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平安银行不是创新产品,而是构建平台
平安银行:不是创新产品,而是构建平台•这个平安集团今天的“短板”,最有可能在新一轮银行创新中扮演颠覆者的角色。•一帐通这个产品从研发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盈利,而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这又一次出乎我的意料。•这个在花旗银行服务了25年的英国人,骨子里对服务有着自己的理解:“那是一个系统和文化,不仅仅是产品和流程。”•理查德·杰克逊(RichardJackson)看起来并不是个进攻性非常强的银行家,相反,言辞间透露着他的谨慎。•这位在花旗银行服务了25年的英国人,在2005年被马明哲相中来负责构建平安三大业务支柱之一的银行业务,彼时的平安银行还不过是家影响力有限的城市商业银行时名“深圳市商业银行”。•当然,平安银行的颠覆性原本就不是体现在规模上的,而是来自战略目标的截然不同。与其他银行不断扩充规模为重要目标不同,平安银行目前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只是围绕一个中心:客户。•甚至更直接的说,是平安集团已经拥有的4700万客户。理查德认为,怎样服务好这些已有客户,增加他们对整个平安集团的黏性,才是他目前最重要的使命。•熟悉平安集团战略的人都知道,马明哲要打造的是一个像花旗集团一样的金融帝国。•在平安集团下的三个功能模块:保险,银行和投资,正是马明哲玩转这个帝国的几个魔方。三者之间互为命脉,缺一不可。•从理查德的口中,你很难听到平安银行的单独战略。在中国平安的那个橙色Logo下面围绕着三个词:保险、银行、投资。•由保险公司起家的平安集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果说平安集团在保险甚至投资领域都已经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话,在银行领域,却是平安集团战略上目前相对的“短板”。要玩转平安集团这个魔方,平安集团一定会想尽办法弥补银行业务。•这个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便利,让很多人都会怀疑这一切是不是真的:•比如,通过互联网用5个步骤就能申请成为“一账通”的用户而不用到网点开户;然后就可以管理自己所有的不同银行的账户,平安的保险和基金账户、甚至是航空卡和邮箱;而无论同城或是异地,无论同行还是跨行,只要是平安银行的客户,转账汇款平安银行自己都保证完全免费。•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这更像是一个平安集团的产品,而不仅仅是平安银行的产品。比如,在平安集团内部有一个垂直的团队在负责“一账通”的相关事务。•平安电子商务事业部的总经理徐汉华告诉记者,“一账通”产品的问世,完全是因为平安集团希望提供给客户“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结果。•一个客户终身一个号码,客户拿到卡后,可以通过网上或电话开通储蓄账户或证券账户;还可以把不同银行的账户、不同保险公司的保单,不同证券公司的账户放到上面。其它包括社保查询,水电费、手机费账单,只要是网上的业务,都可以在一个账户里解决。•换句话说,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管理平台已经搭建完毕,剩下的事情只是整合了。而“一账通”正是这个富有战略意义的产品。•“一账通”有两点明显的优势:•第一,它不仅能够整合一个客户的所有平安账户,而且能整合客户的非平安账户;•第二,除了金融账户,它还整合了客户的生活类账户,比如邮箱、航空卡,以及在这个平台基础上的积分兑换。•这意味着,只要客户愿意,他可以通过“一账通”的端口进入到自己的任何其他已经关联的账户。换言之,客户是先进入平安银行的网上银行入口。当然,按照徐汉华的介绍,这是一个“不改变客户与原有机构关系”的产品。•比如,虽然简单的资产查询等工作,都已经可以在“一账通”的页面下完成操作。据介绍,由于账户已经加挂到“一账通”平台,客户不需要重新录入有关网银的账户名和密码,即可点击进入他行账户处理交易,确实比以前方便了很多。•业内人士评价说,这其实是很聪明的一次“市场催眠”,比如,如果客户想要完全享受到“一账通”彻底的便利和免费功能的话,他最好还是成为平安银行的客户,将自己的账户和资产都搬到平安银行。再比如,如果你已经是平安保险、投资或者银行任何一种业务的客户,平台将会通过自己的便捷性不断吸引客户成为平安其他业务的使用者。•这是一个中国金融行业第一个平台型的产品,平安银行很好地利用自己的集团背景,而集团很好利用了自己的全产品线优势。保守估计,目前该产品的用户已经超出了300万。•在为平安集团已有客户服务的基础上,这款产品的核心目的是为集团实现交叉销售提供了更便捷的平台。•而交叉销售正是平安银行能够利用的集团优势之一。•比如在目前的平安银行信用卡销售中,就有6成左右来自交叉销售。按照2009年第三季度的数据,目前银行业务已覆盖集团客户的16%。其信用卡业务作为主要的交叉销售工具,目前正处于上升期。•以广州分行的实践为例,2009年4月刚刚开业的广州分行,利用平安集团在广州地区积累的370多万客户,平安银行与各分公司和营销渠道合作,积极推进存贷款业务规模。•4个月资产规模就超过100亿元,2个月就实现了盈利,6个月已累计取得1435万元的净利润。一旦这个案例能在全国得以复制,那么平安集团带给平安银行的优势就会势如破竹。•背靠平安集团的优势,这意味着平安银行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种新的模式——利用现有资源发展银行业务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在国内属于首家,在国际上也为数不多。