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希特勒残暴的原因浅析
希特勒行为残暴的原因浅析旅游管理学院刘思雯2014220806引言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历史舞台上,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位显赫的风云人物。可以说,他改变了世界;也可以说,世界为他而改变。迫害和屠杀六百万的犹太人,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种种行为好像只能用“残暴”来形容。现在,有关希特勒的著作已经高达12万种,但大多数都是对于希特勒暴行的指责与愤恨。然而促使他犯下种种暴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一、家庭因素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奥匈帝国海关职员的第3次婚姻中所生的第3个孩子,有三个兄弟,幼年夭折和两个姐妹。阿道夫的母亲是其叔父的外孙女。其父母结婚时,父亲已经48岁,而母亲刚25岁,且二人属于近亲结婚。也可能是这种在世人看来极为奇特的身世来历和血缘关系,造就了希特勒的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性格。1希特勒经常被父亲酗酒后虐待,希特勒的母亲因保护儿子也经常遭受毒打:“在恐惧中,看见父亲越来越怒不可遏,她决定阻止对儿子的暴打。她冲上阁楼,把阿道夫护在自己身下。但无法逃避父亲的下一次痛打。她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2史学家拜埃尔就此写道:“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绝对机能失常家庭的画面,是社会大众前所未见的。”按照他的话说,“第三帝国的惨祸就是从希特勒自己家里滋长起来的。”由于希特勒父亲的暴虐,给其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在他内心中对于父亲的“男子气概”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羡慕、钦佩并且模仿,对于母亲柔弱的表现表示轻蔑与不满。以至于希特勒在之后的暴虐行径有一大部分因素是对父亲的模仿。在模仿的同时,希特勒也选择了反向攻击、复仇的心理。他希望能够通过报复来保护自己,从而弥补自己内心的自卑。所以他在日后对于曾经给予他伤害或者与他作对之人做出了一系列残暴的行径。报复的意义在于事实上愤恨是希特勒事业的主因,所以永远不可能希望得到他的任何仁慈或善待,他的仇恨只有以消灭其无数的敌人来消弭。3在父亲暴虐、母亲溺爱的扭曲的家庭形态下,为希特勒日残暴留下了祸根。二、“民族主义”的诱导1905年,16岁的希特勒开始热衷于政治,他对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匈帝国境内的所有非日耳曼民族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憎恨,对于凡是日耳曼民族的一切,都有着同样强烈的热爱,成为了一个死不悔改的狂热的日耳曼民族主义者。4在其三观还未成形的时候,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已经在希特勒的思维中产生了先入为主的思想,这种影响是很难消灭的。对于幼年的希特勒来说,他对国家以及民族的热爱已经发生了扭曲,对于非日耳曼民族的轻蔑、不认同已经显现出来。1二战前线:回顾阿道夫•希特勒的传奇一生凤凰网牛涛编辑2希特勒的同父异母哥哥阿洛伊斯和同父异母姐姐安吉拉撰写的一本回忆录3一位心理学家眼中的希特勒———《默里备忘录》解读张民军4百度百科阿道夫·希特勒早年生活在父母相继去世之后,19岁的希特勒贫困不已,只能在维也纳的路边乞讨、卖画求生,社会的最底层,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这一现状。5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唤醒德国的民族意识,促成德国的国家统一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它的恶性发展却会导致民族沙文主义。6德国的民族主义中充满了普鲁士精神。而普鲁士精神带有强烈的种族主义传统,具有普鲁士精神的思想家鼓吹日尔曼种族优越论,宣扬日尔曼人优于其他东欧的民族,日尔曼民族有权统治其他民族,特别是有权统治低等的斯拉夫人和东欧人。普鲁士精神充满反对犹太人的思想。在欧洲,由于宗教原因,存在反对犹太人的传统。从中世纪到现代,犹太人面临着暴力、排斥和驱逐。16世纪,犹太人被迫居住在贫民区。到19世纪,由于启蒙主义和法国革命的影响,犹太人在欧洲许多国家获得了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获得公民权。没有土地的犹太人利用这种变化,在城市发展,他们很快成为企业家、银行家、律师、新闻记者、医生、科学家、学者和演员等。这些富有的犹太人,使许多德国人得了“红眼病”。