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皮肤感受器: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痛觉感受器。2、持续用热30~45分钟或持续用冷30~60分钟会出现继发效应,适当时间为20~30分钟。3、冷、热疗法效果的影响因素:方式(湿冷热优于干冷热)、面积、时间、温度、部位、个体差异。4、冷疗法目的:○1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适用于局部软组织损伤初期、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等;○2减轻疼痛,适用于急性损伤初期、牙痛、烫伤等;○3控制炎症扩散,适用于炎症早期(牙龈炎);○4降低体温,适用于高热、中暑。5、冷疗法禁忌:○1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血液缺血缺氧而变性坏死;○2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3组织损伤、破裂—降低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损伤,影响伤口愈合;○4对冷过敏;○5冷疗禁忌部位1)枕后、耳廓、阴囊处:易引起冻伤。2)心前区:会导致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纤颤或心室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3)腹部:易引起腹泻。4)足底:可导致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6昏迷、感觉异常、年老体弱者慎用。6、高热降温冰袋放置在前额、头顶部和体表大血管流经处(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扁桃体摘除术后将冰囊置于颈前颌下。冰袋使用后30分钟需测体温,体温降至39℃一下,应取下冰袋。7、冰帽目的:头部降温,预防脑水肿。要维持肛温在33℃左右,不可低于30℃,以止防心室纤颤等并发症。8、温水拭浴或乙醇拭浴水温:温水32~34℃,2/3满或30℃,25%~35%乙醇200~300ml。冰袋置头部,热水袋置足底。头部置冰袋,以助降温并防止头部充血而致头痛;热水袋置足底,以促进足底血管扩张而减轻头部充血,并使患者感到舒适。体温低于39℃时取下头部冰袋。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为拭浴禁忌部位。新生儿及血液病高热者禁用乙醇拭浴。拭浴以轻拍(拍拭)方式进行,避免摩擦生热。9、热疗法目的:○1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炎症早期用热,可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与消散;炎症后期用热,可促进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使炎症局限。○2减轻疼痛,减轻肌肉痉挛、僵硬,关节强直所致的疼痛。○3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4保暖与舒适,适用于年老体弱、早产儿、危重、末梢循环不良患者。10、热疗法禁忌:○1未明确诊断的急性腹痛—引发腹膜炎;○2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导致颅内感染和败血症;○3各种脏器出血;○4软组织损伤或扭伤的初期(48小时内)—加重皮下出血、肿胀、疼痛;○5其他:1)心、肝、肾功能不全者;2)皮肤湿疹;3)急性炎症,如牙龈炎、中耳炎、结膜炎;4)孕妇;5)金属移植物部位;6)恶性病变部位;7)麻痹、感觉异常者慎用。11、热水袋温度:成人60~70℃,昏迷、老人、婴幼儿、感觉迟钝,循环不良等患者,水温应低于50℃。12、烤灯作用:消炎、镇痛、解痉、促进创面干燥结痂、保护肉芽组织生长。一般灯距为30~50cm。13、热湿敷水温为50~60℃,手腕内侧试温不烫手为宜。面部热敷者应间隔30min方可外出,以防感冒;14、热水坐浴水温40~45℃;适用于会阴部、肛门疾病及手术后,女性患者经期、妊娠后期、产后2周内、阴道出血和盆腔急性炎症不宜坐浴。温水浸泡水温43~46℃。15、医院饮食分类: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16、基本饮食分类:普食、软食、半流质、流质。○1普通饮食用于消化功能正常;无饮食限制;体温正常;病情较轻或恢复期的患者;每日3餐。○2软质饮食用于消化吸收功能差;咀嚼不便者;低热;消化道术后恢复期的患者;每日3~4餐。○3半流质饮食用于口腔及消化道疾病;中等发热;体弱;手术后患者;每日5~6餐。○4流质饮食用于口腔疾患、各种大手术后;急性消化道疾患;高热;病情危重、全身衰竭患者;只能短期使用。每日6~7餐。17、治疗饮食分类:高热量、高蛋白、低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无盐低钠、高纤维素、少渣。○1高热量饮食用于热能消耗较多的患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高热、结核、大面积烧伤、肝炎、胆道疾患、体重不足患者及产妇等;总热量约为12.55MJ(3000kcal/d)○2高蛋白饮食用于高代谢性疾病,如烧伤、结核、恶性肿瘤、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大手术后等患者;肾病综合征患者;低蛋白血症患者;孕妇、乳母等。