契约C.主张直接民主D.反对分权学说40.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到双方政治和世界局势的影响,同时也对双方及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黑船来航”事件深深地刺激了日本的民族情感,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他(高杉晋作)希望从邻国的身上找到答案。1862年他乘千岁丸号到达上海……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攘夷派急先锋。——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日本刚刚开国,就希望从邻国身上得到“补偿”,迫不及待的加入西方大国扩张行列。吉田松荫曾露骨的讲到:“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东北)、支那(中国)。”——《大国崛起·日本》(1)根据材料一,简述晚清局势对日本人士的双重影响。19世纪后半期,日本是如何从邻国身上得到“补偿”以“养国力”的?(7分)材料二: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八年中,中国军队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役1117次,11位上将,34位中将,99位少将阵亡,320万陆军战士战死沙场。5000空军魂归长空,海军全部打光。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再次向全体抗日将士致敬!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引自《历史上的今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10分)材料三:在中古史上,日本长期向中国学习,如日本的大化改新,推动了日本的封建化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华文化圈中有机组成部分……从近代以来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以来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8分)4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材料:历史是一个包含时间、空间和人类活动的概念,因此与历史有关的工作都必须在特定的坐标系参照下进行;历史又是一个包含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概念,所以史学研究必须围绕这些层面或维度来展开。——《历史观念、历史书写与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明确,逻辑清晰,表达流畅)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做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4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司马迁《史记》(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秦国面临怎样的形势和政治环境,为此商鞅提出怎样的改革措施来解决这一疑难问题?这一措施对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8分)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开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结果如何?并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7分)46.【历史一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恩格斯在归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时指出:“为了取得即使是那些当时已经成熟而只待采集的资产阶级的胜利果实,也必须使革命远远的超出这一目的……在这种过分的活动之后,必须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这个反动又超出了它能继续下去的那个限度,经过历次动荡之后,新的中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新的出发点。”(1)1789年至1791年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有哪些?(6分)(2)1793年,法国革命为什么“远远超出了”1789年的革命成果?(4分)(3)1794年至1815年,法国资产阶级是怎样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是什么?(5分)47.【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继“9.11”事件之后,恐怖分子又相继在世界其他地区制造大规模恐怖袭击,尤其是西欧国家近年来成为恐袭的重点,无辜平民大量丧生。(1)材料一中提出的确定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2分)20世纪以来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今威胁人类和平的主要因素。(3分)材料二:当代几对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中俄:面向21世纪的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日俄:创造性合作伙伴关系。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中日: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2)材料二阐释的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6分)48.【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以秦始皇为例,怎样认识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地位?(9分)材料二:“历史人物是复杂的,他们生活的时代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都充满了复杂性、破缺性和不确定性。然而长期以来的人物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往往在人物生平的叙事上一带而过,在人物评价上又是按照所谓的规律总结出一套规范化的表达,贴好标签…,,如此的教学留给学生的人物形象扁平而干瘪,只有“冷淡的尊敬”,而无“发自肺腑的欣赏”;独断而机械的历史结论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日益懒惰和僵化,而人物教学希望通过优秀人物的嘉言懿行来培养公民人文素质的教育目标便流于形式,破坏了人物教学功能的发挥。”——《还原历史人物的复杂性》(2)历史人物是复杂的.然而在现实的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却存在“扁平而干瘪”的现象,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人物?(6分)2014级“零诊”考试历史答案第1卷选择题(24x2=48)24-28:DBCDD29-33:BADBC34-35:CD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40.(共25分)(1)影响:①晚清的衰落和被西方列强侵略使日本的有识之士增强了危机感,并主张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2分);②部分日本人士开始主张增强国力,对周边国家进行侵略。(2分)对邻国侵略:①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就把侵略矛头指向朝鲜,19世纪中期,武装入侵朝鲜,迫使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勒索巨额赔款,取得在朝驻兵特权,同时把侵略矛头指向台湾,70年代中国东南边疆出现危机;(1分)②日本为独霸朝鲜半岛,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获得大量赔款,并割占包括台湾在内的大部分领土,战后把中国福建作为势力范围;(1分)③日本在对邻国的侵略中获得了大量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原料和市场。(1分)(2)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②捍卫了民族尊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③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⑤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如收复台湾,东北等地区,再次确立了对南海主权);⑥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答任意五点即可得10分)(3)背景:①
本文标题:巴中市普通高中2014级零诊历史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7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