背靠平安集团,平安银行不缺客户资源和渠道,它缺的是好产品和好服务。后者正是平安银行目前的重头戏。•平安科技作为平安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对于平安业务的整合提供了业界领先的技术支持。其CEO同时也是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世礼告诉《商业价值》:“我一直相信IT是需要有一个市场(Marketing)的功能,市场不是卖广告,是产品研发。”•对于这一点,马明哲是坚决的认同者。“他一直在内部鼓励IT团队要更有‘进攻性’,其实说的就是要有意识地通过技术实现商业创新。”•显然,“一账通”就是个很有“进攻性”的产品,而平安银行其他的创新服务──比如无分行发行信用卡和远程开卡服务也是出自同样的理念,这些服务对于突破平安银行物理网点缺乏的束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平安银行是国内首家获准试点无分行发行信用卡的银行,其试点范围是环渤海地区。从2009年5月开始试点,截至9月,仅仅北京地区信用卡发卡量达到了14万张;2009年9月,平安银行又获准成为首个远程开卡的试点,试点选在深圳。试点3个月后,一旦经过监管机构合格验收,这个业务就可以在全国进行推广。•这是一个相当酷的技术应用。远程开卡只需要客户首先在网络上填写申请信息,然后到自助服务区,在远程身份验证一体机上进行身份证和指纹验证。这是一个像电话亭一样的开户室,可以24小时与平安银行客服进行视频交流。只要验证获得通过,客户就能看到一张银行卡片从机器的嘴里吐出来。从卡片申请至拿到卡片,用户根本都不需要靠近柜台。•这个创新一旦获得全国推广的机会,远程开户业务就突破了地域限制,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平安银行网点不足的劣势,在推动平安银行快速扩张的同时,为平安银行提供庞大的潜在用户群。•今天的平安银行一样颠覆性地推出了“一账通”这个产品,一样推出了超越目前业界服务水准的更高服务承诺。而且平安银行还有着平安集团的这个强大后台支持。这意味着,平安银行可以利用集团的客户资源、渠道,可以从集团的角度制定战略和分摊对产品、技术和服务的投入,这对平安银行将自己拉升到新一代“创新者”甚至是“颠覆者”高度,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在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道路上,平安银行如今的体量和影响力还太小,要成为一个推进中国零售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的“颠覆者”尚需更长时间。但是,如果你把视野拉大到平安集团的层面,就会看到整个金融行业的创新与变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平安银行已经成了推动这次变革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观察与思考:•审视其战略意图,我们不难发现,“一账通”将有可能将更多的客户整合到平安的金融平台上来,通过整合客户资源,就可以建立强大的客户金融消费模型,掌握客户信息,从而在信息中求取价值。“一账通”的诞生,与“一卡通”、“一网通”等其他行的金融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开放的金融服务平台。它将有效地通过互联网与通讯技术开创金融服务业的未来,同时,颠覆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2004年我在《管理新经》一书的第八章,提出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要想重塑竞争优势,必须突破线性的思维转向立体的网状思维,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战略的创新。•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分水岭,将整个商业世界从工业时代引领进入到后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有很多定义,如新经济时代,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等等,不管怎样定义,这个时代已经到来,阿里巴巴,百度,携程网,亚马逊,当当网,分众传媒,360安全卫士,去哪儿,易趣,淘宝等等,这都是新经济时代的产物。还有PPG,泰德煤网等也都成为另类商业的奇迹缔造者,不管他们成功与失败,他们对于商业的世界的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一账通”正式价值网竞争思维模式的体现,突破了传统价值链的直线式沟通,即由供应商---企业---顾客的价值递增模式,转变成网络内成员多项沟通,全面价值共享的模式。•平安银行已不是仅仅通过封闭的价值链管理活动获取效益,而是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的资源平台将创造价值,它与所有的平安集团的内外部网络成员的关系,包括供应商、甚至顾客通过信息无缝隙地链接在一起共同创造价值,是通过系统的资源整合重构商业模式的战略革命。
本文标题:平安银行不是创新产品,而是构建平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5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