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拼音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语音规范与语音教学一、小学语文中的语音规范与语音教学概述(一)语音规范化是指根据语音发展的规律来确立和推广普通话的语音标准。语音规范化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确立正音标准;推广标准音。语音规范化工作包括:①排除北京话的特殊土语成分;②轻声词、儿化词的读音规范;③普通话异读词的审音等。例如:剔除北京话里的土音成分:北京话里的土音成分,包括:个别字的读音特殊,如“太好了”读成“tūihǎole”,“不言语”读成“bùyuànyi”都应该剔除;北京话里过多的轻声、儿化、变调现象,如“找地方”说成“找地儿”二是解决异读字的读音问题异读字要区别不同情况对待,一个字有两种以上的读音,如果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则应该保留。例如:觉,jiào:jué睡觉知觉恶,è:wù罪恶好恶长,cháng:zhǎng长短长幼饮,yǐn:yìn饮水饮马而一个字有两种读音,又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形成累赘,就应该剔除一个。如:波bō:pō;暂zòn:zhòn;酵jiòo:xiòo(二)小学语音教学及教学目标小学语音教学主要指贯穿和融汇于小学语文教学全过程的普通话语音教学;具体说来,包括拼音教学、课文中字、词的普通话读音教学,课文的普通话朗读教学,使用普通话进行的说话、会话教学,听别人用普通话说话抓住要点、归纳中心的听话训练教学,以及按照普通话规范进行写作训练的教学等等。这其中,有传授知识的教学,也有能力训练的教学,较多的是使用普通话进行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教学。以《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根据,小学六年里,不同学段的语音教学要求不同。语音教学方面应该实现的教学目标是:1.识字与写字(第一学段,1~2年级):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2.阅读(1-6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3.口语交际(1-6年级):学讲普通话,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三)小学普及普通话的要求小学普及普通话的要求包括掌握和使用两个方面。学生掌握普通话应做到:(1)能读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的字音,能正确地用普通话语音读出学过的词语,会读2最低限度的轻声词和儿化词;(2)能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比较标准;(3)能比较流利地用普通话交谈;(4)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学校学生能够直呼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教师(包括干部)掌握普通话应做到:(1能流利地说普通话,语文教师能说标准的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2)能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文课教师具备教学普通话和汉语拼音的能力。关于使用普通话方面:师生应逐步做到在校园内使用普通话。老年教师也应该努力掌握和使用普通话,从实际出发,可适当放宽要求。《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关于小学普及普通话的通知》(1990-12-29)总之,小学语音教学以普通话为核心。语文学科特点要求语文教师普通话必须准确、优美。尽管普通话仅仅只是语文课的一项内容,却是语文课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认字、读书、说话、作文、朗诵、演讲都离不开普通话。准确、流畅、优美的普通话能提高语文教学的准确性和艺术感染力。语音不准,说话不知所云;语汇错误,表意难以准确;语法不当,思维表达混乱。用方言表达,则无法进行广泛交流。可以讲,语文教师只有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教学,学生才是学习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语文教学质量也才能真正提高。二、农村小学语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问题1.教师思想认识不足,语言文字法规政策存在盲区,法规意识淡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奠定了普通话的法律地位,并明确规定“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的校园语言”,但由于校园用语的规范程度是一项软指标,不少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到位,缺乏过硬的措施,因而效果不明显。或者前任领导重视校园用语的规范化,大张旗鼓地抓一阵子,刚有了点气氛,后任领导不太重视了,于是校园用语便会重新沉没在方言的海洋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等法规政策不甚了了,认识不到位,觉得,用不用普通话无所谓,甚至认为普通话是“洋腔怪调”。2.方言环境的影响我国农村相对城市来说,经济文化生活比较闭塞,语言观念也比较保守。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在方言环境中,受方言习俗的影响,大部分不敢、不会、不习惯说普通话。一位教师说:“说普通话家乡人耻笑你,何必找那麻烦?”有些青年教师在毕业分配之前,由于师范院校的培养和训练,已基本上掌握了普通话,但工作后,由于环境的影响,也随波逐流不再用普通话教学。3.普通话语音基础差,不重视课文中字、词、句的普通话读音教学,不重视和不组织朗读训练及朗读教学。调查中发现:普通话语音基础差也是阻碍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的重要原因。开展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以来,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整体上已有了较大提高,但还很不平衡,特别是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语言素质还较低。目前小学教师老龄化的趋向明显,而年龄在45周岁以上的教师在全日制学校时一般很少接受过规范的语音训练,方言的影响根深蒂固。而教师是推广普通话的生力军,教师的语言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如果教师普通话水平偏低,他们对学生良好的语音面貌的形成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青年教师大多数是师范院校毕业,在学校里虽然受到过系统的普通话训练,可是由于语言习惯及训练方法等方面的原因,一部分人讲普通话不十分熟练、标准,这些人觉得使用方言教学比使用普通话教学要轻松自在得多,所以逐渐放松自己,不使用普通话教学了。造成了在农村小学推广普通话仅停留在一般性的宣传和号召上,校园中说普通话的氛围不浓,导致有很多小学毕业生还不敢大胆地说普通话,甚至不懂讲普通话。在低年级,部分学生汉语拼音掌握不好,以至于有相当一部分中、高年级的学生连最起码的声、韵母都区分不清,至于前、后鼻音、翘、平舌音等基础发音更是发不好,以至形成朗读能力差,吐字不清,带有严重的地方口语的不良现象。再加上读书时爱摇头晃脑或唱读,速度较快或较慢,错漏添字多,不注意句子的停顿,缺少感情等情况,致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长久停留在本地方言的水准上。(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1.