蛋白供给量为1.5~2.0g/(d·kg),总量不超过120g/d。○3低蛋白饮食用于限制蛋白质摄入者,如急性肾炎、尿毒症、肝昏迷等患者。蛋白质含量不超过40g/d,视病情可减至20~30g/d。肾功能不全者应摄入动物性蛋白,忌用豆制品;肝昏迷者应以植物蛋白为主○4低脂肪饮食用于肝胆胰疾患、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肥胖症及腹泻等患者;脂肪含量少于50g/d,肝胆胰疾病患者少于40g/d,尤其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5低胆固醇饮食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胆固醇量少于300mg/d。○6低盐饮食用于心脏病、急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重度高血压但水肿较轻患者;每日食盐量<2g。○7无盐低钠饮食同上,但一般用于水肿较重患者;饮食中含钠量<0.7g/d;禁用腌制品及含钠食物和药物。○8高纤维素饮食用于便秘、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患者。○9少渣饮食用于伤寒、痢疾、腹泻、肠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咽喉部及消化道手术的患者;少含食物纤维,肠道疾患少用油脂。18、试验饮食分类:隐血试验、胆囊造影、肌酐试验、尿浓缩功能试验饮食(干饮食)、甲状腺131I试验。○1隐血试验饮食用于大便隐血试验的准备,以协助诊断有无消化道出血;试验前3天禁用肉类、肝类、动物血、含铁丰富的药物或食物、绿色蔬菜,第四天开始留取粪便,连续留3天做隐血试验。○2胆囊造影饮食用于X线或B超进行胆囊检查有无胆囊、胆管、肝胆管疾病的患者。检查前1日中午进食高脂肪餐,以刺激胆囊收缩和排空;晚餐进食无脂肪、低蛋白、高糖类的清单饮食;晚餐后服造影剂,服药后禁食、禁水、禁烟至次日上午。检查当日早晨禁食;第一次摄X线片后,如胆囊显影良好,进食高脂肪餐;半小时后第二次X线片观察。○3甲状腺131I试验饮食用于协助测定甲状腺功能;试验期为2周,忌吃海带、海蜇、紫菜、虾及其他含碘的海产品、加碘食盐等;禁用碘做局部消毒,两周后作131I功能测定。19、饮食和营养的影响因素:身体因素(年龄、活动量、特殊生理状况、疾病及药物影响、食物过敏)、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经济状况、饮食习惯、饮食环境、营养知识)。20、人体测量最常用的是身高、体重、皮褶厚度和上臂围。身高和体重是综合反映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最重要指标。肌三头肌皮褶厚度最常用,参考值:男性12.5mm,女性16.5mm,男性上臂围平均为27.5cm。21、管饲饮食分为口胃管、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22、鼻饲法适用于○1昏迷患者;○2口腔疾患或口腔手术后患者,上消化道肿瘤引起吞咽困难患者;○3不能张口的患者,如破伤风患者;○4其他患者,如早产儿、病情危重者、拒绝进食者等。23、胃管插入长度: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处或由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一般成人为45~55cm。能坐起者取半坐位或坐位,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昏迷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后仰。24、要素饮食的主要特点:无须经过消化过程即可直接被肠道吸收和利用,为人体提供热能及营养。适用于严重烧伤及创伤等高代谢、消化道瘘、手术前后需营养支持、非感染性严重腹泻、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良等患者。注意事项了解P21325、要素饮食溶液放在4℃一下的冰箱保存,口服温度37℃,鼻饲及经造瘘口注入温度为41~42℃。P21326、药物的种类:○1内服药包括片剂、丸剂、散剂、胶囊、溶液、酊剂和合剂等;○2注射药包括水溶液、混悬液、油剂、结晶和粉剂等;○3外用药:包括软膏、搽剂、酊剂、洗剂、滴剂、粉剂、栓剂、涂膜剂等;○4新型制剂:粘贴敷片、胰岛素泵、植入慢溶药片等。27、药物的保管:○1药柜:通风、干燥、光线明亮处,,避免阳光直射,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药品质量;○2药品放置:按内服、外用、注射、剧毒等分类放置。先领先用、以防失效。贵重药、麻醉药、剧毒药应有明显标记,加锁保管,专人负责,使用专本登记,并实行严格交班制度;○3药瓶应有明显标签:内服药为蓝色边、外用药为红色边、剧毒药为黑色边,标签上应标明药名、浓度、剂量;○4药物如有沉淀、混浊、异味、潮解、霉变等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5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采用相应的保管方法:1)对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应装瓶、盖紧,如乙醇、过氧乙酸、碘酊、糖衣片等。