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常见诗句赏析(转网友)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沉沦:指沉船、溺人。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让:拒绝,舍弃。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景行(háng):大路。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擎(qíng):往上托,举。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贼寇。这是荀子处世做人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2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晶莹如冰的心藏于内,高洁如玉壶之形现于外,比喻为人内外纯洁,品质高尚。2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比喻清白正直之士,虽一时被诬陷,但历尽千辛万苦,其崇高品德终究会被人们认识的。现用以说明凡事经过艰苦努力,终能获得宝贵成果。2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朝•王冕《墨梅》)这是通过自画的墨梅表现出作者清高绝俗的节操。3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桑榆:日落时,其余光留于桑榆之上,故桑榆指晚暮,也借指人的晚年。本句借绚丽的晚霞为喻,用劝勉的口吻,表现出老当益壮,力求进取的精神。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宋•辛弃疾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步出厦门行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清•曹雪芹红楼梦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已亥杂记5、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6、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清•石玉昆三侠五义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黄巢不第后赋菊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三、道德品行篇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学而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法言.吾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荀子》尔无我诈,我无尔虞。《左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六代代》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庄子》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警世通言》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晋书》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挂羊头,卖狗肉。《晏子春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容斋续笔》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晋书》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华而不实,脆而不坚。《左传》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祸兮福气倚,福兮祸所伏。《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既来之,则安之。《论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西游记》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史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卖柑者言》11.诗言志,歌永①言,声依永,律②和声。出自《尚书•舜典》。《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为孔子选编而成,事实上有些篇是由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即《今文尚书》。①[永]同“咏”。②[律]音律,乐律。12.辅①车②相依,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旧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近代学者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春秋各国史料编纂而成的。《左传》是一部叙述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共269午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①[辅]面颊。②[车]牙床骨。13.黍①稷②非馨③,明德④惟馨。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最早见《尚书•君陈篇》。①[黍(shǔ)]黍子,黏黄米。②[稷(jì)]不黏的黍子。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祀的物品。③[馨(xīn)]芳香。④[明德]美德。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15.不以一眚①掩大德。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①(眚(shěng)]过失,过错。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17.立德立功立言。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18.言之无文①,行②而不远。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①[文]文采。②[行]流传,流行。19.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②[说(yuè)]通“悦”。③[愠(yùn)]恼恨。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出自《论语•学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出自《论语•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1、君子以俭德辟难。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
本文标题:常见诗句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4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