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理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积累和金融体制改革
第八专题借鉴资本形成理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积累和金融体制改革本讲分为五个部分:一、资本及资本形成二、资本及资本形成理论三、资本积累的源泉四、我国的资本积累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资本及资本形成(一)资本形成理论提出的背景20世纪50—60年代,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以及摆脱贫困的出路问题进行了集中探讨。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就是,资本稀缺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只有提高资本积累率,为实现经济腾飞积累大量资本,才能摆脱贫困。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发展经济学家认识到资本并不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同时,发展经济学家普遍认识到资本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实现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过渡具有关键作用。(二)相关概念界定1、资本(content)所谓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资本最初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作为货币的货币是充当商品流通媒介的一种等价物。而货币变成资本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充当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表现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资本形成(CapitalFormation)资本形成,是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初始资本。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RagnarNurkse)曾经给资本形成下过一个全面的定义。他说:“资本形成的意义,是指社会不把它的全部现行生产活动,用之于满足当前消费的需要和愿望,而是以其一部分用之于生产资本品:工具和仪器、机器和交通设施、工厂和设备一各式各样可以用来大大增加生产效能的真实资本(RealCapital)。发展经济学中的“资本形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包括“物质资本”(MaterialCapital)和“人力资本”(HLtmanCapital)两个方面;狭义上讲,是指实物形态的机器、工具设备、厂房、建筑物、交通工具与设施等长期耐用的生产资料,包括固定资产和生产所必需的存货。它表明现有的生产能力和未来的生产潜力。物质资本形成是投资过程的结果,它来源于生产量超过当前消费量的“剩余”即储蓄,这种生产“剩余”或储蓄,通过投资和生产,便转化为耐用资本。纳克斯指出,指出:“资本形成过程的实质,是将社会现有的部分资源抽调出来增加资本品存量,以便使将来可消费产品的扩张成为可能”。3、资本积累(capitalaccumulation)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4、经济体制改革(ReformoftheEconomicSystem)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当前中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僵化的、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充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先进各国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大力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达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的目的。二、资本及资本形成理论在发展经济学理论中,资本一般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从古典经济学家到发展经济学家都对资本及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一)古典经济学家关于资本形成的理论1、亚当﹒斯密认为,资本积累率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资本积累量的大小是经济增长率高低的关键。2、凯恩斯主义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肯定了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正比关系。(二)发展经济学家关于资本形成的理论1、罗斯托:一国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投资率(资本积累率或者储蓄率)达到10%以上;(2)建立起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体系;(3)必须伴随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变革。资本积累率达到10%以上是基本的先决条件。刘易斯在1954年提出,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是资本形成率的提高。资本积累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关键。2、哈罗德—多马以模型分析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总支出AS储蓄与投资N1N2N3S1S2S3SI1I2I3N1N2N3国民生产净值C1C2C3S1S2S3C第1年第2年第3年图1处于充分就业时的投资与生产能力的增长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定资本存量总额(K)和总的国民生产总值(Y)间存在着固定的比率,即资本—产出比率为k,国民储蓄比率(s)是国民产出的一个固定比例,新投资总额由总储蓄水平确定。建立简单经济增长模型:S=sY(1)投资(I)定义为资本存量K的变化,即I=△K(2)资本存量K和国民收入Y有着固定的比例(k),得到K/Y=k或△K/△Y=k,即△K=k△Y(3)由于S(总储蓄)=I(总投资),即S=sY=k△Y=△K=I,得出△Y/Y=s/k,即g=s/k(4)3、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Viciouscircleofpoverty)纳克斯在自己1953年出版的《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中提出“贫困恶性循环”。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长期贫困,主要是因为存在“贫困恶性循环”,主要表现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1)供给方面,资本形成的恶性循环: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产出低生产率(2)需求方面,资本形成的恶性循环: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产出低生产率低资本形成(3)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资本形成的恶性循环图低生产率购买力有限缺乏资本低收入投资引诱小储蓄能力小低生产率资本数量少该理论核心问题是:资本稀缺是处于传统一元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向现代一元的工业化国家过渡的主要障碍和约束条件,资金的不足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了“贫困的恶性循环”。