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实验二地球化学背景及异常下限的确定
实验二地球化学背景及异常下限的确定一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地球化学背景及异常下限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地球化学背景及异常下限确定的几种方法二实验方法与步骤:(一)长剖面法长剖面法是建立在地质剖面观察基础上,以对比剖面地质观察和样品分析结果来确定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确定具体实验方法与步骤:(本练习只作以上2、3两步骤)1首先,工作时应选择确定一条或几条横穿矿体的有代表性的长剖面,在测制地质剖面的同时,以一定间距采取岩石(或土壤)样品,分析有关元素的含量,并编制地球化学剖面(图1);2其次,利用地球化学剖面图来对比剖面地质观察结果和元素含量变化,并根据远离矿体处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平行横坐标做一条平均含量线,与纵坐标相交处指示的含量即为该元素在这一地段的背景值,本练习要求将图1中W、B、Be三种元素的背景值确定出来;3根据远离矿体处样品中元素含量的波动范围,由波动上限处平行横坐标做直线,与纵坐标相交处指示的含量即为该元素在这一地段的背景上限。本练习要求将图1中W、B、Be三种元素的背景上限值确定出来。图1内蒙古某地地球化学异常检查剖面图(二)直方图解法直方图解法确定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的基本前提是,元素在地质体中呈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应用这种方法时,首先统计绘制元素各含量的频率直方图;然后根据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特点确定众值Mo来代表背景值;以计算的均方根差(离差)σ来确定背景上限(或称异常下限)Ca。其具体步骤如下:1)将参加统计的各样品元素含量,由低到高按一定含量(或其对数)间隔分组。分组数在正常地区一般为5~7个或更多,并统计各组样品的频率(或频数)。2)以含量(或其对数)为横坐标,以单组样品频数(或频率)为纵坐标绘制直方图。3)在频率(或频数)最大的直方柱中,将左顶角与右邻直方柱相应顶角相连,将右顶角与左邻直方柱相应顶角相连。两连线的交点在横坐标上投影即为众值Mo,也就是所求的背景值Co(或背景值的对数值)。4)通过各直方柱柱面,做一钟形曲线,在众值Mo两侧,曲线基本上相互对称。5)由频率或频数的极大值的0.6倍处,做一平行横坐标的直线,与曲线一侧相交,其横坐标长度即为离差σ(或lgσ)。由众值Mo向高含量方向量取2~3倍的离差σ(一般取2σ),该处所指示的含量(或其对数值)即为背景上限(或其对数值)。按上述步骤,以表1为例,绘制直方图,用直方图解法求取某地区镍元素的背景值及背景上限。表1某地区镍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组频率统计对数含量间隔(lg[ppm])频数组中值(ppm)频率(%)累积频率(%)0.97~1.0721.07~1.17191.17~1.27291.27~1.37451.37~1.47571.47~1.57631.57~1.67441.67~1.77271.77~1.87151.87~1.972总计303注:样品数=频数;频率=样品数÷样品总数×100%;(三)概率格纸图解法利用概率格纸图解法确定背景值和背景上限,也建立在元素在地质体中呈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的基础上。应用这种方法时,首先统计元素各含量的累积频率,并在概率格纸上绘出各含量组累积频率分布点的连线;然后根据其在概率格纸上反映的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特点,确定背景值及背景上限。其具体做法、步骤如下:1)根据适当的含量间隔(或对数含量间隔),将参加统计的各样品含量进行分组(要求同前,分组结果见表1),并分别统计各含量组中含量出现的频数、频率及累积频率。2)根据元素含量分布形式(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选定横坐标(含量或含量的对数值),并根据含量间隔(对数含量间隔)在概率格纸上确定横坐标刻度数值。将各含量组的累积频率值投点于图上,连接相邻各点,形成累积频率曲线。3)与累积频率为50%所对应的横坐标(中位值)即为背景值(或其对数值)。与累积频率为84.1%(或15.9%)对应的横坐标值与中位值之间的差值即为离差σ(或1gσ)。累积频率为97.7%对应的横坐标值即为背景上限(或其对数值)。按上述步骤,以表1为例,在计算组中值、频率与累积频率的基础上,求取某地区镍元素的背景值及背景上限实验报告要求内容: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方法与步骤;三、用直方图解法和概率格纸图解法的求解过程;四、计算过程与相关图解;五、结论
本文标题:实验二地球化学背景及异常下限的确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8666 .html