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探究大学生创就业问题策划书
-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青年创就业问题的实践与探索华侨大学商学院2009年4月-2-目录一:背景介绍…………………………………………3二:研究意义…………………………………………5三:研究对象…………………………………………7四:研究策略…………………………………………8五:实施的地点和实施时间…………………………10六:可行性分析………………………………………11七:成果演示…………………………………………13八:注意事项…………………………………………14九:附表:……………………………………………14㈠团队成员基本信息表…………………15㈡工作分配表………………………………16㈢经费预算表………………………………17-3-一:背景介绍摘要一:2000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每年平均两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从2000年的11%增至2004年的19%,2005年进一步增至21%,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全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超过2000万。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日益突出。2006年7月,由团中央、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的调查显示,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的人数仅为49.81%,不到毕业生总数的一半。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表12001-2006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及就业率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毕业生数(万)114145212280338413就业率(%)8080757372.672.6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资深就业专家分析: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4-摘要二:据统计,2008年全国共有559万高校生毕业,比2007年增加了64万人,这也将近几年一再被刷新的毕业生人数又一次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全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为突出。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创业,走以创业拓展就业的途径,充分发挥创业拓展就业的显性作用和隐性作用(即创业带动就业和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将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国际教育界曾经做过这样的预测:21世纪全世界将有过半数的大中专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因此,对我国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开展创业活动、搭建创业平台应成为全社会的一项迫切任务。摘要三: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智力支持。同时,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冲击严重,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减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用人需求减少相对较少;而小型非国有企业,高新企业、私企、外企以及制造业、IT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相关用人需求明显降低,这将导致相关专业毕业生今年就业异常困难。在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当下,鼓励毕业大学生实施创业计划是缓解就业矛盾的重要手段。摘要四:-5-近日中国社科院第7次发布城市竞争力报告,在首次列出的中国城市就业率排名中,创业型城市泉州以98.83%的高就业率,位居全国第一。4月16日,记者从泉州市统计局获悉,在国际金融危机重压下,泉州企业数量和用工继续双双增长:全市去年注销内外资企业共661家,但同期新注册内外资企业逾5800家,去年工业产值4950亿元,增长18%。随着企业增加,产能扩张,今年新增用工约12万。“泉州是创业型城市,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化、石材、食品、陶瓷等多个产业集群,产业链比较完善,创业的机会也多。”泉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景顺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泉州部分中小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就业市场出现局部波动。为此,泉州出台了多项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市民自主创业。为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泉州积极落实取消个体工商管理费和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费的政策。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泉州还出台优惠措施,免除大学生登记个体工商户的行政事业费,各基层工商所还专门开辟大学生办理营业执照的绿色通道。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一大批市民和大学生纷纷自主创业,侨乡处处劲刮创业风。摘要五:由于对自主创业的认识不透彻,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空有激情,但对于市场评估不足;创业资金不足;人际市场打不-6-开等。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脚步,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甚至在创业道路上失足。二: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总数和增量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在现有的就业环境下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就业新途径,寻求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良方,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实践证明,“以创业实现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理念能够有效地拓展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帮助他们从就业走向成功创业。只要广大高校毕业生能够以创业拓展就业,从就业走向创业,在创业中激发出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成功的希望就会在创业中不断积攒,创业对就业途径拓展的显性和隐性作用也就会愈发强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势必得到较大改善。同时,在国家、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投身创业世纪大军将成为当代大学毕业生的首选目标。创业之路就在脚下,走的人越多,路就会越宽越远。研究目的:一、培育广义创业新意识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而狭隘的创业观念严重束缚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因此,转变对大学生创业观念的教育是培育广义创业-7-新意识的首要任务。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鼓励大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到社会需要的岗位去,直接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合格人才。但是,高校更应该通过大学综合教育和各种创业活动培养在大学期间就能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的创业型人才,使大学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直接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之中。