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教学案例【提出问题】为什么黄粉虫幼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原是粮仓中常见的害虫。幼虫表面呈金黄色,喜群集,常常聚集在粮堆中或其食料的下方。成虫为深褐色,不能飞,善爬行,喜欢群集栖息。设计意图:“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我给学生提供如上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开阔学生思路。也注意到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表述,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最后确定探究的问题是“为什么黄粉虫幼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作出假设】黄粉虫幼虫具有避光性,光对它的生活有影响。友情提示1.实验中应给黄粉虫幼虫提供哪两种不同的环境?(利用试验台上准备的器材)如何设计?2.除了以上因素其他因素是否要保持一致?举例说明。3.往实验装置中放黄粉虫幼虫时,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4.放入黄粉虫幼虫后,立刻统计数值是否可以?为什么?5.只统计一次数值是否可以,为什么?应该如何做?※实验中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设计意图:这个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完整的探究实验,对于实验的程序、原则都不清楚,实验细节考虑不周全。我的做法是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提示(如上的友情提示),帮助学生梳理出实验的大体思路,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制定计划】1.设置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2.放入10只黄粉虫幼虫3.静置片刻后,每隔一分钟统计阴暗和光亮处的黄粉虫幼虫数量,填入表格。设计意图:以上只是实验的主要思路,教师要引领学生考虑到具体的细节,比如如何实现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环境中的光线是否需要考虑,黄粉虫放在哪儿,等等。【实施计划】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验。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进实验室亲自动手实验,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我通常提前辅导一下小组长,让他们在小组内发挥“主持人”兼“指导教师”的作用,把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这样对于确保实验的秩序和效果大有帮助。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尽量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信心不足、兴趣弱,相对内向的人,老师一句真诚的问候,一句简单的鼓励,都会给他们继续实验带去莫大的鼓舞,甚至从此喜欢上生物课。有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挫折,便失去实验的兴趣和信心,这时教师要及时安慰,其实真正的实验几乎没有一次成功的,指导学生思考失败的原因,鼓励其进一步改进再次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有学生动手能力很强,也善于思考,可以发现很多新问题,教师要注意收集,在下面的表达与交流时在全班交流。对于非常有价值的发现也可以指导学生作进一步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黄粉虫幼虫具有避光性,光对它的生活有影响。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数据,不知道这些数据有什么用,能说明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出结论。有些学生的数据不明显,得不出确切的结论,教师要引领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原因,鼓励再次实验。在这个环节中,也要注意充分利用全体同学的数据(重复组)使数据更具说服力。【表达交流】设计意图:我通常把这个环节与得出结论环节里的数据的表达与分析合在一起进行,另外再让学生对小组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谈一谈你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的,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认为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个实验有什么感受,或者对科学探究有什么认识,这样,把实验的思想和体验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能力和科学素养。另外,在这个环节中,也要注意关注那些相对内向和沉默的学生,给他们一些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实验中得到收获和提升。总之,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对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质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生物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兴趣引导,开好实验教学。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地掌握认识世界及生命本质的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向学生渗透科学意识及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
本文标题: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19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