加强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教学各地区、学校要全面、系统地加强普通话和汉语拼音的教学工作,要把普通话教学贯穿到小学各年级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也是阅读和写作的辅助工具,小学各年级都要认真学好和充分运用汉语拼音。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达到直呼音节的要求。在低年级打好基础,在中、高年级要注意抓好巩固、提高工作。要把加强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教学与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改革实验不但显著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而且对小学的“双推”工作有广泛积极的影响,应按国家教委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广。有的地区和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不增加总课时的前提下,小学各年级都开设说话课。这是有益的尝试,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试验。普通话和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和师资条件来确定。提倡互相学习、借鉴。2.建立健全教师推广使用普通话的各项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监督机制在教师中推广使用普通话绝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需要有法规力量的制约,用规章制度去约束人们的语言行为,直至达到熟练而自觉的程度。我们可以制定普通话测试考核制度,制定出具体的考核细则,严格考核,并把考核成绩载入教师的业务档案,作为评价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依据;把是否使用普通话教学与教师的期末、年终考核、评定职称等挂起钩来,促使广大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教学。3.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首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行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普通话教学观摩及比赛等,使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由普及走向深入.其次,各地应组织专人进行方言调查,找出方言和普通话在声、韵、调及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应规律,为广大教师学习和教学普通话提供一条捷径。第三,各地的中师学校可以利用假期举办普通话培训班,为农村中小学培训推广普通话的骨干。培训应在时间、教材、师资上给予保障,坚决杜绝那种形式上轰轰烈烈而收效甚微的走过场式的培训。第四,要大力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营造氛围,切实使“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4.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方言环境里掌握和使用普通话是困难的,所以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农村的方言大环境,目前我们还无力全部改变,但我可以把校园作为“坚强阵地”,在校园内4实行普通话“单语制”,要求从学生、教师到学校领导,人人、时时、处处都讲普通话,创造一种讲普通话的氛围,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在这种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教师不但容易消除使用普通话的心理障碍,而且会逐渐感受到运用普通话得体、庄重和高雅,从而激发起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热情。总而言之,农村小学普通话语音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它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甚至还需要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创造一个讲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但只要我们横下决心,持之以恒,教师和学生就一定能彻底改掉不规范的发音,说出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来!三:小学语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详讲):拼音教学、朗读教学(一)汉语拼音教学难点及突破1.难点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拼音只是一些抽象的符号和规则,没有实际意义。要求学生在八周内掌握汉语拼音,这对于六、七岁的孩子而言,显然绝非易事。拼音教学的难度也是众所周知的。表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认、读、写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困难,形成了教学难点。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拼音教学的薄弱环节在农村尤为明显。例如衡阳4所农村小学,80名学生在口试中,有41.2%不能直呼音节,有50%在听写音节和看汉字写拼音方面不及格。而且“回生”现象在一些学校仍然明显存在,在大中专院校更不用说。城乡小学语文教师掌握汉语拼音的水平也一定差异。由于近几年来各地加强了在职语文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同时中等师范学校普遍重视“双推”工作,因此,教师队伍起了变化。城乡小学语文教师中只有3.1%的不能按大纲要求掌握和教学汉语拼音。在农村,有些语文教师至今拼音不过关,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拼音音符与规则的抽象性与一年级儿童思维的形象性,是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矛盾,由此也形成了教学中的诸多难点。如何认识汉语拼音教学难点,让抽象的、单调的拼音走进天真、幼稚的童心呢?(1)识记:难以形成意义识记从识记的角度看,拼音字母的音与形没有直接联系,小学低年级学习汉语拼音只能是机械记忆。尽管教材在形象性和趣味上作了充分而巧妙的设计,在识记目标上调整要求(如:2000年修订大纲和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正确书写声母和韵母。把已有的“背诵”要求降到“熟记”,从“默写”要求降到“正确书写”。)但实际上都无法改变这一时期拼音的机械识记这一基本特性,难以避免学生学习上易混易错问题。表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识记时常发生:声母“b与d”、“p与q”,韵母“ei与ie”、“ui与iu”,不管是读音还是字形,常分不清哪个是谁,有的学生即使暂时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甚至可能越来越糊涂。(2)拼读:易受方言发音的影响在拼音教学中,方言区的学生由于受方言发音的影响,因此部分字母的发音常有偏差甚至难以纠正。如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分,边音“∣”与鼻音“n”不分,故把shi(师)拼读成si(丝),把jing(静)拼读成(近),把nan(难)拼读成lan(蓝),这是一个旧有的语言习惯问题,要想改变这一面貌的确很难
本文标题:拼音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0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