图2贫困的恶性循环4、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理论核心,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陷阱”,必须大规模投资,使投资和产出增长超过人口增长,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经济增长。(1)人均资本、人口和国民收入与人均收入的关系。①人均资本增长与人均收入的关系。纳尔逊认为,资本的形成由两部分组成:储蓄和新耕地的开垦。因此,资本增长(dk)为储蓄创造的资本增加(dk′)与土地(dR)增加之和,即dk=dk′+dR假设土地因素忽略不计,资本都是由储蓄创造的,并且全部储蓄都转化为投资,则人均资本增加表示为:bⅹ[(O/P)-X]······O/P>(O/P)′dk′/P=-C························O/P≤(O/P)′P表示总人口,O表示总产量或总支出,O/P表示人均收入,b、X、-C,、(O/P)′是常量。dk′/PXCOO/P(O/P)′图3人均资本增长和人均收入关系②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的关系。人均收入增长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O/P)-S]······(O/P)<(O/P)dp/P=dp/P··············(O/P)≥(O/P)dp/P表示人口增长率,这个公式用图表示为:dp/POS(O/P)dp/P*dp/P(O/P)图4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关系图③国民收入的增长与人均收入的增长。纳尔逊假定国民收入是要素投入的线性齐次函数,并假定技术和社会结构不变。于是,国民收入的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的关系表现为:dp/POX=SdO/OO/P图5国民收入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关系图(2)低水平均衡陷阱。图4与图5结合起来,可以描述地水平收入陷阱。dO/O为国民收入增长曲线,dp/P为人口增张曲线。dp/POX=SUaqWdp/PdO/O图6图4与图5的结合三、资本积累的源泉(一)储蓄与资本积累从理论上讲,资本来源于储蓄,而储蓄是国民收入中不用于现期消费的部分。包括国内储蓄和国外资金。一国的国内储蓄一般源于三个方面:家庭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即S=SH+SB+SG1、家庭储蓄影响因素:收入分配状况;风俗习惯;金融体制完善程度;政治经济形势;存款利率。2、企业储蓄企业储蓄来自企业利润;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较为普遍;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在储蓄动员方面表现不一。3、政府储蓄政府储蓄是政府收入减去政府开支后的余额;低收入国家政府支出水平低于高收入国家的政府支出水平;政府储蓄是政府收入超过政府消费开支后的余额;提高政府收入水平最重要的问题是扩大税收在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二)金融深化与资本积累储蓄仅仅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完善的金融体制和发达的金融机构才能将储蓄转化为有效率的投资,从而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体系的缺陷,尽管储蓄率很高,但有效的资本积累仍然不能形成,或者形成的资本积累仍然不能形成,或者形成的资本积累效率低下,不能形成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鉴于此,很多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建设问题,即金融深化问题。(三)资本积累的其他源泉除了上述资本积累的一般来源外,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还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发掘了资本积累的特殊来源。1、农业剩余刘易斯特别强调,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对于增加资本主义“剩余”和资本家利润的作用,认为它是资本家利润增长的源泉。农业剩余的两种动员方法:“计划导向的压制动员型”和“市场导向的积极动员型”。农业剩余是农业国工业化的初始资本的最主要来源。2、通货膨胀除了动用农业剩余外,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还可以通过印刷货币或者创造信贷来获得资源。这种货币政策构成了发展中国家资本积累的一种特殊强制性来源——通货膨胀筹资。通货膨胀通过收入再分配来促进私人投资。通货膨胀不单能够刺激私人投资,也能增加公共储蓄,从而增加公共投资。四、我国的资本积累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承受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巨大压力,形成了对资本积累的巨大需求,资本积累在我国二元经济转换阶段至关重要。(一)传统体制下的资本积累模式1、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2、低物价、低工资为主要手段的“极限积累”;3、传统积累模式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二)体制变革中新积累格局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使中国资本积累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经济改革使农业获得了历史性飞越,改革开放为工业注入新的活力。2、形成了储蓄与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五、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目标资金配置市场化;业务范围国际化;经营管理企业化;金融杠杆管理自由化;金融机构组织形式商业化;金融产权股份化;金融调控间接化;业务操作电子化。(二)改革前的金融体制1979年以前,实行计划管理的“大一统”金融体制:1、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属于“大一统”模式;2、计划管理是最高原则,一切业务必须按计划办事;3、实行单一的银行信用体制;4、全国实行统一的转帐结算办法;5、实行统一的低利率制度。(三)改革后的金融体制改革的总方向是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金融体制:•1、改变了“大一统”模式,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2、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对各类金融机构具有领导和管理的职能;•3、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单一银行信用制度已被打破;•4、金融市场得到初步发展。同业拆借市场从1985年起逐步发展,有形和无形的、同城和跨地区的同业拆借市场同时并存;•5、金融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较大变化;•6、根据资金供求和市场供需的变化,随时调整利率;•7、主要是拓宽贷款对象和扩大贷款用途,同时强调贷款的经济效益和政策要求;•8、在结算方式上,取消了原来的国内信用证、付款委托书、托收无承付、保付支票、省内限额结算等;•9、外汇管理更加灵活多样;•10、金融方面的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理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积累和金融体制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2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