其实,绝大多数欧洲犹太人都是农民、小贩和工人,都很穷,但是反犹分子只看见“富有的犹太人”,而看不见绝大多数犹太人是穷人这一基本事实。“红眼病”使德国极端民族主义者更加仇视犹太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反犹主义达到高潮。犹太人被看成异教徒、恶棍和阴谋家等,德国犹太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7在“民族主义”的诱导下希特勒认为他童年的惨状都是因为犹太人的原因。犹太人在德国甚至欧洲控制着上层社会,因而对犹太人的憎恨更加深刻。从心底已经产生非日耳曼的低级民族就应被消灭的残暴思想,促使着希特勒在之后的日子迫害并屠杀了将近六百万的犹太人。三、德意志民族的特性所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某个历史人物。二战的挑起并不全是希特勒的错误,而是德意志民族的特性使然。就好像历史上没有希特勒出现,德国人民也会塑造出许许多多个希特勒一样的人物。不是希特勒选择了德国纳粹,而是德国的民族特性选择了希特勒。德意志帝国本来是由多个的成员国组成的联合帝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势建立的。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的实行,使普鲁士军国主义由此发展到顶峰,并成为德国军国主义的传统并保留下来。8再加上普鲁士并不是一个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国家,而是脱胎于宗教拓殖。宗教骑士团既为宗教教化而来,自然也不乏宗教狂热及其仇恨,其好斗性及残忍性自不待言。中世纪的德意志骑士富有古代斯巴达人的桀骜不驯,他们以打仗为天职,以掠夺为美德,野心勃勃,军事侵略扩长是普鲁士贵族、容克地主阶级所一贯奉行的政策,也可以说是以普鲁士为代表的德意志民族之特性。从19世纪起,德意志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这刺激出德国人对国家强大的期盼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焦虑,由此逐渐形成了德意志必须强大的民族共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凡尔塞和约》的规定,战败的德国被解除了军备,民族屈辱、经济萧条、政治动荡、社会混乱交互作用,让骄傲的德意志民族更加渴望实现“强国梦”。9他们渴望富国强兵,渴望一雪前耻,渴望通过战争复仇。对于德国民众而言政党的性质、成功的手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德国需要一个带领德国走出阴霾的领导人。而希特勒正是德国民族特性的完美体现,满足了德意志人民的的所有需求。所以在德意志人民的拥护下,希特勒顺利上台并在德国的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5《我所认识的青年希特勒》(作)奥古斯特·库比席克(译)郑国雄6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形成及其影响王明芳7普鲁士精神、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李世安8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爆发吗铁血社区9德国人为什么拥戴了希特勒陈勤中国社会导刊2006-03-01结语对于希特勒残暴的原因,本文只是做了浅要的分析。但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任何性格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许多的因素在长时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希特勒的残暴并不只是因为他的个人的内部原因,重要的是外部环境的促使,迫使希特勒在残暴的路上越走越远。[参考文献][1]《我所认识的青年希特勒》(作)奥古斯特·库比席克(译)郑国雄[2]《希特勒传》(作)拉尔夫·格奥尔格·罗伊特(译)周新建皇甫宜均[3]《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爆发吗》铁血社区[4]《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原因透析》王昌沛[5]《德国人为什么拥戴了希特勒》陈勤[6]《从德国历史的发展看德意志民族的特征》李梅焕[7]《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形成及其影响》王明芳[8]《普鲁士精神、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李世安[9]《德国军国主义探源》杨青云
本文标题:希特勒残暴的原因浅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9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