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指导学生如何理解词语的意义
指导学生如何理解词语的意义上传:李文更新时间:2012-12-1322:25:10子专题一:指导学生如何理解词语的意义一篇文章是由一连串的词语组成的,如果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含糊不清,那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会流于肤浅,甚至造成误解,写起文章来也容易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以致不能正确的表情达意。最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学段的阅读能力目标的阐述里,都有对“理解词语意义”能力目标的专门表述:从表中乍一看,各学段要求学生理解词义并没多大区别,都是指要结合上下文,查字典和生活积累来理解。细看一下,我们就能发现:第一学段侧重于“了解”词义,第二学段侧重于“体会”作用,第三学段侧重于“推想、辨析”词义。“了解”是指对学习材料有一定的认识和记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比如:“举头望明月”中的“望”,只要学生知道“望”是“看”的意思,并且把它记住就可以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体会”是体验领会,一般用于对某种境界或事物的感受。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自然段“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句中,要让学生理解“抽出”这个词的意思,就不仅要知道它是“长出”的意思,还要在反复朗读中,在视频感受中,在回忆生活所见的积累中体会树木快速而有力地抽枝长叶的过程,从而理解小兴安岭树木旺盛的生命力。“推想”顾名思义是“推测、想象”,即根据已有的经验积累推测该词在此处为何义。如《养花》一文“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一句中,对于“置之不理”的理解:置,放置;不理,不管;之,代词。代指什么呢?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想,就可知是代指花草。这个词经过推想,意思大概就明白了,是“我把花草放在一边不管”。所以说,高段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指导,离不开低段和中段的训练和积累。低段阅读中对基本词义的了解(一般为本义,通过查字典可得),尤其是中段阅读中对重点词语意义的体会,都可以帮助学生在高段阅读中对词义进行推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要想准确、生动地理解并使用好词语,除靠平时的学、说、用之外,掌握一些解词释义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本子专题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各位同仁探讨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常用解词方法。1、分析综合法。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愧疚”——愧,惭愧;疚,对自己的错误感到内心痛苦。合起来就是“惭愧不安”。“横切面”——横着切留下的面。“果然”——然,样子;果真这样子。悠然——悠闲的样子;“安然”——平安的样子;“盎然”——气氛、趣味等充溢的样子;当然——应当这样;骇然——惊讶的样子……“新闻”——新听来的事;声色俱厉”——声音脸色都十分严厉。心悦诚服——悦,高兴;服,服气、佩服。真心实意地表示服气、佩服2.同义换词法。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顷刻间”——一刹那、一瞬间、一霎时、转眼间等,形容时间极短;“清晰”——非常清楚;学段理解词义目标表述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举荐”——推荐。“疲惫”——近义词是疲乏,词义就是非常疲乏。“沉寂”——近义词是“寂静”或“静寂”,词义则为十分寂静。立刻-马上;眩目-耀眼等。3.反义否定法。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不生疏”——熟悉,“隐藏”——不暴露、不败露;“娴熟”——不生疏;“冷落”,——反义词是热闹,词义是不够热闹。“镇定”——是不慌乱。“漫长”——不是短暂的,“清醒”——没有昏睡,“干燥”——不潮湿。模糊——不清楚;崎岖——不平坦。4.拆拼法。即把表示简称或数字缩语的词语拆开来组词,再合起来。“焦躁”——焦虑、烦躁;“优雅”——优美雅致;“辞职”——辞掉职务;“难免”——难以避免;“恳求”,恳,诚恳;求,请求。合起来是诚恳地请求。幽雅——幽静文雅。“漫游”——漫,随意,不受拘束;游,游玩。合起来就是随意游玩。“疾驰”——疾,飞快地;驰,奔跑。合起来是飞快地奔跑。屏息凝视——抑制呼吸聚神地看。勘测——勘探和测量。5.重新组合法。“循规蹈矩”——循蹈规矩;“轻而易举”——轻易而举(做事容易,不费力气);“心满意足”——心意满足;“翻山越岭”——翻越山岭;“风平浪静”——风浪平静;“调兵遣将”——调遣兵将;无忧无虑——无忧虑;没昼没夜——没昼夜;震天动地——震动天地。6.成语一般要分三步解。一解字意,二解原义,三解比喻或引伸义。如“守株待兔”一解:株,树桩。二解本义: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三解比喻义:得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不放。“浅尝辄止”——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7.就地取材法。用文中句子解释词语。课文中的词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可以借助前后联系的方法,给予解释。“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像翡翠雕成的世界”。“翡翠雕成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就是课文中描写的“蝴蝶是绿的,蜥蜴是绿的,就连筛下树丛的阳光也像绿宝石一样明丽。”“专心致志”就是“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诗,朗读这段课文“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8.描绘法。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的描绘。如: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9.比喻法。即用具体、形象的比喻说法来解释词语。如:车水马龙-车子象流水,马好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10.语境联系法。指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如:“地下”一词人们都知道它的含义,但在“地下革命党”中,“地下”则指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被敌人发觉。11.说明解释法。指用简要的文字来说明词语的意思。对有些成语和名词还需要指明词语的出处、演变过程,现在的意思等,以防望文生义。如:上腭-口腔的上部,分隔口腔和鼻腔的组织,统称上腭;班门弄斧-古时候某人在巧匠鲁班门前摆弄斧子,现在指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12.举例法。有些词语如果硬性地给它下定义往往弄不准确,可以通过列举事例进行讲解。如:分秒必争-非常珍惜时间,同学们对学习时间抓得很紧,课堂上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放过。这真是“分秒必争、惜时如金”啊!13.定义法。即用简明的语言,对该词所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做确切的解释。如: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拂晓-天快亮的时候。