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青春的呐喊——巴金《家》观后感制作人:丁晓龙学号:20154941作者巴金:•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他的《灭亡》发表并引起轰动,使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灭亡》时,他第一次以巴金为笔名,他的笔名很多,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代表作•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上、中、下三部)《家》的创作背景●长期的封建家庭生活●“五四”新思想的影响●长兄李尧枚自杀《家》写成于1931年,同年在上海《时报》上连载,最初题名为《激流》,后来以单行本发行时才改名为《家》。1938和1940年,巴金又继续顺着情节发展线索,陆续写成了《春》和《秋》,并将这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这三部小说一开始并没有总体的构思,写作时间先后的间隔很长,每部作品各有其独立的结构,可以分开来读;但写作过程中又兼顾到各部有相互关照,是整体统一的长篇系列的小说。在这三部作品中,《家》是关注度最高的。《家》矛盾分析●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以高老太爷为主的封建家族代表,把掌控别人的命运看成是自己不可侵犯的权力。对于觉新三兄弟,最明显的便是对他们爱情的干涉。觉新和梅芬相爱,封建代表们却因为自己牌桌上的恩怨而棒打鸳鸯;觉明和琴,他们不同意,最终逼迫觉民离家出走;觉慧与鸣凤相爱,高老太爷却意图把鸣凤送给自己的好友冯乐山为妾,最终导致鸣凤自杀。面对这样的情况,受过新思想影响的青年们都感觉到痛苦,并开始试图反抗。作者通过一幕幕血淋淋的悲剧向社会宣告封建制度的不合理。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主要是封建大家长与封建代表们及封建代表们之间的矛盾。作为封建大家长的高老太爷,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出现四世同堂的美好情形,希望自己的权威,自己的统治能使高家世代兴旺。然而儿孙们却越来越不按自己设计的路走,就连一向对自己唯唯诺诺的儿子们也在外建立小公馆,并带来一身的债务,这势必引起一系列的矛盾。高公馆是个封建大家族,几代人,几屋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大家尔虞我诈,觉慧认为这已不是一个家了。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主要是觉新与觉慧之间的矛盾。他们都是受过新思想影响的新青年,都认识到封建制度的不合理。然而,由于觉新本性的懦弱,以及所处的环境,让他一直采取着”作揖主义”,帮助封建代表们维持着家族的封建秩序。这样的做法不仅让他失去了自己的爱情,也失去了自己的妻子。觉慧是三兄弟中最激进的一个,他不能忍受觉新的做法,特别是鸣凤的死让他坚定了离开的信念。在他们之间,产生了关于是否反抗封建的矛盾。《家》人物分析《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高公馆封建统治者接受者反叛者《家》里的封建统治者⒈有着道貌岸然的外表,竭力维护封建观念、秩序的人物,如高老太爷、克明等。⒉行为荒唐、生活糜烂的人物,如克安、克定等。封建《家》的承受者⒈不甘于“命运”,敢于反抗,如鸣凤。⒉逆来顺受,默默的承担起封建社会给与的痛苦,如瑞钰、钱梅芬等。鸣凤鸣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美的劳动妇女之一。她自从被一个面貌凶恶的中年妇女领进高公馆,就开始了她那备受欺凌的折磨的苦难生活。这个外表柔顺的少女,内心却有着反抗的精神最后以投湖自尽来维护自己的爱情及对万恶制度的悲愤抗议。瑞钰和钱梅芬她们是有着相似命运的女子,被封建制度支配着,被迫接受自己的“爱情”与“生活”。虽然说瑞钰比较幸运,遇到一个不错的丈夫,但在这样腐朽的家庭中,便注定了她不幸的结局。她们都逆来顺受,并在这种残酷的打压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她们逆来顺受的结果便是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反叛者在《家》里,有一群怀有新思想,并且对封建礼教深恶痛绝的年轻人。他们渴望新生活,渴望脱离“家”,渴望争取到自己的幸福。虽然在这群人中,有人懦弱,有人犹豫,有人勇敢,但他们仍然都是封建家族里的反叛者,像觉新三兄弟、琴等。觉慧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觉新觉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觉新身上虽然有着很严重的旧观念的束缚,但他又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恶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他也有过美好的向往,同时,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新思想虽然触动了他的心灵,但封建旧观念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无法喘气,使他在精神上常常处于极度痛苦之中。在反叛者中,觉新和觉慧形成强烈的对比,或许可以说,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反衬对方。他们都是新青年,但是觉慧激进,反对一切封建活动,并付诸实践,特别是在鸣凤被高老太爷逼死后,他便想逃离“家”。然而觉新不同,作为高家的“家长”,他虽然有着不同于这个家族的想法,但是为了“责任”,他选择忍受,于是,他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妻子。可喜的是,这一系列的失去,终于让他决定帮助觉慧逃离。他们俩命运的对比就是作者想要昭示的新青年的命运,只有为之奋斗了,才会得到想要的幸福。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反叛者们的反叛行为具有一定的不科学性。他们对封建制度及当时社会的看法并不十分合理。如觉慧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离开,走向另一段革命之旅《家》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作品结构•语言魅力细致入微的刻画人物心理始终保持着庞大而紧凑、严密而不游离于主要情节的结构特点。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家》的思想表现•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作品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家》的风格•风格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巴金:“我不是一个冷静的作者。我在生活里有过爱和恨,悲哀和渴望;我在写作的时候,也有我的爱和恨,悲哀和渴望的。倘使没有这些我就不会写小说。我并非为了要做作家才拿笔的。”(《关于家(十版代序)》)(选自《家》1977年版)。《家》的文学影响新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开明书店1933年5月出版《家》单行本,在以后的十几年里出版了33版,销售数十万册。该书1949年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仅北京一地就印行了15次。它还先后三次被改编拍摄为电影,并多次改编成话剧、戏剧、电视剧、舞剧等,风行了半个多世纪。•《家》对中国封建专制家庭罪恶的强烈控诉与反抗,曾经引起无数青年的共鸣,激励他们走出封建牢笼,参加革命和社会进步运动。•《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巴金家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7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