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常青超20151134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oc
题目: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学院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学科门类会计研究方法专业2015级会计学号20151134姓名常青超指导教师段洪波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一、前言在现代公司制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管理层股权激励问题变得日益普遍和重要。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在公司的所有者和公司的管理层之间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利益关系来完善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有利于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将所有者与管理层的利益联系到一起,利用股权激励达到最大的激励效果,避免管理层短期行为,实现长期激励,达到公司实现长远目标的目的。股权激励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已经发展成熟,所以股权激励制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与它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相比,股权激励真正开始在我国实施的时间不长,相对比较滞后,发展过程曲折,虽经过不断探索尝试,但股权激励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践和发展仍然备受瞩目,争议不断。这篇文献综述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梳理了理论界关于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各种观点与看法,并对这些观点与理论作了一定的总结,从而对于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关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二、关于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随着股权激励在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关于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多,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完善,公司治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对于股权激励的探索较晚,因此对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李增泉(李增泉,2000)对1998年799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由于高管持股比例偏低导致股权激励不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并且区域因素和竞争因素会显著影响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魏刚(魏刚,2000)对1998年791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高管持股比例普遍较低,以致高管持股变为一种福利制度安排,并且高管持股数量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高明华(高明华,2001)对管理层持激励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EPS,ROE)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检验,表明管理层持激励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基本上不相关。向朝进与谢明(向朝进,谢明,2003)随机抽取了沪深两市110家企业,对2001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高管层持激励股权比例和公司业绩的关系不显著。堪新民与刘善敏(谌新民,刘善敏,2003)对20O1年1036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有显著性弱相关关系,两职兼任的经营者持股比例与共绩效均不具有显著相关性。顾斌,周立烨(顾斌,周立烨,2007)对在2002至2005年沪市56家在2002年前试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激励作用不明显,股权激励实施后业绩的提升不显著,并且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激励效应,交通运输行业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最好。(二)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周建波,孙菊生(周建波,孙菊生,2003)对1999至2001年间34家试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其业绩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之前普遍比较高,表明我国试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样本中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偏见;成长性较好的上市公司,其业绩与高管因股权激励而增加的持股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强制高管持股、使用年薪购买公司流通股以及混合模式的激励效果较好;内部公司治理机制不良的公司,其高管可以利用股权激励计划最大化自身利益。李长江和冯正强等人(李长江,冯正强,王国顺,2004)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三种激励方案的薪酬数量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改了以往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无论是实行哪一种薪酬激励方案,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者管理绩效与高级管理者人员所能得到的薪酬激励数量都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杜兴强(杜兴强,2007)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评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制度背景,分别选择会计绩效指标(ROA、ROE)、市场指标(Tobin'q)以及股东财富指标(OF)构建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当局的薪酬激励、特别是现金薪酬与上市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经验研究,并减弱了相关的多重共线性现象。从而发现,高层管理当局薪酬与公司以及股东财富前后两期的变化,均成正相关关系。陈笑雪(陈笑雪,2009)以2005年前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实证方法研究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虽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持股水平很低,但对高管人员的行为仍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周仁俊等人(周仁俊,杨战兵,李礼,2010)从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产权基础不同的视角,对2005至2009年A股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更为显著。从而证实了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经营业绩影响的方向相同但程度存在差异。(三)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关系苏冬蔚,林大庞(苏冬蔚,林大庞,2010)在本文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独特的制度变化,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进行研究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尚未提出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其CE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比率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提出或通过激励预案的公司,其CEO股权和期权报酬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大幅减弱并不再统计显著,盈余管理加大了CEO行权的概率,而且CEO行权后公司业绩大幅下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式股权激励具有负面的公司治理效应。(四)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呈非线性关系王华与黄之骏(王华,黄之骏,2006)对20O1至2004年143家高科技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在考虑经营者股权的内生性影响下,经营者股权激励和企业价值之间依然存在显著的区间效应。也就是说,无论以独立董事比例还是非执行董事比例表示董事会的影响,经营者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间都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该结果表明经营者股权激励和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李维安和李汉军(李维安,李汉军,2006)以1999年至203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回避国有上市公司的非市场因素,研究股权结构、高管持股对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显示: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时,其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好,这时高管的股权激励无法发挥作用;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2()%时,高管的股权激励也无法发挥作用;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20%至4()%之间时,其持股比例和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这时高管的股权激励发挥显著的作用。不同的股权结构对股权激励和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设计公司治理机制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吕长江等人(吕长江,郑慧莲,严明珠,许静静,2009)对2005至2008年间l08家提出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存在激励型和福利型两种,且上市公司能够通过设置合理的授予价格、激励条件和激励有效期,提高股权激励计划的积极治理效应。三、总结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以看,我国研究学者关于管理者股权激励如何影响公司绩效方面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造成研究结论不同的因素可能包括以下几种:1.业绩指标选取的差异。大部分学者选取了单个或某两个业绩指标,也有少量研究选取了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企业的综合绩效得分作为因变量。但不论是单一指标还是主成分分析法,都存在很多种选择,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托宾Q值等。2.研究方法的差异。大部分研究采取了相关性分析或回归分析,并有多数学者考虑到企业规模、行业因素等对回归结果的影响,而引入了控制变量,但控制变量选择的不同会造成不同的回归结果,甚至可能导致伪回归的出现。3.样本选择的差异。不同学者实证研究的样本各不相同,一方面是样本选择范围的差异,有的研究选取了某个行业做样本,有的选取了某类性质的企业做样本,还有的选取了某个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做样本;另一方面是样本选择时间段的差异,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较快,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变化较大,同一家公司在不同时期因为受到不同政策的影响,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也会产生差异。随着我国股权激励配套制度不断完善,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采用,为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样本,有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对于未来在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方向上,应该进一步找到一套我国国情最有股权激励方案,使的我国的资本市场早日走向规范与成熟。References陈笑雪.(2009).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_陈笑雪.经济管理(2),63-69.谌新民,刘善敏.(2003).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_谌新民.经济研究(8),55-92.杜兴强.(2007).高层管理当局薪酬与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实证研究_杜兴强.会计研究(01),58-93.高明华.(2001).中国企业经营者行为内部制衡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分析_以上市公司为例_高明华.南开管理评论(5),6-13.顾斌,周立烨.(2007).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_顾斌.会计研究(2),79-92.李长江,冯正强,王国顺.(2004).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_李长江.经济管理(3),57-60.李维安,李汉军.(2006).股权结构_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_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_李维安.南开管理评论,6(5),4-10.李增泉.(2000).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_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_李增泉.会计研究(1),24-30.吕长江,郑慧莲,严明珠,等.(2009).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_是激励还是福利_吕长江.pdf.k7hhnpb.管理世界(9),133-188.苏冬蔚,林大庞.(2010).股权激励_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_苏冬蔚.经济研究(11),88-100.王华,黄之骏.(2006).经营者股权激励_董事会组成与企业价值_基于内生性视角的经验分析_王华.管理世界(9),101-172.魏刚.(2000).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_魏刚.经济研究(03),32-80.向朝进,谢明.(2003).我国上市公司绩效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_向朝进.管理世界(5),117-124.周建波,孙菊生.(2003).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_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_周建波.经济研究(5),74-93.周仁俊,杨战兵,李礼.(2010).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_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比较_周仁俊.会计研究(12),69-75.
本文标题:常青超20151134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49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