有些词有好几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统统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比较用哪个意思最合适就选哪一条解释。所以,勤查字典是理解词义的最好方法。14、以旧带新法。有些新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如“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是“的”,“宝”是“宝贝”,合起来的意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15、词义引申法。有些词有本来的意思,还可以引申其他方面的含义,对这类词的理解,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原来意思,再理解它的引申义。如“碰壁”原指把头撞在墙上,而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碰墙”指的是在黑暗的旧社会,革命者处处受迫害的意思,是引申义。当然,解释词语的方法不仅只这几种,而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解词时,既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又不能墨守成规,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词语的意义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词语辨析技法。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也可以说是对词语的理解。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是词语考查的重点,尤其注意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义。(一)从词义上加以辨析1、词义适用的对象不同如:终生终身“终生”是就事业来说。如:为了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终身”是就切身大事来说。如:婚姻是终身大事,应慎重考虑。2、词义的轻重不同如:妨碍妨害“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如: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妨碍别人的休息。“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伤害,词义较重。如:在瓜果蔬菜上喷浓药,会直接妨害人们的健康。3、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如:年龄年纪“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如:寺院里有两颗银杏树,枝繁叶茂,看上去它的年龄足有千年。“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如:你这把年纪了还带头干活,我们这些小伙子哪敢怠慢!(二)从色彩上加以辨析1、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词语按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无所谓美丑好坏,不含褒贬的词)。如:沟通勾通“沟通”指使双方相通,是中性词。“勾通”指暗中勾结,是贬义词。如:科研部门应经常与生产单位沟通情况。(这里就不能用“勾通”了)2、词语的语体色彩不同词语按语体色彩分为:口语、书面语、文学语体、科技语体如:家乡故乡“家乡”侧指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多用于口语。如:我14岁就离开了家乡,参加了革命。“故乡”侧重指自己所熟悉的出生、成长的地方,多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常见于书面语中。如:我生长于山东胶州半岛,内蒙古是我的第二故乡。(三)从用法上加以辨析如:阅历经历作动词时,“阅历”只用于人,着重指自身听过、见过或做过的事。“经历”既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物,用于人时,着重指自身经历或承受过的;用于物时,着重指发展演变过程。作名词时,“经历”着重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情;“阅历”着重指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在文中表达作用的品味,在语言组织时,可遵循“三步走”的路线进行:第一步,正面阐述。围绕该词语的意义,阐述它在语境中的表达效果;第二步,反面强调。强调若删去该词,上下文句表达作用方面会有哪些削弱;第三步,小结归纳。总结该词在文中表达作用的不可替代性。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用),大多选取句中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语来考查。基本思路:修辞优先,无修辞,可对关键词提问。基本格式:(1)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表现情感+刻画性格(2)表达效果(语境义)+表现人物的性格或情感怎样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深层含义2009-10-1419:06:33|分类:语文点滴积累|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技巧指导如果将文章比做大海,那么词语就是汇集成大海的溪流;如果将文章比做高山,那么词语就是堆积成高山的土石。因此,正确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深层含义,是理解文章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呢?同学们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一、从词语的基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入手了解词语的基本义是正确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的基础。如果连词语的基本意义都不懂,怎么可能理解它的深层含义呢?因此,这一关是必须过的,而且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能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勤查词典。多积累。只要坚持不懈,积累的多了,释词能力自然会提高。比喻义是由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引申义是由基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例如:“包袱”,基本义是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引申为“包东西的布”,比喻义为“思想负担”。看下面三个例子:①日晕和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②学校的头头脑脑们谁也没有想到在中考时竟然窜出这么多黑马。③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你明天来看吧,有热闹哩!”(《芦花荡》)“征兆”的基本义就是“征候、先兆”,在这里也是这个含义。“头头脑脑”的本义是指身体的一部分,一般也比喻“领导”;“黑马”的本义就不言而喻了,现在一般比喻为“在比赛或竞争中出人意料的优胜者”。“热闹”的本意是“景象繁荣活跃”,也引申为“一种场面”。在文中的意思为“老头子准备痛击鬼子”。“老头子准备痛击鬼子”这个意思
本文标题:指导学生如何理解词语的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0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