2)对易氧化和遇光易变质的药物应装在有色密闭瓶中,或放在黑纸遮光的纸盒内,放于阴凉处,如维生素C、氨茶碱、盐酸肾上腺素等。3)对易被热破坏的某些生物制品和抗生素等,如抗毒血清、疫苗、胎盘球蛋白、青霉素皮试液等根据其性质和对贮藏条件的要求,分别置于干燥阴凉(20℃)处或冷藏与2~10℃处保存。4)对有使用期限的药物,如各种抗生素、胰岛素等,应视有效期先后,有计划地使用,以免因药物过期造成浪费。5)对易燃易爆的药物,如乙醇、乙醚、环氧乙烷等,应单独存放,密闭瓶盖置于阴凉处,并远离明火。28、药物吸收顺序吸入>舌下含服>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静脉注射药液直达血液最快29、医院常用给药的外文及译意:qd每日一次、bid每日两次、tid每日三次、qid每日四次、qh每小时一次、q2h每2小时一次、qm每晨一次、qn每晚一次、qod隔日一次、ac饭前、pc饭后、hs临睡前、st立即、DC停止、prn需要时(长期)、sos需要时(限用一次,12h内有效)、12n中午12时、12mn午夜12时、gtt滴、ID皮内注射、H皮下注射、IM肌内注射、IV静脉注射、ivgtt静脉滴注、po口服30、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方便、又比较安全的给药方法,但不适于急救和意识不清、呕吐不止、禁食患者。31、备药是先备固体药,然后备水剂与油剂…P249操作步骤与说明32、口服给药的注意事项:○1需吞服的药物通畅用40~60℃温开水送下,不要用茶水服药。○2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如酸类和铁剂,应用吸管吸服后漱口以保护牙齿。○3缓释片、肠溶片、胶囊吞服时不可嚼碎。○4舌下含片应放于舌下或两颊黏膜或牙齿之间待其溶化。○5一般情况下,健胃药宜在饭前服,助消化药及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催眠药在睡前服,驱虫药宜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6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应准时服药,以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7服用对呼吸道黏膜起安抚作用的药物后不宜立即饮水。○8某些磺胺类药物经肾脏排出,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堵塞肾小管,服药后要多饮水。○9服强心甙类药物时需加强对心率、节律的监测,脉率低于每分钟60次或节律不齐时应暂停服用,并告知医生。33、药液最后现用现抽吸,避免药液污染和降低药效。混悬剂摇匀后抽吸,结晶、粉剂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或专用溶媒充分溶解后抽吸,油剂稍加温或双手对搓药瓶后用粗针头吸取。34、皮内注射法目的:○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2预防接种;○3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部位:药物过敏试验在前臂掌侧1/3处,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进针角度为5º。35、皮下注射法目的:○1注入小剂量药物,用于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2预防接种;○3局部麻醉用药。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30º~40º,消瘦者不超过45º36、肌内注射法部位:选择肌肉丰富且距大血管及神经较远处,最常用的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37、肌内注射的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2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注意配伍禁忌;○3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臀大肌未发育好,注射时有损伤骨神经的危险,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4若针头折断,先稳定情绪,并嘱患者原位不动,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同时尽快用无菌血管钳夹住断端取出;如断端全部埋入肌肉,速请外科医生处理;○5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选用细长针头,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长期多次注射出现局部硬结时,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予以处理。38、臀部肌内注射可选
本文标题:护理学基础知识点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9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