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常见疾病的防治流行性感冒P264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心肌炎、肾炎等各种病症。典型流感,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呼吸道症状较轻。每年死于流感的人大约有50万,流感大流行时危害更大,如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就夺取5千万的生命。视频:解密流感大流行。生存条件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级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流行病学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猪、牛、马、鸡、鸭、鸟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可污染日用品。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临床表现典型流感起病急: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1、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持续时间长,体温正常后乏力等症状可持续1~2周;2、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涕等;3、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有少数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4、老人、婴幼儿、有心肺疾病着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患流感后可发展为肺炎。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流感,流感为自限性疾病,免疫功能较好者经过休息等处理,大约一周,体内的病毒逐渐被清除,症状缓解。卧床休息,多饮热水,清淡饮食,补充维生素C,保持口鼻清洁,早期可应用抗病毒治疗。并发肺炎时使用抗感染治疗。预防流感的几种常用措施: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4、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5、多饮开水,吃清淡食物。6、必要时注射流感疫苗。疫苗接种效果较好,接种对象为老人、儿童、严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员;接种时间为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种1次,2周可产生有效抗体。下列情况禁用:对鸡蛋过敏者;急性传染病患者,妊娠早期,6个月以下婴儿。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肝脏病变最明显,弥散于整个肝脏。基本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纤维组织增生。肝脏四大特点了解肝脏的特点,我们就能应该善待和保护自己的肝脏。肝脏是人体最为沉默的器官肝脏任劳任怨,每天干最多的事,干最苦的事,哪怕是有病了,也从来不会主动报告情况,从来不喊一声疼,由于肝脏的这种特性导致我们往往忽视了肝脏的感受,致使肝病越来越重,甚至癌变。肝脏是人体最为容易受到伤害的器官由于肝脏最忙最累,又由于肝脏面对有毒有害物质的侵袭,再由于肝脏又任劳任怨,所以肝脏最容易受到伤害,患病最多,也最难治,诸如,甲肝、乙肝、丙肝等等,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等等。从医药学研究和临床时间来看,目前大多数肝病是很难单纯依靠药物来治好的。甲肝甲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消化道传播)。被甲肝病人大便污染的水、食物等,未经彻底消毒被人饮用或食用就很容易引起甲肝的暴发流行。近年来由水产品传播的甲肝屡有发生,泥蚶、毛蚶、牡蛎、醉蟹等均可成为甲肝病毒携带物。患病后具有终身免疫力。预防接种可以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乙肝的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播途径比较多,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血液传播: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乙肝病毒。2.医源性传播:由注射器、针头、拔牙用具及其它创伤性医疗器消毒不严格而导致感染。3.母婴传播:患急性乙肝和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育龄妇女,通过妊娠和分娩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4.性接触传播:个体在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进行性接触或生活密切接触时可通过男性的精液、女性的阴道分泌物引起感染。特异性诊断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查即乙肝五项指标乙肝五项正常检验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原(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HBV-DNA阳性是表示HBV复制的最可靠指标。预防应采取以疫苗接种和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在目前HBsAg携带者广泛存在,传染源管理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关键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预防。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按0、1、6月免疫程序,但新生儿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免疫效果更好。症状1.全身症状肝脏会影响人体全身,因肝功能受损,乙肝患者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容易疲劳等症状2.消化道症状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乙肝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3.黄疸患者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会出现黄疸,皮肤小便发黄,小便呈浓茶色等乙肝症状。4.肝区疼痛肝脏一般不会感觉疼痛,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5.肝脾肿大乙肝患者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常有肝脏肿大等乙肝症状。6.皮肤表现不少慢性肝炎患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晦暗或黝黑,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形成的乙肝症状。患者皮肤上还会出现蜘蛛痣。治疗措施总的原则是: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急性肝炎的治疗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慢性肝炎的治疗乙肝病毒很难被彻底消灭。抗病毒是乙肝治疗的关键。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拉米夫定在中国上市10年,可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进展,可使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大大减少。适应症:肝功能异常,病毒HBVDNA水平高。减少肝硬化、肝癌,延长生命,提高生活品质是乙肝治疗的终极目标。不轻信各种治疗乙肝的广告。结核病P269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愈演愈烈。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1882年科赫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在全球广泛流行。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发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使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忽视,减少了财政投入、再加上人口的增长、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传播。使结核病流行有所回升。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还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口已感染了结核杆菌,受感染人数超过4亿。我国现有肺结核病人约500万,主要集中在25岁及以上人群;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为55.2岁。据研究,受结核菌感染的人群中,10%的人会发展为结核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未来的10年,我国可能有近5000万的感染者发生结核病。临床表现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1.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2.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3.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结核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的意大利和埃及。在我国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2100年前的女尸,生前就是一个肺结核病患者。20世纪上半叶,结核病在我国大肆传播,夺走无数人的生命。由于当时尚未出现有效的治疗药物,每年死于结核病的超过138万人,死亡率独占首位。患了结核病几乎等于被判处了死刑,比现在的癌症更使人恐惧。“十痨九死”便是当年广为流传的用以形容肺结核病人的悲惨结局。鲁迅先生笔下的华老栓,为了给患结核病的儿子治病,不得不向刽子手买下那个血淋淋的“人血馒头”,明知是根无用的救命稻草,却仍然紧紧抓住,足以看出当年人们对结核病的无奈。抗结核药的发展概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人类对于结核病是束手无策的,直到1944年以后,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相继发现,结核病的治疗才有了划时代变化,疗效明显提高。但由于货源、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肺结核患者仍然得不到治疗,因此肺结核是不治之症的阴影,曾长期笼罩在人们心头,人们害怕肺结核就象现在害怕癌症一样。1950年异烟肼被发现以来,结核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该药具有药源广、价格低、毒性小、疗效高等优点,很快便在我国普便使用,与链霉素,对氨柳酸纳联合治疗结核病,其疗效已提高到90%以上,从而彻底改变了结核病是不治之症的局面。现在以利福平为代表的治疗结核病的药物更臻完善,只要人们能够提高对结核病认识,及时发现,正规治疗,其疗效可达95%-100%.在文豪们的笔下,一度把结核病与年轻、纯洁、热情、忧伤和才华联系起来。1852年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1896年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女主角都死于肺痨。她们往往被描写为弱不禁风、说话声音轻慢飘逸、阵阵咳嗽、极易晕倒,疾病与她们受挫的爱情紧密交织。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红楼梦》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也是一名肺结核病患者。她身体孱弱,娇喘吁吁,面色苍白,却两颊绯红,终因咳血过多、身体极度虚弱而死。文艺作品中有关结核病患者的描写,都是现实的真实写照。治疗原则一、早期:对任何疾病都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特别对结核病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早期治疗以免组织破坏,造成修复困难,二、联合:无论初治还是复治患者均要联合用药、临床上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单一用药造成难治病人。联合用药必须要联合二种或二种以上得药物治疗,这样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既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有细胞外杀菌药物,又有适合酸性环境内的杀菌药,从而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并能缩短疗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三、适量:药物对任何疾病治疗都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剂量。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不给人体带来毒付作用,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有毒付作用,如剂量过大,血液的药物浓度过高,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特别对肝肺可产生毒付反应,剂量不足,血液浓度过低,达不到折菌、杀菌的目的、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一定药采用适当的剂量,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
本文标题:常见疾病的防治简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3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