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语言学 > 巴蜀语言与习俗部分笔记
一、姓氏隐语:1、巴蜀汉语方言姓氏隐语特别丰富,俗传是因为从前绿林豪杰犯了法,防止官府逮捕,以谐音字来隐姓埋名。2、巴蜀姓氏隐语一般带有词缀、语速。一类是以前缀“老”构成的姓氏隐语,另一类是带“子、巴、己”或“里”。双木子就是“林”。3、有时一个姓不止一个隐语,有时一种隐语也不止表示一个姓。二、宋代俗语的研究成果:多是关于音韵方面的,比如赵振铎《广韵与成都话音系》。由于方言调查的对象和目的不同,调查报告分为单点报告和区域性报告。三、典故“点灯虼蚤”:古时有一对夫妇,半夜为虼蚤困扰无法安睡,夜起点灯抓虼蚤,由于老天下了很久的阴雨,年久失修的房屋倒塌将夫妻二人压死,后来二人化为雌鸟,一般是两两相飞,每到半夜,一鸟鸣声似为点灯,另一鸟必鸣:捉虼蚤。鸣闭相应。四、巴蜀汉语方言的主要特征:1、开放性:方言的形成会受到历史语言和外来语言的影响,现代巴蜀汉语言也不例外,其形成与巴蜀的历史文化尤其是移民的关系十分密切,以湖广话为基础方言的线代巴蜀汉语方言,不仅保留了一部分上古,中古,熟语和巴语的词汇,而且广泛吸收了粤、湘、赣、闽、陕等多地的方言成分,还融合了巴蜀彭州民族语言中的因素,最终形成了线代巴蜀汉语方言的开放性特征。2、保守性:语言的保守性与传承性通常交织在一起,正是保守性的特征,使得巴蜀汉语方言能够长期被人们所应用,同时保守性与多样性也密不可分。3、文化性:巴蜀汉语方言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词语因文化而生,许多文化通过方言词语得以显现,因此巴蜀汉语方言不仅能体现当地的民俗风情,还能显示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审美心态,文化旨趣。五、巴蜀俚语:“一头大,一头小,放在田中就困倒(动作持续),突然一下钻进去,扯出来就喊不得了。”巴蜀地区所用的————籇子“泥鳅,黄鳝扯成一样齐。”比喻做事有很大问题。名俗学中把深入实地考察直接采集民俗资料的方法称为“直接观察法”,又称为“田野作业法”。“滑竿”:①巴蜀地区的交通工具,至今峨眉山、青城山等地仍然可以见到。②因其用光滑的竹竿捆绑而成,所以称为滑竿。③具有轻巧灵活方便实用的特点,至今深受巴蜀人尤其是山里人的喜爱。“栽秧的女婿,打谷的舅子”:①主人多盛情款待栽秧人,每日吃5顿,有肉、酒、蛋等。②打谷子时伙食相对差一些,饭管饱,菜品相对简单。③因平时款待女婿,一般比款待舅子好,故有此谚。(注:新米饭第一碗要喂狗。)六、一些巴蜀习俗:成都、叙永、南溪、自贡等地称夫家为前家,称娘家为后家。元明时,有不少人随湖北随州人明玉珍的部队,这些人大多留在巴蜀造成了清初康熙年间巴蜀境内移民的祖籍多是湖广人的局面。“冠”又称为成年礼,是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仪式。也表示已经成年,可以步入社会,从此富有社会的一切权力和义务。是中国古代冠礼由氏族社会的成年礼演变而来。七、巴蜀方志中的语言资料的优缺点:1、利用巴蜀方志资料中的语言资料,可以研究巴蜀语言的历史音韵、词汇、语法、乃至巴蜀的地理环境等。2、巴蜀方志所录方言材料存在较大缺陷,缺乏精确性、系统性。许多巴蜀方言词汇的语言并不能准确描述。3、在利用巴蜀方志中的语言资料,研究巴蜀方言的时候利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将这些语言材料和语言学的有关理论紧密结合,同时,还要结合地理学等相关科学的知识,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实事求是,力求得出可靠的结论。
本文标题:巴蜀语言与习俗部分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7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