创业往往伴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进入市场,这对国家整体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提高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一个大学生的创业成功,可以带动几个甚至一批大学生或社会待业人员的就业,如果社会上形成了浓厚大学生创业的氛围,将大大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就是大学生创业的显性作用———创业实现自身和他人的就业。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在大学生中广泛树立“工作只是平台,贡献才是目的”的价值观。对在校大学生要教育他们全面运用专业知识,结合观察身边社会所得到的创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寻找创造机遇是创业;对毕业生则要牢固树立三个层次的创业意识,即开办自己的企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创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也是创业;到艰苦的地方、到基层岗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进步更是创业。通过培育这种广义的创业新意识,让大学生了解到就业只是形式和过程,创业才是目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利于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管理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迅速成长,实现人生价值,发挥“以创业拓展就业”巨大的隐性作用。二、组织大学生创业教育-8-创业教育有别于常规的课堂教学,它是一种开放式的、与各种创业活动密切相关的素质教育。组织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也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还是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大学生创业教育首先要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增设创业教育课堂,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和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进行创业理念和创业模式教育。一方面,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创业知识,比如如何办理企业的工商登记注册手续、如何评估市场机会、如何融资、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等等,目的是为学生自谋职业、自我创业培养一种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教育新精神,以适应不断变革的环境,而不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马上创立自己的企业。其次,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邀请社会成功人士走进校园开展创业讲座或创业论坛,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创造和创业意识,拓宽创新思路,对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大有益处。此外,经常组织一批有创业经历的校友回校与同学们进行座谈,以师兄师姐现身说法的形式开展创业交流活动。这种交流与成功人士的经验介绍有所不同,交流者在身份、学历、能力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他们之间的交流将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好地收集创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今后的创业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校友间的创业交流还可极大鼓舞在校学生的创业激情,在学生中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形成良好的创业传统。三、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有了创业的新理念,接受了创业的教育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就可以-9-直接创业了,在创业的实际经验积累上他们还可以说几乎为零。开展大学生创业校园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们进行创业预演。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有利于塑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首先,在高校中加强开展以专业为依托的科技创造和创业活动,委派专业教师和创业导师共同帮助大学生了解专业领域当中的科技产品发展动态,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创造设计。其次,高校还应该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力度,通过有效组织寒、暑假和周末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直接到企业中体验生活,参与社会调查,征集企业发展所遇到的难题,从而发现创新机会,找到创业题材。第三,鼓励大学生自由组建创业团队,以项目创意为核心,激发组织的想象力和团队的合作精神,组建创业联盟和创业者协会等大学生创业组织进行项目创意转化和实现活动。四、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创业培育环境,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创业平台通常包括六大部分:一是构建创业政策平台。从制度和管理上鼓励大学生创业,坚持实施国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创业的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创业国策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可能遇到的难题,也为广大的对创业抱有激情的大学生提供借鉴,使他们在未来的创业道路上少走弯路,直视困难与挑战。同时,使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有更多的认识与见解,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准备。各项优惠政策,对创业大学生的档案、户口等相关问题进行妥善管理,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10-忧,对创业大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在校园内唱响创业时代的号角。二是构建创业风险基金,扶持创业项目。通过政府扶持、学院资助、企业赞助等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大学生创业风险资金,对中长期科技创新类创业项目进行低息、无息或财政贴息贷款,对短期服务类创业项目则实行小额资金援助或拆借,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普遍出现的资金短缺困难。三是构建创业项目指导评估平台。为保证创业风险基金和创业大学生自有创业资金的高效使用,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专业指导和评估很有必要。高校应吸收各专业教师、企业家代表和创业导师组建创业评议团,义务为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可行性论证、社会与经济效益评估、投资估算等方面的指导和评估,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学生创业的盲目性,避免不成熟的创业项目付诸实施,提高创业项目成功率和抗风险能力。四是创建创业项目库,通过创业设计比赛、活动征集、项目申请的形式不断收集学生的创业点子和创新项目,编入高校的创业项目库,并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帮助其他大学生寻找创业灵感和创业机会。五是构建创业转化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企业对创业项目库中的优秀项目投入启动资金,高校组织大学生创业团队投入技术和人力,负责创业项目的转化工作,走资金入股和技术入股的合作模式。六是建设实践基地平台。通过签约社会实践基地,建立有针对性的企业项目研发基地,同时也是高校专业教师完善的科研课题基地,再以教师带学生的形式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学生实践和创作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对口的创业预演基地,真正实现“产-学-研”一条龙的创业平台。-11-三:调查对象:我们主要调查的学校是泉州的几所高校,对象
本文标题:探究大学生创就业问题策划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20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